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1-12-06 13:55黄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黄利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注重思维能力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势,并列举了包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的方法,以此达到培养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机,数学课堂则有着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优越条件。现代数学的教育主旨更在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要通过新的教育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势

(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课程,学习了理论后就需要练习各种题型,以此巩固知识,但由于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缺失,面对一些难题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出现很大差异,若是出现厌学的心理,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学业。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教师们应该格外注重培养學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就会懂得发散思维,当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在做题中将知识点得到巩固,面对难题时会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断论证,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1]。

(二)培养系统性思维

解决数学问题少不了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根基,要将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在各种问题中。当学生看到一个新问题时,能及时的自主对问题分析处理并解出问题,慢慢的就可以将思维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学习、实践、运用的良性循环。同样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体现在系统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中,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对事物与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系统性思维,这种系统性的思维会让学生更快的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应对策略,从而降低学习压力,提高练习速度,增强学习信心,最终实现学习压力的减负。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课程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题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在交流观点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状态,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计划,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知识点或分析某些问题时,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逻辑思维,保证学习质量[2]。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接下来列举一具体问题:

①630毫升的牛奶刚好装满9个完全相同的小杯子,求解每个小杯子是多少毫升的容量?

②630毫升的牛奶刚好装满3个完全相同的大杯子,求解每个大杯子是多少毫升的容量?

简略说明下问题后,先让学生们之间交流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得到结论:用牛奶的总量除以杯子的数量即可得到答案。接着再抛出问题,如果将这些牛奶倒入6个小杯子和1个大杯子中,已知大杯容量是小杯的三倍,分别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这时刚刚的计算方法还通用吗?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是否还可以用牛奶的总毫升数去除以杯子总数,即630÷(1+6)来进行计算呢?在不断地引导推进中,提出假设的数学解题方法。根据大杯容量是小杯容量的3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将大杯换成小杯,一个大杯相当于几个小杯呢,为什么可以进行替换呢?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积吗?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思考,在假设与思考推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的方法进行解题,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开展生动有趣的创新型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应试课堂教育往往偏向理论,这样就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压抑枯燥。小学生往往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更喜欢新奇的事物,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往往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开展生动有趣的创新性课堂是一种趋势,小学生们在趣味性课程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对于其他学年的教学,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相对较低,因而,培养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课程目的之一,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们接受知识,培养思维。在教育资源充足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在媒体上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或者直接模拟情景,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表演,让学生们做课堂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们思考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的,什么样的物体是正方体的,通过接龙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参与进课堂,都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事物是长方体,哪些事物是正方体,接着再引导学生们思考,长方体与正方体有哪些特点,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让学生们摸到真正的几何物体,而不是别无选择,只能通过黑板上画出的图形进行抽象学习。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让学生们的记忆更加深刻,也能通过亲手去做去想来发散思维,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

再比如,学习《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教师叫同学们全体起立,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图形,讲平移这一知识点时,带着大家向各个方向移动,教师说向左平移一步,全班同学跟着做出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强调平移的定义及平移的特点;讲旋转这一知识点时,同样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旋转,并把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学生们切实地体会到图形的运动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的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记住,教师在游戏过后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趣味性。

(三)引导归纳总结,培养逻辑思维

小学的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总有相似的知识点容易被学生混淆,这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干扰。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深挖逻辑思维的本质,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通过知识点间的联系来进行授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变相的解决了教学难点[3]。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通过归纳本质的运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那么,在传授新课的时候,就可以用已学的知识作为铺垫,先列举整数的混合运算唤醒学生的记忆,先让学生说出混合运算时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让学生牢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接着引出新知识点《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在黑板上写出两个算式,运算符号与顺序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其中的数,一个为整数算式,另一个是分数算式,将二者进行对比,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两道算式的运算优先级并动手计算,最后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来推断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将相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举一反三教会学生新知识,学生在课程中不断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点,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每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都是为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思考。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教育方法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核心,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福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1(01):33-34.

[2]周霞.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2):72.

[3]李菊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1(03):75-7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