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察中,笔者发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教学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将从情感体验、素材积累、鼓励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相应的分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一、语文习作指导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往往不关注小学生好奇心强、专注力低的认知特点,在进行语文习作教学时,仅仅采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也往往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导致小学生对语文习作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严重阻碍了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对文章逻辑的重视
小学语文习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组合联系,它关乎着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习作教学时,仅仅关注学生的用词是否准确优美,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文章的整体结构、段落递进和语序使用等方面,在这些隐性因素上多提醒学生,从而让学生的习作更加通顺、感情表达更加自然。
(三)习作指导未结合生活实际
写作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部分语文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未能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习作指导教学,未能创设有效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情境,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习作指导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自然,进行真实的感受抒发
小学习作中有一部分是自然情景描写类,针对这一主题的写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而不是仅仅在素材本上摘抄描写自然的优美词句。唯有真实地观察过、体验过,才能发现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郊游、风景区参观等,并且让学生及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可以是对风景的描写,也可以是自己在观看景色后的真实感受,还可以是自己对于自然风景的一些想象和联想。在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机会,组织心得交流活动、演讲比赛等。这样,学生不仅会在性情上得到陶冶,还能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在锻炼语文习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和审美能力。
(二)结合生活,积累生活化素材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阅读范围也有限,单靠范文素材积累来进行习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习作教学时,应当引导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不断积累生活中遇到的素材事例,这样在语文考试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例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角度;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复习自己积累的生活素材,并抓住机会进行实际的运用练习。
(三)完善鼓励机制,开展个性化评价指导
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阅修改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纳入考虑,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清晰明确的指导建议,并记录每一个学生在习作上的阶段性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根据学生习作的实时进展进行个性化指导,切不可千篇一律地写评语,让学生难以把握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习作评价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性格敏感、感性思维较突出的特点,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习作,逐步树立起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抒发情感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习作素养,拓展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习作练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综上所述,笔者从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笔者希望,我们全体小学语文教学同仁都能重视习作教学环节,不断与同行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教学心得,吸取借鉴优秀的习作教学案例,在习作教学实操中不断实践、完善相应的教学策略,切实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拓展和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爱上语文、爱上习作,为学生的光明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