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遗课程”优化习作教学的思考

2021-12-06 23:28屠晓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内容

屠晓红

丝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辑里湖丝”在中国丝绸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就了湖州南浔商业文化的鼎盛,更是南浔文化符号中的典型代表。我们以“顺辑里丝之源,探人文南浔”为课题,开展了“非遗课程”校本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去体验非遗文化传承,在做好“辑里湖丝”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使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一、开设“非遗课程”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开展“非遗课程”活动,学生接触了传统教学中没有的知识和领域,对于知识的生活性和社会性有了独特的见解,见识和认知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这些都将为他们创新习作思维积累丰富的经验,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学校开展的各项“非遗课程”活动都以“辑里湖丝”为核心,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接收和积累活动中传递出来的丝绸文化,并使其成为实践行为的思想源泉,指引自身的生活和行为的方向。学生行为的转变,离不开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内涵,是他们人文情怀和素养的体现。

(三)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校本活动得到了社会文化组织的支持和重视,广大媒体对我们活动的进展做了较多有意义的报道,这让社会大众重新拾起了关于丝绸的回忆,让“辑里湖丝”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进入了社会大众视野,唤起了公众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在“非遗课程”的系列活动中,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活动的主题之一,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实践。

二、“非遗课程”与习作教学的关系

“非遗课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也让学生经历了平常课堂中都没有的内容,还有平时生活中也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而这种对新事物的接收会激发学生想讲述的心理,而习作就是他们向家长和同学讲述自己经历的重要途径,习作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有了;“非遗课程”活动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宽广的世界,打破了他们往常以日常生活为主的思维,使他们开始对文化、使命有了认识和理解。

三、优化习作教学的途径

(一)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的形式和内容

开展“非遗课程”活动,强化了学生习作过程中“书写”之前的行为的重要性,而不是与一味地让学生去写。通过各种行为活动,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去写作,增加了写作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采访并记录——访谈录

参观湖丝相关的展览馆和聆听湖丝相关的讲座是“非遗课程”前期主要的活动内容,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学生也会接触到各种负责人和文化传承人,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以采访的方式去了解和解读湖丝文化。活动结束后,我们让学生根据采访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记录,以访谈录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现湖丝文化,学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孩子视野里的湖丝和湖丝传承人。

2.观察并记录——观察日记

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会见识新的事物和湖丝文化知识,从养蚕缫丝到丝绸成品的制作,再到丝绸交易中的运输行业,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他们认真观察,才能真正明白个中缘由和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都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自己的所看所想。

3.动手并记录——实践记

在系列活动中,走进农村参观蚕宝宝,并让学生亲自去喂养蚕宝宝,是所有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了。他们把蚕宝宝带回家,每天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蚕宝宝长大,并让它吐丝作茧,都让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经历,写出了独一无二的实践记,记录了他们养蚕过程中的趣闻趣事,有些甚至把蚕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再现了学生养蚕中的生动画面。

4.参观并记录——参观记

參观各种展览馆是前期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每个展览馆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湖丝文化。学生参观展览馆的过程,也是其脑海中湖丝文化不断完善和立体的过程,参观记就是记录他们收获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对更多湖丝文化内容的积累。

(二)借“非遗课程”定制学生习作教材

1.建立“非遗课程”与现有教材的联系

通过“非遗课程”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习作形式和习作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和延伸。它们并不是在习作教学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现有习作教材基础上完善起来的。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扎实。

2.结合教材与非遗教材重组学生习作教材

在“非遗课程”活动习作内容和形式与现有教材建立联系的基础之上,再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习作教材。将现有教材和“非遗课程”活动中的习作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筛选,以现有教材为重组习作教材的框架和基础,再将历次活动中有着良好效果的习作教学纳入各个框架中,可以使习作教材更加丰富。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六、八单元的习作分别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那次玩得真高兴》,非遗教材《丝丝念念》活动手册中编排了大量参观、体验,其中就有探访辑里湖丝发源地辑里村的活动。我们将这两部分内容相互纳入,使缤纷世界中有七彩丝绸的世界,“玩得真高兴”中有探索湖丝发源地的乐趣,美丽的地方当然有辑里村。这样的重组,不仅使学生习作题材丰富,而且加深了他们对非遗课程内涵的理解。

(三)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习作思维品质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习作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在习作中有条理阐述事物的前提,而在本校“非遗课程”中,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纵向思维导图设计

纵向思维导图是以时间为轴,来探索某个事物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明确事物的发展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中呈现出来的特征。以辑里湖丝的发展概述为例,我们引导学生总结辑里湖丝由发展之始至最后衰落各阶段的特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让学生能够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回顾,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梳理辑里湖丝的发展历程,最终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合理表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无话可写”的习作难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呈现,每一层级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可以在这些丰富的信息中筛选出与习作主旨相关的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2.横向思维导图设计

横向思维导图则是以某一个事物为中心,然后不断填补与其有联系的内容,再以各个互相联系的内容为中心,不断地扩大思维导图,从而建立起不同的知识体系,并把握不同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例如,以辑里湖丝的制作为中心,我们让学生画出与其相关的各种内容,比如传统的制作工序、有趣的制作器具、手工技艺的特征等,在不同的项目下又可以详细列出明细要素,在不同的要素之间再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学生对于辑里湖丝的制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便可以依据这些明确的关系来进行语言的阐述。此外,通过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还可以进行联想,助力创意表达。

四、结论

“非遗课程”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宣传了非遗文化,使湖丝再次受到社会关注,也向学生传递了文化保护意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非遗课程”活动中,学生看到了一个有趣有内涵的新世界,这成为他们习作和思考的聚集地。我们的非遗活动和学生习作先后在《全国优秀作文选》《童话王国》《智力快车学语文》等杂志上得到推广和发表,本课程还获得湖州市第四届精品课程评比一等奖。在与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作为教师,我也意识到了校本活动的深刻意义,这也将指引着我在校本活动和习作教学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内容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