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喆
深秋时节,漫步在洛阳的街道上,满街的秋色浸染了这座千年古都。色彩斑斓的红叶和绿叶交相辉映,相较于夏季郁郁葱葱的景象,多了几分别致的优雅与韵味。
近年来,洛阳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体系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打造生态亮点,生态底色更加浓郁。
统筹推进 增绿补绿
长期以来,该市持续实施大规模科学国土绿化,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南部4县生态涵养带、沿黄生态带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荒山困难地造林和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坚持高位推动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每年10月专题听取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制定了《森林洛阳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每年印发《洛阳市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国土绿化有序推进、精准实施。
“十三五”期间,该市林地面积快速增长,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共完成造林195万亩,森林抚育37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1278万亩、占国土面积56%,森林蓄积量45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5%,分别高出全国22.46%,高出全省20.43%。栾川县、洛宁县、新安县获得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全市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4个、森林乡村145个。
发展产业 惠民利民
该市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以塑造“国花牡丹”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种植产业,把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资本。“十三五”末期,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通过贫困户入股、解决就业等多种模式带动3.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从2016年到2020年,争取上级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达1.67亿元,组织国家级贫困县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护林员,人均增收7600元,有效带动了7409户贫困家庭脱贫。
为充分发挥林下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该市收集牡丹品种1362个,累计发展牡丹面积36万亩,牡丹盆花年产量50万盆,牡丹(芍药)鲜切花年销1050万枝,年经济效益7.9亿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共申报成功国家级(试点)康养基地18个。林下经济面积达到43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洛宁苹果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林基地,以及伊川县万亩高档苗木基地等六大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在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中,洛阳牡丹共获得94个奖项,其中,金奖4个。
生态优先 狠抓管护
该市建立健全林业建设发展体制机制,重实效、抓创新,着力破解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难题,率先完成森林督查和“一张图”工作,林业资源得到有效提升,林地总面积达1278万亩, 869万亩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同时,成立了林长制工作专班,组建林长制办公室,修改完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法规,印发《2021年全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要点》《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强化森林督查和林地管理工作,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建立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全面查处2013年以来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印发《开展2020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通知》,完成对4283个图斑的核查和质量检查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该市将全面加快推进林长制,构建林长制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林业治理体系,争取提前完成全面建立林长制任务。
该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进行林业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禁食野生动物养殖户(企业)退出处置工作。现拥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达565种,占全省91.8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6种;拥有维管束植物达230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银杏、水杉、红豆杉);拥有湿地鸟类达260余种、10万余只,其中包括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全市各类湿地面积达77.55万亩,拥有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8处,湿地保护率达55%。(作者单位:洛陽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