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12-06 01:07:10林燕徐晖郭小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益气脊髓活血

林燕,徐晖,郭小泳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脊柱损伤患者多发并发症之一,在该病影响下,患者的损伤节段下方肢体难以发挥出正常功能,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截瘫现象,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脊髓震荡、脊髓休克、双下肢无力、二便失禁等,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往多给予脊髓损伤患者针刺治疗和保守药物治疗,能够获取到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通常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康复效果受到干扰,故而,联合高效、安全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以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分析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3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19年03月至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5.88±5.11)岁;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38±5.0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主要症状为四肢萎软无力、腰部胀痛、二便失禁的患者;次要症状为食少纳差,舌淡红,苔稍白腻,脉弦滑患者;知晓本次实验患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性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沟通存在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治疗:选取患者腰阳穴、天枢穴、大椎穴、委中穴等共计12个穴位,为患者展开针刺,毫针型号选取26号0.45mm,以患者损伤程度不同为依据,对患者穴位进行适当增减,当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针刺痛感时,意味着患者的针刺效果最优,将针刺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每天1次,连续治疗4个月。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益气活血法治疗:①基础药方:丹参 20g、白芍 20g、黄芪 20g、熟地 20g、当归 10g、人参 10g、川芎 10g、地龙 10g、红花 6g、田七 10g、甘草 6g。②加减药方:对于存在抽搐痉挛患者另加钩藤10g、伸筋草10g、全蝎5g;对于存在局部肿胀患者另加桃仁10g、牛膝15g、车前子10g;对于存在大小便失禁症状患者另加覆盆子10g、益智仁10g。③方法:将上述药物加入适量清水进行煎煮,充分搅拌,取汤汁400mL,分别于早晚进行饮用,连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分别经由ASIA量表和BI指数量表获取到两组的ASIA评分和BI评分,二者评分均与临床疗效成正比。评估两组血流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TT指标和PT指标,展开组间对比。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愈表示患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患者可以独立行走;显效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患者可以进行短途独立行走;有效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呈现出好转趋势,患者可借助工具进行短距离行走;无效为与上述标准不符合患者,有效率、显效率与治愈率之和为治疗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SIA评分和BI评分均基本一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I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ASIA(分)BI(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 61.34±9.45 72.69±5.57 39.13±10.57 63.53±12.47对照组 15 60.46±9.87 65.21±5.39 39.36±10.78 51.31±10.07 t/0.249 3.738 0.059 2.953 P/0.805 0.001 0.953 0.006

2.2 两组血流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130.53±17.11)mm/s、TT指标(17.02±1.22)s和 PT指标(10.76±1.05)s相比,观察组的(147.84±15.24)mm/s、(19.69±1.28)s和(12.56±1.38)s均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P=0.007;t=5.848,P=0.000;t=4.020,P=0.000)。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33%(治愈有3例,显效有3例,有效有5例,无效有4例)相比,观察组100.00%(治愈有9例,显效有5例,有效有1例,无效有0例)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

3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为节段以下,患者的下肢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而在长期卧床影响下,患者下肢静脉血会出现回流表现,致使患者发生血液凝集表现,患者的静脉管腔受到阻塞,最终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对于脊柱损伤患者来说,脊髓损伤是该病患者发生地一种最严重并发症,该症状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均带来严重危害,会加大社会的经济压力,目前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康复工作和预防工作受到了众多医学者的关注。

中医将脊髓损伤划分为“痿证”这一范畴,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脉络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在患者出现脊髓损伤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督脉受损、气血不畅、经气不利、血行瘀滞,甚至气虚血瘀等表现,致使患者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血液阻滞长时间影响下,患者阴阳耗损,肾阳不足,在未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时,患者易出现萎缩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残疾,患者表现出反射麻木和运动障碍等表现[4]。针刺治疗脊髓损伤临床应用广泛,共选取12个穴位,包括腰阳穴、天枢穴、大椎穴、委中穴和阳陵泉等,针刺能够有效作用于患者的神经肌肉,对其感知功能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对患者的痉挛状态进行缓解,促使患者关节展开被动活动,同时也能够发挥出活血化瘀、通经疏络等作用[5]。益气活血汤融合多味中草药,其中黄芪具有甘温补气、固本培阳等作用,丹参具有养血安神、活血化瘀等作用,熟地具有益肾填髓、补血滋阴等作用,同时联合白芍能够发挥出共补肝肾之功效,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养血生津、舒经活络等功效,川芎、田七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红花与当归联合应用能够获取到更突出的活血效果,甘草能够调和诸药,促使各个药物发挥出其实际疗效,同时以患者临床疗效为基础,为其加入适量的钩藤、伸筋草等药物,以起到益气固表、活血通络等作用。在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针灸联合益气活血法联合治疗,能够在促使二者发挥出各自疗效的基础上,相互协同,相互促进,能够对患者的损伤程度进行有效减轻,能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提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指标和运动功能,获取到更显著的临床疗效[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ASIA评分和BI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I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TT指标和PT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说明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脊髓损伤患者益气活血法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各项功能,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益气脊髓活血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11-03 14:22:01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