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映红,丁超,李素娟,杨丽,李毅,楚东飞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原030031)
山西省静乐县被誉为“中国藜麦之乡”,藜麦种植面积超过2 000 hm2,平均产量为2 250 kg/hm2以上。近几年山西省五台、右玉、繁峙、大同、吕梁等逐渐开始种植藜麦,种植面积达到了4 000 hm2,产业规模效益凸显。藜麦作为山西特色杂粮新秀,是山西实施杂粮振兴计划的重要抓手,更是静乐县重要的扶贫特色产业和“富民强县”支柱产业。就静乐藜麦产业的发展现状、生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藜麦生产技术水平,实现静乐藜麦以质取胜、以精取胜,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藜麦(C.quinoa Willd.)属石竹目,苋科藜属,又称藜谷、南藜麦、奎奴亚藜等,是一种假谷类作物[1],是FAO认可的唯一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食用性单体作物。藜麦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植物界全蛋白谷物,子粒蛋白质含量12%~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膳食纤维含量高于小麦、玉米、水稻,维生素、矿物质、核黄素、叶酸、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谷物,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含量丰富,零胆固醇,低果糖低葡萄糖[3],能一定程度利于人体健康。藜麦的幼苗可食用,秸秆可用于畜牧业饲料生产,以补充饲料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4]。蔬菜型藜麦和饲草型藜麦是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藜麦深加工食品可作为战备资源和特殊工种的营养补给,是未来深度研究的重点。
1.2.1 有助于形成特色产业藜麦为短日照植物,适宜种植海拔高度为2 800~4 200 m的山地,耐寒、耐旱、抗盐碱、抗霜冻、抗病虫害,对生长环境有较强适应力。我国藜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内蒙古、吉林等地区[2]。藜麦不仅丰富了晋西北冷凉地区的种质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作为山西大同盆地盐碱地改良的重要饲草作物,实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盐碱地区荒地重新利用,还可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进行倒茬,已经成为晋西北特色产业。藜麦品种多样,种子颜色有白色、红色、紫色、黑色、黄色、粉色等,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补充或用于特色生态旅游开发[1]。
1.2.2 有助于壮大扶贫主导产业2018年全国藜麦种植面积约3万hm2,2020年消费需求约6万t。近几年藜麦市场价格是小麦、燕麦等传统冷凉地区作物的2~4倍[3],经济效益明显,且藜麦种植农艺技术简单,市场价格稳定,便于电商渠道销售,藜麦种植是扶贫脱贫的重要路径。发展藜麦产业可将脆弱的自然环境劣势转化为藜麦特色产业优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
1.2.3 有助于补充主粮生产藜麦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藜麦生长灌溉用水是谷物的50%,生长条件要求宽泛,具备成为新晋主粮的潜质[4],是缓解农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粮食供给不足与耕地有限、人类营养需求与环境破坏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等冲突的有效途径;藜麦营养价值丰富且安全,在保证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目标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中上游国家汾河湿地公园核心区域,海拔1 140~2 421 m,年平均气温7.3℃,年均降雨量460 mm,无霜期100~145 d,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5]。该地区土壤、水质、气候等生态环境优良,是传统有机杂粮种植大县,更是我国种植藜麦较早、面积较大、品质较优、模式较成功的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藜麦之乡”。
2.2.1 种植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静乐县藜麦引种成功,2012年县委县政府将藜麦确定为特色农业产业之一,2014年全县藜麦种植面积超过666.67 hm2,2015年达到1 000 hm2,2018年增长至2 000 hm2,藜麦绿色种植标准化技术应用率达到53%,种植效益提高了10%,并通过有机藜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PEOP)[6]。同时辐射至周边(五台、右玉、繁峙、大同、吕梁等)地区,全省藜麦种植面积超过4 000 hm2。山西省藜麦产业以静乐为中心,迅速推广到周边地区,快速提升了市场占有率,“静乐藜麦”已成为一张县域名片。
2.2.2 深加工产品不断开发2012年以来,静乐县委县政府将藜麦列为全县“富民强县”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一批以藜麦为核心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企业不断涌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进行产学研科技攻关,陆续开发了藜麦烘焙食品、藜麦挂面、藜麦茶、藜麦芽菜、藜麦冲饮品、藜麦预拌粉、藜麦黄酒和藜麦白酒等系列深加工产品[6]。静乐县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藜麦原粮生产和加工基地,藜麦产业链基本齐全,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2.3 藜麦育种和生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目前静乐县与科研院所及部分科技型企业在藜麦资源纯化、杂交育种、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深加工技术、基因组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其中山西农业大学利用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选育出抗霜霉病、抗叶斑病的新品种忻藜1号[7];同时引进了饲草藜麦品种;研制适合藜麦播种的农机具,提高其生产效率;研制开发藜麦专用肥料;深入研究藜麦病虫害发展规律,为科学防控病虫害奠定了基础[8]。
2.2.4 藜麦产业得到大力支持静乐县政府将藜麦产业纳入为“富民强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实施种子补贴和风险补偿等优惠鼓励政策,为藜麦产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3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静乐县开展院县合作,针对藜麦育种、栽培及养分规律、病虫害防治、加工等领域进行系统研究,8月成立山西省藜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推动了山西藜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20年2月27日,静乐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藜麦引进时间较短,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多为自繁自用,缺乏优良品种[9],且在生产过程中混收混种,连年不倒茬,产生株高不一、颜色各异、成熟期不一致等问题,产量、品质和纯度均有所下降[10],商品率较低。农机农艺装备水平较低,病虫害防治有限。科研院所虽然已经开展纯化育种研究,但育种技术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农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子粒不饱满,易倒伏,严重影响藜麦的产量。生产规范与技术均参照谷类农作物,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播种深度、中耕除草等各环节并不适合藜麦种植,人工种植、除草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不具有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11]。
山西省藜麦加工企业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单一,附加值较低[12]。近些年加快了藜麦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如藜麦烘焙食品、藜麦酒、藜麦茶、藜麦醋等,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市场培育不成熟,导致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较低。
促进地方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以大粒、耐盐碱、低皂苷、矮秆、观赏、丰产、高蛋白等优异种质为选育目标,通过提纯复壮、隔离种植、辐射诱变、单株选择等技术开展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13],分别选育粮、饲、菜、观赏用品种[14,15],丰富藜麦品种资源,提高藜麦产量和质量[16,17],为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根据藜麦的生长特性、种植地区区域特点、环境因素等,研发适合不同播期、不同气候要素、不同地域的配套生产栽培技术[18,19],显著提升藜麦质量和产量。
要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在藜麦新品种培育、轻简化栽培、种子繁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和创新,具体包括制定藜麦产业规划、藜麦种植标准、藜麦病虫害防治标准等,在现有藜麦种植合作社基础上以优良的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为依托,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实现藜麦种植规范化、规模化,打造统一的绿色、天然、有机静乐藜麦品牌[20~22],实现藜麦生产、加工、销售、生态观光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藜麦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围区域藜麦发展,培育山西藜麦产业知名品牌,提升静乐藜麦的认知度和竞争力,同时带动当地小杂粮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静乐藜麦产业要坚持质量兴农和效益强农并重,因地制宜、因县施策,立足地方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产品多样化、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为突破口,以品牌化战略为依托[23],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构建绿色安全、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藜麦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以质取胜、以精取胜的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