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1-12-06 17:40刘海燕孙善文韩业辉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秸秆补贴

刘海燕 孙善文 韩业辉 周 超 许 健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 161006)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产粮大省,玉米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玉米播种面积位居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首位,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9% 左右,位列全国之冠。作为玉米生产大省,黑龙江省也是玉米秸秆产出大省,秸秆产量位列全国第一,占全国秸秆产量的1/8 左右。作为一种有再生能力的有机质能源,玉米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基质、培肥地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耕地的良性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秸秆还田现状

从产量上看,2010 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突破2500 万t,此后不断增长,2015 年突破4280.19 万t,目前稳定在3900 万t。据测算,玉米秸秆与籽粒比约为1.3∶1,按此比例计算,黑龙江省每年会产生大量玉米秸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结构的调整,玉米秸秆作为家庭燃料和畜禽青饲料的比例逐渐减少,大量玉米秸秆废弃在田地里。为不影响下一年播种,农民不得不就地焚烧或清理到地边焚烧,秸秆焚烧不仅易引发火灾,还会形成雾霾,影响空气质量、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秸秆作为工业原材料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作为肥料的秸秆还田比例增长缓慢。2018 年黑龙江省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突破66.7 万hm2,但仅占玉米耕种面积的10%,而美国和英国早在2010 年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就分别达到68%和73%[1],与玉米种植大国相比,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仍然很低。为持续推进黑龙江省秸秆还田工作,2020 年黑龙江省政府坚持“还田利用为主、离田利用为辅、各级财政支持、农民等主体共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秸秆还田政策支持力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玉米秸秆还田比例逐年提高。

2 玉米秸秆还田的限制因素

2.1 气候条件制约秸秆的腐化进程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仅在-5~5℃之间,无霜期在100~150d 之间,初霜冻在9 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在400~650mm 之间,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玉米秸秆腐烂的最适条件是田间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温度为28~35℃。黑龙江省耕地休田的季节正值寒冷干燥的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土壤温、湿度不能满足玉米秸秆腐熟的温湿度,秸秆无法腐化。次年,秸秆腐化与玉米生长同期,而秸秆在腐化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参与,导致土壤中暂时的碳氮比失衡[2-3],因此,秸秆未腐熟不但不会为玉米提供养分,反而与其争夺养分,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的生长。

2.2 农机作业质量差影响秸秆还田效果玉米秸秆还田的效果与秸秆粉碎质量息息相关。若秸秆粉碎质量差,不能与土壤充分混拌和覆盖,秸秆就会很难分解,不但无法提高土壤肥力,甚至会影响植株的生长[4],因此,秸秆粉碎质量是保证秸秆还田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玉米秸秆粉碎的长度小于10cm,破碎率在95%以上为宜。目前,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使用联合收获机装配还田机械,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粉碎[5]。由于秸秆还田机械多为联合收获机改装,机械设备不配套,且收获和秸秆粉碎同时进行,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造成秸秆粉碎质量差,混拌覆盖不充分;另外,为了降低机耕成本,农户往往只采取粉碎1 遍,经常出现漏切、抛撒不均匀等现象,致使翻压不实,影响下茬玉米的播种和生长。

2.3 秸秆还田对下茬玉米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由于秸秆粉碎不充分,部分秸秆过长,与土壤混拌、翻压不均匀,秸秆当季难以腐化,因此造成土壤悬空、土壤水分散失,致使种子发芽率下降,出苗不齐,根系不易扎根,植株易出现倒伏,影响玉米生长;秸秆腐熟过程中需吸收土壤中的氮元素,以满足微生物活动的适宜碳氮比,由此造成土壤中氮素含量降低,出现黄苗现象,影响幼苗生长,甚至导致减产;秸秆粉碎与土壤混拌过程中,部分病残体植株粉碎混入,土壤中病虫害的虫卵和病菌增多,被深埋到地下,为其休眠及繁殖提供了寄主,增加了次年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因粉碎不充分,秸秆过长或还田量过大,导致翻埋不彻底,耕地表面仍残留部分秸秆,次年无法播种,必须进行二次粉碎或清理,增加生产成本。

2.4 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为坚决杜绝秸秆焚烧,加大秸秆的综合利用力度,政府出台了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的补贴政策,如秸秆离田作业补贴、秸秆离田机购置补贴等。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多包含在机耕补贴中,秸秆粉碎机械多由收获机械装配,粉碎不均匀,无法完全翻埋到土壤中,二次粉碎或清理秸秆增加生产成本;另外,通过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是长期的过程,王应等[6]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发现,玉米秸秆还田3 年、6 年和9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0.05%~0.09%、0.06%~0.10%、0.09%~0.12%,玉米产量的提高也是缓慢的过程。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农民对玉米秸秆还田的积极性,阻碍了秸秆还田的推进。

3 发展策略

3.1 提高农户玉米秸秆还田的意识秸秆还田虽然有培肥地力、促进微生物活动等作用,但这是个持久的过程。一方面,农民面对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只见投入不见经济效益,主观上很难接受;另一方面,农民重用地轻养地,对秸秆还田好处的认知程度较低,环保意识薄弱,所以玉米秸秆还田难以普及和推广。为了保证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持续增长,应注重提高农民养地的意识,促进玉米秸秆还田的有效实施。对此,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宣传,普及玉米秸秆还田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秸秆还田意识。同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因地制宜地传授切实可行的秸秆还田技术,保障玉米秸秆还田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3.2 建立完善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黑龙江省土壤类型众多,气候条件复杂,各玉米种植区耕作栽培方式迥然不同,选用的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必然有所区别,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使这项生态栽培技术更好地为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各地应结合不同玉米种植区的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将秸秆还田、植保、水肥高效利用等技术进行集成;加强种质的改良和创新,选育高产、抗病、宜机收的优良玉米品种,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建立合理的轮作体系,将秸秆产量低的豆科等作物纳入轮作体系,在减少秸秆产量的同时补充土壤中的氮素含量,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副作用。

3.3 加快配套农机装备的联合攻关玉米秸秆具有体积大、产量高、处理难的特点。目前,秸秆粉碎机械多与联合收获机等机械同时使用,由于机械不配套,秸秆粉碎质量差是秸秆还田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快秸秆还田农机装备及配套技术的联合攻关,在功能、产品升级、新工艺等方面进行研发,保证配套技术的顺利实施,推进玉米秸秆还田的步伐,实现黑土保护性耕作,促进黑龙江省玉米循环可持续发展。

3.4 增加秸秆还田专项补贴秸秆还田虽然促进玉米增产、减少农业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7-8],但其是个长效机制,鉴于此,为保证秸秆还田工作长期有序地推进,应设立专项补贴,制订秸秆还田的长远发展规划,保证玉米持续增产和耕地的保护性利用同步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准确把握还田时间,及时落实农民补贴,并做好相关监督反馈工作。同时,专项补贴标准应根据秸秆还田成本的变化实时调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确保秸秆还田高质量 持续。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秸秆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