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围术期低体温防治现状的质性研究

2021-12-06 15:45赵洪莉迟俊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围术保温体温

赵洪莉,迟俊涛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nadvertent/unplanned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IPH)是指在围手术期任何时间段内核心温度<36℃,但不包括计划性的和治疗性低体温,也被称为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或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 危害较多,如导致寒战、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压疮发生率、麻醉苏醒延迟、增加患者在单位时间组织耗氧量、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较多、心脏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等,是手术室常见并发症之一。同时,IPH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不适感,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手术室作为医院内特殊医疗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强度高,导致护士容易出现负面情绪而影响工作状态等。研究表明,IPH是可以预防的,在整个围手术期,护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研究通过现象学方法,探讨烟台市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对IPH 防治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护理角度为手术室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烟台市某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对话式访问。本研究纳入了12 名手术室护士,按照纳入顺序将其编号为N1~N12。主管护师4 名,护师5 名,护士3 名;本科学历 8 名,大专学历 4 名;男性 1 名,女性 11 名;已婚 11 人,未婚1 人;平均工作年限(14.31±5.27)年;平均年龄(34.08±7.47)岁。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有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具备执业资格者;手术室工作5 年及以上。

1.2 方法 本研究通过面对面半结构的方法进行个人对话式访问,使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归纳分析资料[2]。本研究访问提纲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自行拟定,然后请5 位专家给予指导与建议。围绕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低体温防治行为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具体包括:您认为造成患者低体温的原因有哪些?目前实施低体温防治措施有困难吗?低体温发生的多吗?您怎样看待实施保温措施的意义?您如何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您平时怎样为患者实施保温措施?您通过哪些方式学习低体温防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您会交接患者体温状况吗?访谈位置设在环境舒适、氛围轻松的手术室会议室,时间选择在工作量比较少的下午。访谈前将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前告知访谈对象,同意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者承诺保密访谈对象的个人信息和谈话内容。整个对话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人的真实姓名。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访谈期间研究者对本次谈话过程进行录音,研究者必须仔细、耐心倾听,在适当的时机提问,全程采用中立语言,不说诱导性话语,不做任何评论,实时记录,鼓励大家自由表达访问的问题。访谈时间为45~60 min。

1.3 资料分析 个人对话式访问结束后,当天将录制好的谈话记录转成文本,整理出有价值的内容,按编号存档,使用Colaizzi 七步法归纳、分析资料[3]。对数据的辅助编码与分析使用Nvivo 10 软件,步骤如下:(1)认真听取谈话录音,充分熟悉第一手材料。(2)对有意义的陈述进行识别并标注。(3)构建意义单元,编码反复出现的观点。(4)类聚主题雏形,汇集、推敲所有观点。(5)将详细、无遗漏的描述写出来。(6)将类似的观点辨别出来,产生主题。(7)求证受访者,验证主题。

2 结果

2.1 对围术期低体温的认知 近年来,随着医学人文理念的更新,舒适化医疗和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术团队开始重视患者围术期的体温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术中主动保温的意识也显著增强[4],但对低体温相关的理论知识、专家共识及最新指南了解较少。护士N1:“低体温就是围术期患者体温小于35 度?现在发生术中低体温的情况不多,偶尔会发现术后寒战的,一般手术时间长可能引起术中低体温,这种手术麻醉师都会使用体温探头全程监测体温”。护士N3:“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应该不多,开腹、关节置换等大手术麻醉师都会全程监测体温,时间短、没有麻醉师参与的小手术一般护士自己关注;骨科手术一般手术医生怕热,术中室温会要求调的比较低,我们就给患者使用暖风机,防止发生低体温。低体温的发生和室温、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并发症也有很多,科室组织培训时讲过,但记不清了。”护士N11:“围术期低体温应该就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过程中、手术之后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吧。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三节被、暖风机什么的一些基础措施来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护士N12:“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的应该不会发生低体温吧,不过也没关注,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我是一定会保温的。”

2.2 对防治围术期低体温的态度 护士虽然有意识的想维持患者术中的正常体温,但对IPH 的认识片面,潜意识里只关注一些手术时间长的大手术。本次研究发现,护理人员虽然期望患者术中体温能够维持正常,但由于对体温管理的相关知识或指南了解较少,对体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偏颇,针对一些手术时间较短或硬膜外麻醉、局麻的手术,没有提供持续性体温监测。护士N2:“我们很久之前就关注这个问题了,常规给患者保暖,尽量使患者舒适一些。”护士N4:“一般情况下,手术开始前都会给患者盖上三节被,术中常规使用加温液体,但有时候一些小手术,就直接用常温的了。”护士N9:“麻醉师特别关注患者体温,没有麻醉师参与的小手术,我们一般没有特别关注。”护士N10:“不忙的时候会做,但是我们现在手术量增加了很多,有时候确实忙不过来,而且每天承担的风险和工作量也就同步增加了,只有收入并没有同步的增加,说实话每天都很疲惫,怎么说呢,反正是有点影响我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手术室配备的保温硬件设施 保温硬件设备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实施保温措施的必备物质条件。固定设备有暖风机、保温毯、液体加温箱等。护士N6:“暖风机五个手术间只有一台,只能让给最大的手术用,其他手术患者盖被子,如果同时有多台大手术,术中只能轮换着用,基础的保温方法我们都掌握。”护士N8:“我最常用的保温措施是盖被子,输液肯定使用温箱加热。麻醉师负责术中的体温监测,使用一次性的体温探头,但是一个探头也不便宜,不能报销,患者的个人经济状况也需要考虑,不是所有患者都用。”护士N12:“可是只有一台液体加温箱,有时手术量大,周转不过来,只能给患者输入常温液体;我们目前对血液制品是没有任何加温措施的。”

2.4 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全程监管 有学者研究证明,围术期低体温集束化干预策略,能够更好的维持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较高的体温。2009年美国麻醉护士协会颁布的IPH 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改版,指南中建议,为了防止低体温的发生,我们应当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对患者主动和被动实施保温[5],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护士N8:“术中如果患者发生寒颤等低体温相关症状,术后会单独与病房护士交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把体温作为术后交接内容,也不会对患者家属做特殊交代,那是病房护士做的事吧。”护士N9:“术前当日病房护士都会对患者做体温监测,如果体温正常就不会特别关注,也没有交接过患者体温情况。”护士N10:“有些手术没有体温探头监测的,我们自己判断,触摸患者皮肤温度或者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术中没用体温计等工具测量。”

3 讨论

质性研究是对现象或事物通过整体、深入的研究,帮助我们构建护理知识,发展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过程和特点[6]。虽然我们不能通过访谈资料得出明确结果,但可以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探索这些结果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这也是质性研究的特点[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术中患者低体温的相关研究,有效预防IPH 的发生,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目标,也是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重要环节。二级医院在IPH 的风险评估、应急处理流程、体温监测方法等方面均与三级医院存在较大差距[8],手术室的人员梯队、技术质量、服务理念、硬件设施等方面也与三级医院不同。因此,提高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对IPH 防治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不同手术类型保温措施的实施是必要的[9]。

本研究发现,IPH的理论基础是护理人员的薄弱之处,很多护士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危险因素、并发症的认知不全或理解不准确。然而理论指导实践,知识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只有先掌握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危险因素、并发症等基本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视程度,才能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围术期低体温防治行为落实现状得到改善。也有学者指出,工作中的持续培训学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在IPH 方面的知识水平,从而有效改变IPH 防治行为。通过改进手术室继续教育,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采取“知-信-行”模式,用理论指导实践。本研究显示,保温设备不足或体温监测设备较贵等问题均可影响低体温防治行为的落实。管理者需重视保温设备等硬件储备,增加经费投入,并设专人维护和管理,并将术中体温情况纳入日常交接班内容,提高手术室护士低体温防治行为的依从性。手术室的管理是一个整体,是包括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保持好的患者正常体温应当是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而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个人要求降低室温,这也是一个与手术患者保温措施落实有悖的部分。手术中室内温度的调节与手术操作者的体验感密切相关。手术操作者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在无影灯下,高强度的体力透支与紧张的精神,使手术操作者本身体验感欠佳,而如果这个时候室内的温度偏高,就会增加操作者不舒适的感觉。而对于围术期患者的保温护理和体温监测不是仅仅靠手术室护士独立操作就能实现的,保温效果是需要手术团队互相协作的,对体温进行全程、动态、有效地监测,及时观察手术患者的体温变化,早发现,早处理,是防止低体温发生的主要环节。

综上所述,从质性研究的角度,本研究对某二级医院手术室12名护士IPH防治行为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低体温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理解片面,医院的硬件设备配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低体温的防治行为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而造成这些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积极降低IPH 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舒适化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实现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医院管理者除对护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外,仍需加大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配足必需的保温硬件设备,改善手术室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重视手术团队的整体协作,适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待遇。通过帮助医护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仅对1所二甲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谈,今后仍需扩大研究范围,开展多中心的临床调查性研究验证本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围术保温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1 年下半年专题预告
能“保温”的雪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