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12-06 15:02马震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密度品种玉米

马震

(宁夏农垦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0)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随着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和生产水平相较以往都有了显著提升。也伴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与进步,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玉米栽培方式也得到了相应的优化。玉米的栽种培育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包括农时节气、虫害防治、方式方法等,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升。

玉米的品质、产量受多个因素影响,如玉米本身的遗传基因特性、栽种培育的技术、土地施肥的时间段等等,并且这些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而在栽种培育的过程中,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直接因素,种植密度小使得产量下降,种植密度大会使品质下降,只有合理调控种植密度方可达到均衡。而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换,中国玉米的需求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也间接影响农户种植玉米,有些农户追求眼前的利益,盲目地选择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密度,不仅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和玉米的特性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种植,才能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所提高。

1 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1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叶片面积而影响产量

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水稻、小麦等作物不同,玉米叶片的叶肉细胞和最内层的薄壁维管束鞘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叶面面积的建成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一定的范围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对光照的利用率,产能也会随之上升,在超过这个范围的情况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群体间的透光性不好,玉米叶片接受光照面积变少,光合作用就会受到抑制,玉米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恶劣,玉米个体发展与群体生长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地增长,最终导致玉米产量的下降。

1.2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土壤肥力而影响产量

当下市面上化肥的种类和数量让人眼花缭乱,使得土地肥力水平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是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土壤肥力来实施。当种植密度尚未达到峰值时,虽然玉米穗少,但是因为穗粒多可以保证产能,反之当种植密度超过峰值时,会导致加大玉米个体对土壤水肥的竞争,导致植株平均营养不良,继而降低总产量。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方,种植玉米的实际情况也会有所差别,若土质是沙土就适合密植,粘土则不宜密植;若土壤肥沃就适合密植,贫瘠就需要靠施肥方可密植。盲目密植不可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3 密度通过不同的玉米品种而影响产量

玉米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这一点在不同品种的玉米中差异更加明显。不同的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方面都有其各自的适宜范围,即都有最合适的种植密度,以浚单20和农华101这两个玉米品种来说,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二者玉米植株的高度最高分别为2.5米和2.9米,相差40厘米之多,玉米植株的穗位高度分别为1.1米和1.02米,与其自身原有的穗位高度相对比,增长效果十分明显。因此,不同品种的玉米在各自一定范围内,保持增长区间的种植密度才会使产量增加,如果超出区间值,则会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出现不同减少的情况。

2 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对品质的影响

2.1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影响品质

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成分含量差异略大,而蛋白作为玉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一旦种植密度超过峰值且不断增大时,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而一旦每株玉米子粒内的蛋白质含量低于10%时,玉米的品质就相应下降,无法满足人体的营养吸收。

2.2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子粒脱水速度而影响品质

玉米子粒的脱水速度是评价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在低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玉米的生长环境较好,通风和光照条件均有利于玉米子粒脱水;在超过峰值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由于玉米个体争夺养分等不利因素促使玉米群体生长迟缓,玉米子粒出现逼熟或是提前脱水的情况,玉米在这两种情况下的收获品质将会大打折扣。

2.3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子粒脂肪含量而影响品质

在不同的成熟阶段下,灌浆中期和中后期中,玉米子粒中的脂肪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而在灌浆后期至成熟期中,玉米子粒的脂肪百分比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一般在有固定种植密度环境下,成熟期前几天出现最大值。但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高产密度或是低产密度下,玉米子粒的脂肪含量不与其相对应。

2.4 密度通过影响玉米子粒淀粉含量而影响品质

不同种植密度的情况下,玉米的淀粉含量在灌浆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态势,而其中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玉米子粒的淀粉含量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曾有研究认为,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导致玉米子粒的淀粉含量有所降低,而一旦超过这一范围,则略有升高态势。

3 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具体措施

3.1 结合土壤肥力合理选择品种

要在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合理分配种植密度范围。而在不同的土地资源条件下种植密度也是大有不同的,比如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相反地在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就要选择降低种植密度。再就是根据玉米的品种来选定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平展型多属中晚熟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约为每亩3000~3500株。竖叶型多属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适宜种植密度约为每亩4500~5000株。中间型玉米,多数属中早熟耐密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约为每亩3500~4500株。

3.2 根据玉米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合理选择种植密度

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有许多种,但种植密度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农户在种植玉米之前,要进行先期调查,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了解土壤肥力,植物的生长环境,当地的水源等等,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数。比如亩产约450千克的中产田,适宜种植的玉米密度在3000株/亩;亩产550千克的中产田,稀植的面积为每亩3500株左右,密植则是在每亩4500株左右;亩产650千克以上的高产田,根据玉米穗的品种来归类密植,中穗最高可植5500株/亩,大穗密植5000株/亩。但一切的种植前提都要立在因地制宜上,合理发挥种植玉米的优势。

3.3 研究玉米种植增产增密技术

玉米种植的关键在于培育品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核心,同样地随着农业化的高度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类似郑单958、阳光98这样的耐密植品种培育出来,可以肯定的是,针对当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偏低的现状,玉米育种的大方向无疑是耐密品种的培育,但并不是说完全否定稀植品种,适当宽窄搭配种植,能够有效实现玉米种植增产的最大化。除了品种之外,农户还需要注重日常的虫害防治和人工辅助授粉,通过定期的喷药作业来达到及时预防虫害,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使花丝早出,增加授粉机会。结合我国劳作性农业向机械化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玉米增密增产增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当下如何做到增密增产,还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而玉米又在我国有着很大的种植面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分布玉米种植密度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在高产栽培玉米种植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土地资源和玉米品种实际,处理好培育玉米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研发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对玉米的高质量和高产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密度品种玉米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收玉米啦!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我的玉米送给你
狗狗的常见品种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