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志 郑永涛 杨世鹏 胡 苓 王武全 杨华伟
(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贡64300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双低菜籽油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用油源[1],大力发展优质双低菜籽油是缓解国内食用油自给紧张,实现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四川作为全国第一大油菜籽生产省,近年来开展了“天府菜油”行动[2],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油菜产业发展,各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3-6]。
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油研9号F2、宁油10号、蜀杂10号、宁油14号、优良品系8496等为材料,采用自交、杂交、回交等多种交配形式,结合田间优良农艺性状的定向选择和室内双低高含油量的品质筛选,以及不育度、恢复力和配合力鉴定测试,培育出双低、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贡油5206。该品种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20。
1.1 不育系雄性不育两用系BZ551AB中包含雄性不育株(A株)与雄性可育株(B株),贡油5206的母本是该两用系中的雄性不育株(A株)株系BZ551A。BZ551AB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2010年国内引进材料油8496后代中选育不育株与形态特征相似的可育株,经连续6代姊妹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的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雄性不育两用系BZ551AB是半冬性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中熟两用系,幼苗长势强,弱冬性直立,叶绿色;花黄色,中等大小、侧叠,不育性彻底,不育株率49%~50%,雌蕊发育正常,雄蕊败育,籽粒杂黄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210d。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块6000株/667m2的情况下,株高200.5cm左右,一次分枝部位高约70cm,主花序长约88cm,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数约9.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约455.6个,角果平伸,中等长度,每角粒数约17.8粒,千粒重约3.6g,经FOSS近红外快速检测,种子芥酸含量0.96%,含油量40.6%。
1.2 恢复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7(50)R,是2007年利用(油研9号F2×宁油10号)与(蜀杂10号×宁油14号)杂交,在分离后代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经连续多代选株自交、品质测试,2012年选育而成的雄性不育恢复系,农艺性状整齐一致。
雄性不育恢复系7(50)R是半冬性双低优质中熟新恢复系,苗期生长旺盛、直立,叶绿色,花黄色,中等大小、侧叠,柱头外露,花粉充足;种子球形褐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198d,长势强,配合力高,恢复能力强。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块6000株/667m2的情况下,株高160cm左右,有效分枝部位高约40cm,主花序有效长度约70.7cm,一次有效分枝数约7.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约443个,角果中长、平伸,中等长度,平均每角粒数24.7粒,千粒重约3.6g,经FOSS近红外快速检测,种子芥酸含量约
1.3%,含油量约46.7%。
1.3 选育过程贡油5206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用雄性不育两用系BZ551AB中的不育株(A株)株系BZ551A作母本,与雄性不育恢复系7(50)R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代号杂5206。2015-2016年参加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组合品比试验;2016-2018年度以品种名贡油5206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并作油菜新品种抗性鉴定;2018年以品种名贡油5206提交油菜品质测试和转基因测试;2017-2019年以品种名贡油5206作DUS测验,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20。
2.1 生物学特性贡油5206是一双低优质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生长旺盛,子叶肾形,叶绿色,叶茎均有蜡粉,叶片有缺刻,茎秆绿色,植株扇形,匀生分枝,花瓣黄色侧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平均全生育期208d,比德油6号迟熟1d,株高202cm左右,有效分枝高度约83cm,单株角果数约417个,每角粒数20.6粒,千粒重约3.95g,单株产量29.5g,籽粒褐色。
2.2 品质特性2018年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贡油5206芥酸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3.19μmol/g(饼),含油量46.44%。
2.3 抗性表现2016-2018年2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自然条件下,菌核病病情指数分别为8.40和7.05,分别比对照高0.40和0.41。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年鉴定,与对照德油6号相比,贡油5206表现为低感菌核病,感病毒病。
2016-2018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016-2017年度5点试验5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183.41kg,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26.84%,居本组参试品种第1位;2017-2018年度续试,7点试验6点增产,平均产量187.22kg,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4.10%,居本组参试品种第7位;2年12点次试验平均产量185.32kg,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丰产性和稳定性好,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4.1 隔离技术亲本原原种采用纸袋套袋成对交繁殖技术;父本原种、母本原种及生产用种采用尼龙网大棚隔离技术;父本生产用种、杂交种子生产采用自然屏障或距离隔离技术,距离隔离要求1000m以上。
4.2 主要农艺技术亲本繁殖、杂交种子生产采用育苗移栽,亲本繁殖4行1小厢;制种父母本行比为1∶3或1∶4。
4.3 去杂技术亲本繁殖、制种均在苗床期、蕾薹期、初花期进行严格的去杂去劣工作。制种在蕾薹期,初花前砍除可育株,逐田检查验收,要求田间纯度达99.9%以上。
4.4 收获保纯技术及时收获,做好收割工具、器具、晒场清理,分户抽样,进行种子纯度鉴定。
5.1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育苗移栽于9月中旬播种,苗床和移栽大田比约为1∶5;直播于10月中下旬播种。
5.2 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以0.6万~0.8万株/667m2为宜,直播以1.0万~1.2万株/667m2为宜,机械直播以2.4万~3.0万株/667m2为宜。
5.3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参照当地甘蓝型油菜高产栽培管理,注意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增施硼肥。一般每667m2施氮肥10~15kg、磷肥50~70kg、钾肥15~20kg、硼肥0.5~1.0kg。
5.4 适时防治病虫害苗期防治菜青虫、蚜虫和根肿病,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青荚期防治蚜虫。
5.5 及时收获一般当全株角果2/3呈枇杷黄色,籽粒充实饱满时为最佳收割期,收割后堆放促进籽粒充分后熟,以提高产量。机割机收应等充分成熟时收割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