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鸿权
(山东省临沂市林业局,山东 临沂 276001)
在城市的发展中,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居住环境逐渐扩张,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为有效应对压力问题、改善环境形式、促使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注园林绿化与城市园林的一体化发展与建设,完善方案内容与体系机制,切实发挥二者一体化的优势作用。
在现实环境中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当中的建设理念不同,但在建设中这两这个项目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与互通性,即都是将搭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并优化城市空气质量为建设目标。但从本质层面而言二者存在一定差异性:①设计差异性。传统园林的建设中,建筑尺寸的设计单位为“平方米”,整体园林建设以封闭形式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中庭院的设计居多。但城市的绿化环境建造时主要以“亩”为设计单位,在设计绿化时的形式大部分是开放式,其中的服务性质较强。在林业的建设中以“公顷”为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主要凸显区域性能及防护性能;②环境差异性。园林的绿化建设中主要利用公共绿地环境、居住绿地环境、防护绿地环境、生成绿地环境等。而城市林业建造中其中的建造形式主要以防护林、果园、苗圃、森林园区及自然景区为主,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在建设方式建筑差距高;③施工建设差异性。建设园林绿化施工形式是以市内向市外的发展形式发展的,以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的打造。而城市林业建设中主要是以乡村环境包围城市的理念进行设计的,其中的发展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进步,其中的设计理念在于“城在林中及林在城中”,并以此推动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期间由于与城市林业的建设标准不同,因此在施工中的施工要求与施工进度存有差异,同时在设计中的成本有所不同,并在日常维护与管理时也需采用不同的方式。
①加大多个部门合作力度,城市园林的绿化部门与林业管理机构紧密交流并达成合作,从而推动城市绿化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各个部门可以有效交流,并将一体化发展中的各个部门进行一体化管理,职权统一后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推动一体化的发展与落实,提升工作效率;②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设立独立的组织与机构,从而推动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地区也逐渐针对一体化发展整合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研究建立全新的一体化管理部门,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在部门中负责规划一体化建设的细则,促进一体化生态管理的有效落实;③建设一体化管理中完全按照“绿线”计划进行实施,保证一体化生态设计可以满足科学化的发展与计划,明确设定绿化的种类与数量,从而提高城市中绿化建设的水平。如果当地区域与乡村邻近,需结合城市与乡村的生态环境搭建生态环境,在绿化建设中凸显城市边林与环城林带的风景,将城市绿化与乡村有效衔接,另外,乡村交界处成立“绿化示范村”项目,加强居民的生态意识,实现一体化的生态管理建设。
建设一体化绿化环境中园林绿化与城市林业属于城市中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但两者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并以互补的形式提升两者之间的建设效益,是推动一体化绿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重点对绿化环境中的科研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与分配,凸显一体化科学的发展与落实,提升一体化的工作效率。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促使一体化工程实现顺利推进。在实际践行中,主要做法如下:①在廊道设计中,要结合设计比例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及优化利益,从而体现一体化设计生态理念;②应突出绿化为环境所做出的改善,并掌握绿化中植物的产地与价值;③寻找适合当地生存与生长的植物并进行批量培育,提高绿化中植物的存活率以促进绿植持续生长;④应通过研究与实验,在短时间内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完成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针对采石场与垃圾点,可以运用填补的方式作为补救方案。
2.3.1 编制完善的绿地规划方案
规划布局的过程中重点将公共类型、生产类型与居住类型的绿地结构当做主体部分,创建以城市与郊区相互之间点、线、面城市化绿色网络系统。同时重点关注绿化公益性的功能作用,不再局限于产业型发展、经济效益的进步,而是协调经济、生态效益的关系,发挥绿地网络系统的优势价值。城市园林绿化、林业一体化发展并非简单将二者集中统一的进行城市化管理,而是要在规划工作中重点考虑郊区的林地资源、湿地资源特点,细致性研究产权结构形式、建设方式和管理措施,结合产出效益的分配形式等,按照与市区方面绿地之间的差异性,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给予二者之间不同之处的尊重和凸显,以免对城市林业的经营者权益造成损害。同时应注意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并非泛化性的生态格局,而是从市区领域向着郊区领域辐射,形成相应的积聚效应,强调林业在城市绿化方面的生态支撑作用、保障作用,客观性的设置边界区域,一旦脱离边界范围将会导致绿化与林业之间不能有效形成具有较为完整功能的生态系统。因此,应结合城市生态绿地的特点、森林功能的特点等,完善规划方案与内容,保障工作的高效执行[1]。
2.3.2 创建生态补偿机制
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经费筹集的环节、树种选用的环节,同时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增强群众对绿化工程的重视度,形成科学化的观念认知,使群众积极、认真参与系统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创建重点在于发挥防护林资源、水源涵养林业资源、水土保持类型林业资源的作用,达到城市环境保护的目的、群众居住环境改善的目的,可使用货币计算的形式,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措施、设置受益团体和个人支付补偿金的方式等,达到良好的补偿目的。另外,还可学习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成熟经验做法,倡导融入多元化的理念、多样化的举措,建设志愿者机构,充分将非政府部门组织的作用和价值凸显,打造规模很大、觉悟较高的社会团队组织,为城市园林绿化和林业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2]。
2.3.3 完善生态恢复功能
创建城市领域中的绿地网络体系,设计其中的中枢结构、节点结构、廊道结构,开发节约资源、提升经济效益的模式,同时对于城市领域中含有的废弃土地资源,也应融入一体化建设的工作,制定废弃垃圾场的处理方案、矿山废弃土地的处理计划,建设生态环境的恢复项目,利用综合性的手段增强城市园林绿化、林业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完善生态恢复功能的阶段应注意,充分发挥城市生态绿地结构、森林结构的工艺性功能,并非局限于产业化生存,还需重视生态效益的发挥,例如建设郊野类型、森林类型的公园产业,建设风景区的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等,按照当地区域的特色化花卉植物发展优秀、特色化的林果产品与花卉产品。再如:建设生产速度快、产量高的林业产业,建设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丰富性的林业资源的产业等,在各类优势产业的支持下使得城市生态绿化与林业的一体化建设大道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对于传统类型的木材、板材、化工、家具等产业应设置在次要的部分,甚至可以逐渐退出,以此保护林业的发展[3]。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将其与城市林业相互整合,从规划环节到建设环节到管理环节,都创建了丰富的工作模式,强调城市绿化、林业的一体化发展,并且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小政府”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加大规划力度、指导力度、管控力度,后续的建设与管理则是由私人、组织机构等自主性的筹集资金建设与管护,只要与国家规定相符、不会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政府与有关部门就不会干涉。我国在城市绿化、林业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发创新一体化建设工作模式、机制,争取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高一体化建设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生态绿地与城市林业之间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存有诸多差异性,但是二者的发展目标大体一致,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存在,将二者整合进行一体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应重视城市生态绿地、城市林业的一体化建设,通过制度、管理、规划等一体化建设的形式,促使二者之间的协调进步、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