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顺梅,谢学强,刘 荣,王 烨,谢明君,向红福,刘 佳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四川康定 626001)
国内外对地石榴系统研究有20 余年。在中国知网上以地石榴为主题词进行中英文扩展检索,获得相关研究文章52 篇,4 篇关于地石榴开发利用,1 篇涉及地石榴基因,9 篇涉及地石榴栽培技术,2 篇涉及地石榴资源调查及品种筛选,其他论文则是关于地石榴化学成分测定、提取及应用的研究。
杨申明等[1]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地石榴植株总黄酮,发现当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g∶25 mL、温度80℃、时间120min 时提取回收率和准确度均高。杨秀群等[2]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地石榴老叶、嫩叶、茎的总黄酮,并采用Al(NO3)3-NaNO2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发现当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g∶45mL,温度70℃,时间120min 时,老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徐君飞等[3]采用水提法、醇提法、超声辅助醇提法、微波辅助醇提法、超声微波辅助醇提法等方法提取地石榴绿原酸和总黄酮,发现超声微波辅助醇提法能够提高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提取率。徐君飞等[4]采用醇提法提取地石榴总黄酮,并以其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醇提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质量体积比为1g∶52mL,并且提前浸泡50min,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43min 时,效率最高。
2.2.1 膳食纤维含量。石登红等[5]将地石榴与苹果、山楂、桃、枣、樱桃、葡萄、桑葚、草莓、柿、无花果等10 种水果进行营养成分含量的比较得出,地石榴的膳食纤维高达0.426g/100g,超过除苹果外的参比水果。
2.2.2 维生素、氨基酸含量。杨秀群等[6]测定地石榴营养成分得出,地石榴维生素丰富,其中Vc、Ve、VB2占较大比例;含17 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且含量较高。石登红等[5]研究发现,具有抗疲劳作用的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29.08%。
2.2.3 总黄酮含量。杨申明等[7]研究地石榴药用成分得出,地石榴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
闭鸿雁等[8]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地石榴叶片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3 月份于云南采挖自然长势相似的野生地石榴植株,并盆栽管理,于9 月份生长稳定的时候,摘下绿叶,利用美国LIC 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光合指标参数,得出:地石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认为地石榴对外界多变的环境有很强的抗逆能力,能够在高光强环境下良好生长。
2.4.1 不同基质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地石榴扦插生根的影响。李剑等[9]在塑料小拱棚内研究不同基质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地石榴扦插的影响,发现生根率在河沙∶泥炭=2∶1 的基质中比在山地红壤∶泥炭=2∶1的基质中高;0.5g/L NAA 溶液处理后扦插生根率最高,达92%。余婷等[10]研究酸性腐殖土、河沙、腐殖土+河沙等3 种自然基质扦插地石榴的发芽性能,筛选出最优扦插基质是酸性腐殖土,发芽率达90%,且根长、根数和平均叶片数都显著高于河沙、腐殖土+河沙。敖婷玉等[11]在贵州用不同生长素配比、不同扦插基质和不同季节进行对照,研究地石榴扦插最适宜的环境,发现清水扦插成活率最高,在90%以上;黄心土成活率最佳,达88%;秋季成活率比春季高10%。
2.4.2 不同育苗方式对地石榴成活率的影响。庭玉凤等[12]在黔南地区进行埋条和扦插试验,育苗用于建坪,发现扦插成活率高,成坪时间快,成坪效率高。
2.4.3 压条繁殖。李洁玉等[13]通过驯化栽培试验发现,在相同管理下,压条繁殖的植株成活率和结果率均高于扦插繁殖。
2.4.4 分株繁殖。周贵付等[14]在贵州通过地石榴分株繁殖试验,总结出分株繁殖的技术要点,选取2 年生藤条,将其剪成15~20cm 繁殖体,在早晨或傍晚栽植在30cm 宽、15cm 深的倾斜小沟中,间隔15~30cm,覆土厚度5cm。
2.5.1 普通栽培(水平栽培)。从地石榴现有的栽培方式看来,人工栽培以普通栽培为主[15]。栽培地应选用湿润、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13]。奎建蕊等[16]在昆明进行地石榴扦插苗移栽试验,发现选择扦插后70~80d、茎藤生长20cm 以上、新生根系多的苗木进行移栽,成活率高。黄金丽[17]认为3 月-4 月上旬气温升高后的阴天是栽种最好时机,采用沟栽和穴栽方式。庭玉凤等[12]在黔南地区进行扦插育苗移栽建坪的试验研究中指出,大田生产可选择背风向阳地段。此外,李洁玉等[13]进行驯化栽培试验发现:选用300m 左右低海拔缓坡,可提高地石榴结果率,延长果期。
2.5.2 立体栽培。唐伟等[18]设计3 种立体栽培模式与普通栽培进行地石榴生产对比研究,比较其成本、产量、采摘难易度等,结果表明,立体栽培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单位面积产量。杨亚平等[15]对唐伟等[18]的立体栽培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立体栽培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叶片中黄酮、叶绿素等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2.6.1 食用价值。地石榴果实营养成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Vc、Ve、VB2),脂肪含量较低,还富含矿质元素,如钙、磷、铁、镁、锌等,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如蛋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目前地石榴果实食用方法主要有鲜食、煮水、煮粥、炒菜和制果干等。周慧敏等[21]对地石榴饮品开发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关饮品和产品开发方向:地石榴汁,可最大限度保留其营养价值;地石榴果醋不局限于单一果品,可与其他果类制作混合果醋;地石榴果酒,将酒与地石榴营养价值相关联;地石榴干果茶、蜜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地石榴保健粉,香味浓厚,可搭配其他植物产品创造更多优良保健品。
2.6.2 药用价值。李洁玉等[13]研究认为,地石榴茎、叶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的功效,在治疗肺热咳嗽、小儿消化不良、痢疾、水肿、痔疮出血、闭经、风湿疼痛等方面有较好作用;其根还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作用;其果具有清热解毒、涩精止遗作用。
2.6.3 生态价值。地石榴为阳性植物,有耐半荫,耐干旱,耐水淹等[17]生态特性。邹玲俐等[19]在植物园内进行局部地段栽培试验,发现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绿化覆盖、抑制杂草、消除落叶、护土固坡、湿地驳岸修复、净化空气等方面。廖祥兵等[20]探索和利用地石榴作为矿区植被修复材料,进行矿区模拟栽种试验与尾矿库实际修复应用试验,发现其还有矿区修复优秀先锋植物的潜力。
2.6.4 观赏价值。地石榴可用于制作观果、观叶等吊挂式盆景。其茎叶翠绿,长成后犹如“绿色垂帘”。庭玉凤等[12]研究认为,地石榴茎缠叶翘,红果点缀,叶形美观,可附着于假山、崖壁、树木等作垂直绿化观赏。邹玲俐等[19]则通过栽培推广,发现其与岩石搭配,可形成“刚”与“柔”的结合,使整体线条自然化,将其栽植于石缝,与山石配置,形成独特山野风光。
目前还未查证到地石榴规模化栽培和生产方面的信息[22]。要研究集地石榴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的精简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筛选、精简化育苗、高效栽培等方面研究,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其综合价值。
地石榴果实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果皮较薄,不易于保鲜贮藏运输。杨秀群等[23-2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储存保鲜方法对地石榴果实糖分和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烟酸、柠檬酸、琥珀酸等6 种有机酸的影响,发现冷冻干燥和加热干燥会使糖量发生变化,而种类不变;冰冻使有机酸含量有较小变化,但种类不变。这为选择地石榴果实贮藏运输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可据此开展深入研究。
地石榴植株无毒无害,经冬不落、绿期长、成坪快[25-26],应广泛开展和强化其在园林绿化和盆景制作等方面的运用研究。其茎叶可作为青饲料饲喂牛、羊、兔、鹅等草食性动物[25,27],要加强其饲料开发利用研究。其成熟茎蔓柔软坚韧,可承受30~40kg 拉力,要加强其在编织筐篓及制作藤制工艺品等方面的运用研究[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