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平
(汉寿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汉寿 4159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很多养殖户没有认真进行规划,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扩大养殖的规模,这种无序性的养殖发展模式导致养殖的密度不断增大,同时也导致养殖废水及废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因为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期限内需要对池塘进行换水,以保证池塘养殖水质能维持养殖物种的生存。而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物种排放的废物也会增多,这些排放出来的养殖废水及废物中,含有很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污染的物质,特别是一些固体废弃物,排放后放置的时间越长,对于放置地点及周围的土壤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理,就会逐渐影响到区域的生态环境,导致其逐渐恶化,并且还会影响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当前的水产养殖业中,很多养殖户为了实现养殖物种的快速生长,会使用一些含有人工激素类的渔药。同时为了避免养殖物种因感染病害而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还会使用一些渔药来增强养殖物种的抗病害能力。具体来说,这些渔药主要包括一些抗生素、除草剂以及防腐剂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养殖户并没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而是大规模使用这些渔药,这样就会在杀菌灭虫除病的过程中,导致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及益生菌也会被杀死,不仅破坏了池塘水体内生物的生态平衡,还会对池塘水质造成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此外,一些激素类药物会因为不消化残留在养殖物种的体内,这样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海水养殖也是水产品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加强了海水养殖,养殖的主要物种包括鱼虾、贝壳以及藻类等。在进行海水养殖时,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及废物,这样会给养殖海场周围的海域造成较为严重的水污染现象。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海水养殖业中产生的氮磷等元素,会增加海水的负荷,加快海水的富营养化进程,并导致鱼虾及贝壳类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降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此外,在长期养殖过程中,还会降低海水养殖区域水体的PH值,造成海洋物种中疾病的传播。
基于当前我国部分水产养殖户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并大规模使用渔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引导养殖户合理开展养殖规划。应联合地方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对养殖区域的水域特征进行检测化验,合理确定该区域的养殖规模及养殖方法,然后合理制定养殖规划,确保养殖户能够合理开展水产养殖工作。此外,还要引导养殖户合理更换水质,并将废水及废物排放到指定的地点,以促进废水的回收再利用,同时也避免排放的废物对土壤及地下水资源造成二次破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必须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控制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为此,养殖户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具体操作中,养殖区域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加大养殖与环境保护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加强与水产养殖研究院所的合作,研发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技术,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培训,促使他们树立科学养殖以及保护环境的理念,能够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渔药的使用,并减少废水及废物的排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从而真正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水产养殖业而言,在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还应不断优化养殖的模式,积极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具体操作中,养殖户应按照水产品养殖物种的主要养殖特征,详细了解它们的繁殖规律以及生活习性,制定出针对性和科学化的养殖模式,从而促进水产养殖物种品质的提升。特别是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必须科学使用渔药,避免大规模滥用渔药,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运用混养的方式,促使水产品物种之间进行代谢物的互补,降低水体当中排放的代谢物。在必要时可以运用化学药剂,但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在有效抑制病原体扩散的基础上,避免化学药剂在养殖物种及池塘水体中的聚集,从而减少水体的污染,确保水产养殖向着高产和绿色生态的健康趋势发展。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除了营造出良好的养殖环境外,还应加强监管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进行执法,开展严格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养殖户违反监管机制,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并采取教育措施,促使其明确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还要定期对水产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及水体污染程度检测等,真正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丰富人们的食材。但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重视水产养殖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合理开展养殖规划,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引导养殖户积极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并不断优化养殖模式,最后还要严格开展监管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水体的利用率,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