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宇宸 聂顺新 赵茜 倪秀明
1.北京林美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 3.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延庆赛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三赛区之一,承担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秉承“绿色办奥”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了美丽中国底色。
以往的工程设计阶段和施工建设阶段,生态保护往往不被认为是重点工作,有些人认为生态保护会给设计增加难度,会对施工管理、施工安排提出更高要求。但这种看法只站在工程建设的角度上,如果用生命周期考虑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将会发挥正向作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产生影响。生态保护不仅可以优化施工环境,还可以增加景观美感。植被能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是打造高质量景观、营造高品质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重视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协调统一。
延庆赛区核心区设计中,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个办奥要求,体现中国元素、当地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规划理念和建筑元素,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呈现了一个能够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林场馆群。延续并保持延庆独特的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打造冬奥场馆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和精彩奥运赛事要求,同时也最大限度减少对山林环境的扰动,使建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中国山水文化与冬奥文化相结合,建设一个掩映于自然山林中的冬奥赛区,保护生态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
延庆赛区由于坡度较大,岩石风化程度严重,如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对坡体下方产生连锁影响。失去了植被的固定,脆弱的岩石土壤环境也会增加滑坡、泥石流隐患。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符合延庆赛区设计理念,同时也减少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
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生态保护,会增加一定的施工难度,延长工期。延庆赛区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涉及山地植被、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场馆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延庆赛区在工程开始建设前,对延庆赛区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深度调查,针对主要保护动植物,提出具体的保护技术和移植方案,这些方案在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予以落实。
2.1.1 建设保护小区
针对延庆赛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水毛茛、水榆花楸等,以“建立就地保护基地,确保区域内野生保护植物得到保护和原生生态系统完整以及奥运会后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为目标,秉承“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场馆建设过程中在赛区内共建设了5个保护小区。根据保护小区面积,在保护小区边界设置不同数量的界桩;设立了保护物种和建群优势物种标识(名称、二维码、网络链接、简介)和保护小区标牌(包含保护小区名称、简介以及保护对象介绍、保护小区位置图)。
2.1.2 近地保护小区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奥运村三个场馆和2号路建设过程中,考虑一些野生保护植物种类生长在特定的海拔和生态环境因素,远距离移植成活率极低,更适合移植到生境相似的区域;同时,考虑移植难度和工作量,场馆建设过程中,在赛区周边区域建立了2个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近地保护小区。根据保护小区面积,在近地保护小区边界设置不同数量的界桩;设立保护物种及建群优势种标识和保护小区标牌;结合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需要,设计栅栏和游客道等生态游览设施。近地保护小区建成后有专人开展管护工作,保障迁移保护植物成活率,避免人为干扰。
2.1.3 迁地保护基地
对雪道区域脱皮榆、水榆花楸、核桃楸3种北京市二级保护植物和椴树、榆树、五角枫、白桦等树种,工程条件不能避让的,采取迁地保护。主要有以下工作步骤:
树木清登:统计移栽植物种类和总数,画出准备移栽植物分布图。
确定迁移树木:成立了树木保护专家委员会,审核该区域伐树方案和树木迁移进程。向政府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树木伐移证。
树木移栽:①移栽前准备:准备工具、确定移栽时间、断根缩坨、挖栽植穴和整地。②移栽过程:包括选树、修剪整形、定方位标记、扎冠、挖土球、土球处理、包干、起吊、运输、栽植(浅栽高埋)、支撑、搭风障、打孔透气、浇水和修剪整形等。
树木养护:栽后三年内,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浇水、封堰、立支架、垒树盘、清除杂灌、落叶乔木树干涂白、看护、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
树木移植完成后,设立每棵树木的二维码管理档案,制作二维码,并为对应树木挂牌。
赛区场馆施工和运营过程会对一些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影响。施工前即组织编制野生动物保护及栖息地建设方案,场馆建设过程切实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也是探索雪上场馆运动项目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将为其他类似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示范。
赛区将松山野生动物种群分隔为东、西两个群体,赛区新建或利用桥涵作为动物通道,为动物自由通行活动提供便利;考虑原有动物会随着施工推进逐渐向外迁离,寻找适宜生存场所,针对斑羚、狍、野猪迁离赛区后向外扩散的情况,在赛区周边(赛区外)定期投放食物,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施工过程中将发现的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妥善将两栖动物移送到适宜处收容暂养、移地释放。在水源地附近建爬行类(以蛇为主)石头堆栖息地。在赛区内的鸟类分布区和保护小区附近布设人工鸟巢。在水池的入水口堆放一些石块,为两栖动物越冬提供庇护场所。在夜晚施工期间,照明灯光使用遮光罩,定向照明,施工结束后关闭电源,减少对动物的干扰。
土壤是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对于延庆赛区更有价值。延庆赛区范围内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土壤资源分布不均,表土厚度参差不齐,但表土富含丰富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剥离优质表土是延庆赛区创新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也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有极高价值的一项工作。施工建设过程精心剥离,并全部回用到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保护了种质资源,恢复了植被。主要涉及到的工作:根据赛道实际情况剥离不同厚度的表土;剥离后的表土采用人工装袋,及时运输至地势相对较高的堆存点,同时苫盖环保土工布,以防扬尘和雨水冲刷,导致地表径流和土壤肥力流失。堆存表土就近回用在了赛区后期生态恢复工程中。
延庆赛区的亚高山草甸属于典型的脆弱型生态系统,也具有相对丰富的物种资源,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水量少、风速大,土壤有机质较少,植被稀少而纤弱,一旦受到破坏,恢复十分困难且进程缓慢。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建设过程特别对高山草甸实施了专门的保护措施。场馆设施区(比赛出发区、含高山索道的山顶平台和技术道路区)为永久占地,施工后地表土地利用方式由草地转变为建筑物、构筑物或技术道路等。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草皮剥离或表土剥离。
草皮移植:根据项目施工期、工程后期绿化需求,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及时有序实施草皮移植。
草皮铲取:草皮块尽可能大,最小规格为15cm×20cm。为保证根系的完好性,剥离草皮厚度为20cm±5cm。对采用挖掘机剥离草皮的情况,还配合人工实施草皮搬运。剥离草皮块的土壤含水量在5%左右。
保存草皮:采取假植平铺方式保存草皮,确保根系朝下不裸露,优先存放在无草甸植被的阴坡平缓裸露地表,用腐殖土填塞缝隙。夏季用草席或加厚遮阳网遮盖存放草皮,冬季用草席或加厚无纺布遮盖草皮,预防冻害。
草皮回铺:①草皮回铺前,去除坡面的碎石及其杂物,保证坡面平整,清坡时要着重坡面土质的调整,包括松土、耧细、耙平、浇水保墒等,在基底面上铺一层约0.2~0.3m厚腐殖土层(表土)。②草皮移植时,优先采用前期剥离的成活草皮进行回铺,顶面平顺,草皮块厚度不一时,用其底下的腐殖土层找平,总体厚度保持在30~40cm之间。
草甸重建:①根据延庆赛区的环境条件和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在物种选择上要注重乡土植物的使用。②针对不同坡度推荐采用植被毯技术和植生袋技术进行生态系统重建。
另外,赛区施工前的植物保护技术和移植方案使重点野生植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而且降低了后续生态保护工作难度,如迁地保护基地的建设,为之后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降低了植物养护的难度,减少了生物入侵问题的出现。
延庆赛区的生态保护,在大量调查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延庆赛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在植物保护方面,采取就地、近地、迁地多种保护方式,并剥离建设占地区的表土用于后期的植被修复;在动物保护方面,利用桥梁工程建设计了动物通道,在自然水域和蓄水塘坎梳理、设计了两栖类栖息地。多种生态保护方式的采用,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又保护了生态系统。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在于协调其与工程建设的关系,使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目标一致。延庆赛区的场馆建设,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盛会场所,更为冰雪项目和延庆地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助力。
践行“绿色奥运”理念,举办一届具有更丰满科学内涵的“最可持续的冬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的严格要求,也是北京冬奥组委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延庆赛区建设将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生态保护体现在建设全过程,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和谐统一,实现了赛区“绿色办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