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甘肃省秦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甘肃秦安 741600)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作物种植人员的素质等,都是优化农作物种植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种植有了新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人们发现结合当地的条件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可增强农作物的适应性,使农作物更加适合当地环境。在多元化种植模式下,可改良土壤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候,应重点分析当地气候,掌握当地环境的变化规律、平均降水量、平均无霜期和日平均气温稳定的天数等,并了解农作物市场需求,知道人们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在满足粮食作物的基础上,开发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经济作物,使农作物种植模式由单一发展为多元[1]。在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粮食的基础上,探索能够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品种,并对其进行改良和更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将目光放长远,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损害土壤环境,影响农作物的后续生长。
农作物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不应轻视田间管理工作,而是要用更多的耐心照顾农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部分种植人员受经验主义的影响,对自己的种植模式盲目自信,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种植,就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缺乏灵活调整的意识,难以科学开展田间管理。应转变种植思想,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种植人员应立足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对农作物种植方式进行优化。在播种农作物之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使其变得疏松,为农作物生长打好基础;在对农作物进行施肥的时候,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施加不同的肥料,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率,同时要遵循适量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播种农作物的时候,要选择健康、生命力强的种子,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考虑气候变化,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并依据农作物种类选择相应的播种方式,增强种子的芽势;在播种后种植人员要做好浇水、追肥、消灭杂草等工作,促使农作物茁壮成长,提高产量[2]。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种植人员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发生发展过程及危害特点,改善农作物品质。在预测农作物病虫害的时候,要遵循早发现、早预防的原则,尽量在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通过预测害虫数量、越冬成活率等为有效解决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便利。在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时候,可以利用扫描雷达、跟踪雷达、网络技术等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让人们更加直观、快捷地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通过微信、短信等发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信息,有助于种植人员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而导致的损失。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同时,种植人员也要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天敌等信息,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加强清洁管理工作,避免病叶、枯叶等为病虫害发展提供适宜场所[3]。通过病虫害预测预报,种植人员可掌握威胁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病虫害,可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解决方式抑制病虫害发展,使得农作物拥有更佳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人员的收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在关注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因此,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了解威胁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安全,推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口感和质量,提高了病虫害的抗药性,还埋下了安全隐患。种植人员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时候,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尽量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避免过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一味地将希望放在施肥上面,不仅会导致农作物营养过量、生长旺盛等问题,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仅要重视种植环节,还要重视市场环节,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督促人们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努力。
提高农作物种植人员的素质,在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农业种植环境,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加强对农作物种植人员的培训,是帮助农作物种植人员了解农作物种植特点,熟悉农作物种植技术等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作物种植人员通过参加培训可改变种植思想,认识自身的短板,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可扩大学习范围,拓宽知识面,促使农业种植专业化、现代化、科学化。提升农作物种植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优化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种植人员的培训。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可实现多元化种植;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可减少农作物损害;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进程;提高农作物种植人员的素质,可改善农业种植环境。优化农作物种植,有助于农作物种植人员树立种植农作物的信心,为农作物种植创设良好氛围,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