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
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策略研究
陈园园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标准和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也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扩大教学场域和多层次化教学,引导学生多渠道自主吸收知识。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参与感促进获得感的提升,以隐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素养获得感的提升,以生活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情感获得感的提升,以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行为获得感的提升。
多元立体模式;思政课教学;获得感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解决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过程单一化、碎片化,使得学生的获得感“钝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是该模式的宗旨,其教学目标、核心理念和教学实效性评价指标的着眼点是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基本做法是具体化和日常化教学内容,注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本研究所讨论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是在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构建区别于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平面化知识授予形式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由以下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兴趣引导”是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理念。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只有以这种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引导,才能在学生自愿受教的前提下实施并实现教学目标。其中,“以生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因材施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充分做好学情分析,与大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倾向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兴趣引导”要求思政课教师一改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积极拓展教材内容,以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大量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授之以渔”是本研究所倡导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当中,掌握知识是铺垫,对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是最终目标。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授人以渔”是指通过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达到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认识、理解和分析中国的国史、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发展的必然性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
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当遵从“讲授—引导—学习—实践—再学习—评价”的教学流程。具体而言,该流程应以教师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为基础,同时要求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对特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并将所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以学术论文、随堂问答或专题讨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自主开展专题考察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问题,检验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不断升华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认识和领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领会情况。即给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情况打分,按一定比例形成总评成绩,用成绩来衡量和检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实现多元立体教学的手段和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求教学场所多元化、交叉化、立体化。现阶段多元立体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场所主要有多媒体、课程网站、即时通讯软件、各种讲座场所及社会实践活动场所等。其中,多媒体课件是主要的教学工具;课程网站中的精品课程网站、QQ、微信、易班系统等即时通讯软件能够满足学生课后答疑和教育延伸的需求,“慕课”网站等的网上自选课程网站是很好的教室之外补充教育渠道;各种校园讲座和学生校园活动也能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校园到城乡、从实体环境到虚拟空间等的实践活动,都能够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中的“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飞跃。二是要求教学方法多元化、综合化。思政课教学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分。多元立体模式下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应有机结合普通讲授和启发式教学两种方法,在课堂教学片段中灵活融入研究式教学、PBL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教法;多元模式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则应更加强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对理论的感悟力和接受度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提升,并对所学理论知识与论点产生认同感。
拟采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大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侧重点各异,而且理论构成也不尽相同,但其的学科属性及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是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各门思想政治课可以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评价体系中应有区别地设置不同课程内容所占的评价比重,确保能够达到对思政课教学客观公正评价的目的。例如,“原理”课应区别文理科专业学生而确定是否加大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的比重,“概论”课程则应针对文科专业学生提高小组实践报告的分数比例,等等。另外,评判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应将因材施教与综合评判有机结合,以实现客观、科学、公正评价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目的。
本研究所倡导的大学生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为核心,在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主题不明确、教学的实效性不强等不足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引入故事教学。融地域特色文化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地方文化中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故事往往可以作为特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溶剂,思政课教师可以选择主题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此类故事作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炼故事的主题,并依据所授思政课不同章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其融入课堂教授中,引导学生感悟地域特色文化的历史积淀、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涵。
2.利用平台和情景教学。利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平台,根据思政课的具体课程要求,融地方文化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灵活采用“历史场景再现”“情景模拟教学”“舞台模拟”“虚拟教学”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红色故事、历史事件及调研报告和采访内容等为教学案例,或者将以上内容改编成舞台作品来引导学生自导自演,以实现教师在“教”中策划、学生在“学”中探究与体验的教学目的。我们将这种教学方式称为平台情景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以上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思政理论、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呈现出来,学生能够在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方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进而使自己的思政课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
3.通过基地体验开展教学。这种形式的教学重在亲身体验和感悟。具体来说,在基地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大学生实地观察和调研,亲身了解和感悟先进事迹,接受革命先烈先进事迹的潜移默化。基地体验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调研能力,以及近距离认真观察和深刻理解感悟先进事迹的能力,有效激发其情感思索与共鸣,深化其理想信念,增强其使命感、责任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出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4.借助网络延展教学。网络既是良好的思政课教学平台,也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最有用工具。网络延展教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以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重点建设共享性学习资源,为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这种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整合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料来获取代表性很强的前沿性信息资源,以此为基础建立融思政课公众微信号、网站红色板块、官方微博等于其中的网络资源平台,最后以此平台为教学阵地,开展以知识传授、情感培养和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
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应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有机结合虚实教学场所,通过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思政课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来不断促进学生获得感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参与感促进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越强,就越容易将所获得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思政课获得感也越容易提升。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要求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分解教学任务,注重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方面的获得感,进而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断促进其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这就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重视提倡因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方式,因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适宜的教学内容,重视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发;要注重通过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演讲辩论和情景剧表演等方式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及将课堂教学灵活拓展和延伸至网络实践教学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并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
2.以生活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情感获得感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对大学生来说,越是熟知的事物,可能越容易产生情感认同。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的做法是,融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于学生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更容易使其产生对与之相关的社会规范、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的认同,进而提升其思政课获得感。在此不妨将这种融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于学生熟知的事物当中的教学方式称为生活化教学。而笔者认为,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较成功的实例就是将学生熟知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方式教授给学生,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以及爱国爱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其对思政课所传授的与这些文化相关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不断提升其情感获得感。
3.以隐性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素养获得感的提升。隐性思政课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显性思政课教学而言的。在这种“灌输式”的显性教学方式中,教师忽视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强之不良后果。而隐性教学方式一改显性教学之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教学内容于学生的学习中。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的这种教学方式“虚实结合”,集课堂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于一体,让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接触、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获取生动的隐性知识素材,不是直截了当地接触教育的目的和教学任务,而是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挖掘隐性知识,融地方文化和生活体验于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既深化了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素养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教学的实效性也得以增强。
4.以实践性教学促进学生行为获得感的提升。对所有教学活动来说,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更应凸显实践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实践育人作用,融地方文化资源和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于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以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通过实践领悟理论知识深刻内涵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素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情感获得感和知识素养获得感之间的良性转化,注重引导学生将思政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情感体验向自身行为实践的外化,使之以此来不断促进自身行为获得感的提升。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G642
A
1673-2219(2021)02-0063-03
2020-06-02
贵州省教育厅2019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政课研究项目“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szk014)。
陈园园(1988-),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与文化。
(责任编校:呙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