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也随之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并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努力,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2021年迎来建党100周年,我国发展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的进展与理论的发展相随相伴,理论的成果指引着建设的实践。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现代化未来发展的科学指导。
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汲取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苏联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参照世界上其他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成就,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思想,紧密依据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经历了党的百年来不同历史时期而呈现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拓展和深化。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过程中,必将展现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党的百年辉煌历程殊为不易,是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的形势下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严重曲折的环境中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不动摇。这些困难和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艰辛探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
思想的内涵反映了道路的轨迹。在这一过程中,亟待回答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制度前提;只有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统治的主要矛盾,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和可能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解决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机制保障,只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只有把握改革开放以来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并最终把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我们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规律的基础上,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出发,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主要特征等构想,同时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回答在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比如,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已经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和核心要求。
现代化始于西方,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力下向世界扩散。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世界级课题。我们党吸收外来、不忘本来,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国情,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培育新的现代化因素,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蕴与个性特点,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蕴和文化优势。比如,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滋养。
党的百年历程是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相传、渐次推进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都因其独特的时代内涵和目标任务,而将伟大社会革命推向新的历史高度,都因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不断推进,而创立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包含在党的理论探索的进程和成果之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建立新社会的纲领中,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一些现代化要求。由于这一时期党的首要任务是进行革命战争、夺取革命胜利,在当时,我国现代化基础极为落后,加之中国共产党还缺乏领导现代化建设现实实践,因此,这一时期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必须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开始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逐步形成。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迫切目标,加上党对经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一度出现偏差,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这一时期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处于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而这一中心工作的核心即是现代化建设。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凝聚全民意志和力量的目标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力推进带动了相关思想理论研究,从中央到理论界,从历史到现实,从外国到中国,从国家层面到基层层面,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进入了繁荣发展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现实,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随着实践的深入,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要判断,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步走的新的战略安排。这样一来,中国全面现代化路线图清晰明了,时间表愈益精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必将促使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党的百年始终在独立自主开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国家的性质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因此,西化的道路不可取,搞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能,不能把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当作“飞来峰”搬过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苏联、东欧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超越,是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包括“器”与“道”的有用成分,借鉴苏东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同时,自觉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防止苏东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我国现代化道路,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要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注重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顶层设计与战略筹划,发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和历史自觉性。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有步骤分阶段、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地推进现代化。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机。要加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建设一个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牢记初心使命、持续推动变革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从字面而言,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为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大众的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实现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任务既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从先富到共富、以先富带后富,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发展方略。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前提,没有共同富裕很难实现人民幸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规划,又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要求,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内在一致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从价值立场和目的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内外环境面临新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新的内涵和要求,会遇到新的场境和风险。全面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因素,清醒认识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形势,是形成党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客观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准备与必经阶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和远景目标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历史进军,是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全面现代化。新时代中国人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为新的目标作出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尽艰辛、取得胜利,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还不足以完全胜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任务,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仍然有本领不足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规律还需深入探索,需要能力、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从实现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都是社会生产逐步发展、人民需要逐步得到满足的不断进步。对于我们党来说,解决了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进步。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主要任务也就变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提出来的新的奋斗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出了面向全面现代化新征程的新任务。而破解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迫切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唯有实现平衡和充分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相伴相随、相互促进。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以这样短的时间、这样大的规模、这样实的效果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条件,使我们党有底气、有信心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与脱贫攻坚相比,共同富裕将惠及更为广大的群众,扩大更多的中等以上收入人口,极大缩小低收入人群,这对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如同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战,而是需要动员和发挥社会的全部力量来确保全胜一样,共同富裕也不仅仅是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问题,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创新,需要激发出强大效能,为共同富裕创造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条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源性要求和显著优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标。
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初级阶段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呈现出阶段性,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就是从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进军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这一新阶段,接续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辉煌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走出初级阶段,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是一个需要爬坡过坎、再攀新高的结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条件。如果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前半程、后半程的话,那么新发展阶段就是这后半程,是乘势进发、胜利在望、充满希望的后半程。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筹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肯定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统筹“两个大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明我国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内容。这“两个大局”交汇交融、相互影响,构成了新发展阶段宏大而又根本的时代背景。把握好新征程开启的总体战略,必须把“两个大局”统筹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顶层设计到规划方案逐步细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加速演进,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走向,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景观,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时空条件。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仅是疫情防控以来党和国家转危为安、转危为机的基本方略,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逆境中奋起、从失误中觉醒、从挫折中求胜的成功密码。准确识变、把握时代大势,科学应变、化不利为有利,主动求变、创造良好局势,就能牢牢抓住机遇、成功应对挑战。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基础、内涵和标准都是发展变化的,在21世纪建成的现代化社会与20世纪建成的现代化社会,包含着不同的时代信息和历史水准。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从工业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现代化的技术形态和平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塑造着新型的现代化社会。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5月29日。这个时代是以往的现代化社会未曾遇到过的。我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要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这个“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台阶,站在这个最新的科技制高点上,就必须要攀登这座高峰。我们要建成的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就是要具备赶超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的创新能力,以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等为支撑和标志,超越以往现代化形态的新型现代化,就是要向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拓展。
苏东剧变30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社会主义出现了从低潮到复兴的转折。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能否再创辉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成展现社会主义本质、优势和特色的,独立于西方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不仅是党百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接续努力的新的征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思想到实践、从遭遇曲折到乘风破浪的伟大历史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把马克思主义付诸21世纪的伟大实践,将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实现现代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渴望和追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能否避免“现代化陷阱”,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极为关注的。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总书记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2)习近平:《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还体现了世界发展趋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启示,具有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将矢志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与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有机统一,科学掌握新时代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趋势,内蕴丰富、意境深远,是我们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拓展深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
历史方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在实现中国梦关键时期展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伟大复兴和开启新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全局中筹划新征程的奋斗目标。从2021年起到本世纪中叶,将是党带领人民完成这一历史宏愿的关键阶段。
战略安排。台阶式发展、阶梯式上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既相互衔接又有区别的两个发展阶段,顺次推进、梯次上升,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又制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到2035年,用3个五年规划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载《求是》2021年第9期。,擘画全局、着眼长远,一步步、一段段实现远景目标。
制度是国家之基,治理是国家之能。制度和治理现代化为全面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跑道、稳固的基座、强劲的支撑。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四梁八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保障,根本领导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等,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性质和方向,是关系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因素。
目标体系。全面现代化,首要的要求是“全面”,不是单个或几个领域的现代化,而是全领域、全层次、全方位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正是贯彻这一“全面”性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体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出来了。与之相对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明目标体系也就出来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上述五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目标体系,进一步展开为一系列强国目标,诸如创新型国家、法治国家、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数字中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如此一来,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景图像就完整呈现出来了。
主要特征。正在推进的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既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五点,这些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也是其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造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分裂对立,而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目的和条件。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将生态环境作为“免费”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危机,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时,就明确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过程,是依靠战争、侵略、殖民、掠夺而走过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系统领域。全面现代化必然是一个系统布局,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党和国家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拓展全面现代化的领域和层次,相继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人的现代化纳入全面现代化的系统布局之中,并且置于关键位置。
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大优势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党的坚强和正确领导,就无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必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考好的一张大卷子,必须继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经过几年来的顽强奋斗、攻坚克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一伟大成就同时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最有力证明。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就顺势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势而谋、及时定盘,构建了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新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努力。这将保证在高效的动力机制、完善的法治基础、坚强的领导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原则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因素,妥善处理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首先要求确定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原则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述,是开启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战略支撑。开创民族复兴辉煌未来,必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支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更加强大的能力,锻造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国际条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有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推进国际合作与人类进步的大视野,而且也是营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国际条件的大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全球价值观,是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价值观。
风险防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稳固的安全保证。在新征程中,不可能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就能达到目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应对不确定性、抵御重大风险,以安全发展保证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了来自不同方面的重大风险挑战,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进展和成就,极大增强了党和人民的“四个自信”。在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闯过险关、冲过激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