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熊宇航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国家高度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把它作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共存,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安康市位于陕西南部,属于秦巴山贫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安康的国土面积里,山地居多,想做大特色产业,必须注重山地的生态开发。当前的安康林地面积已经有近3000 万亩,是耕地面积的六倍以上,其中最具效益的就是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近900 万亩。同时,安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是一大特色,安康具有中国最大的富硒带、水资源极其清洁,森林覆盖率位居西北地区第2位,经济总量位列西北地区第14 位。安康市2019 年的富硒食品产值高达近550 亿元,富硒产业的综合产值达到700 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成以上来源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安康市七成以上的贫困家庭凭借富硒产业实现脱贫摘帽。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安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安康市高度强调生态的经济化和经济的生态化,持之以恒地有效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高标准做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安康答卷”。不仅如此,2019 年,安康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森林蓄积量高达7100 万立方米。同年,安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是326 天。此外,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阶段性目标——到2035 年实现建成西部生态经济强市的目标,2050 年步入中国生态经济强市方阵。积极探索安康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
安康市始终强调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始终把富硒产业作为加快弯道超车、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实抓好。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思路,注重人才引进战略,大力拓展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经形成省级院士工作站3 家,市级院士工作站6 家,引进院士9 人,高精尖稀缺性人才576 人,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人才梯队优势。当前,安康市的生态经济社区工厂累计投产417 家,吸纳就业17632 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589 人。为保证汉江水质达标。此外,安康市还斥资近20 亿元建成了22 个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安康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这些举措换回的是安康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17 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正在步入良性轨道,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当前安康市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巨大前景有了深刻的认识,一系列的实践也取得了成绩,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群众就业都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当前安康市在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上,还处在初级阶段。此外,因为安康本地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目前安康劳动力大多都是老人、妇女,这些人本身文化素养偏低,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导致无法很好的参与生态协同发展实践。这些都阻碍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
安康市地处西部,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脆弱,再加上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得生态协同产业较为粗放,缺乏发展思路,再加上目前安康市的相关政策制定不足和产业管理人员意识不到位等情形,一些人员对于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的理解存在局限性甚至出现偏差,所以导致生态协同产业在上马时就表现的原始粗放,带着一定的破坏性,最终导致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仍然对于生态环境带来些许破坏和负面影响[1]。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生态协同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生态协同产业效果十分有限。
安康市本身生态多样化优势明显,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截止2019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06.54 亿元,建设林业示范园区398 个,创建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县10 个,贫困村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面积208万亩。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看,绿茶、绞股蓝、生态猪、中药材和富硒粮油等的开发工作还不够强劲,开发程度不足,单纯的农副产品附加值很低,仍需转变思维,开拓创新,进一步挖掘潜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推进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特色产业发展是重点和中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重视农业的园区化、庄园化和景观化设计规划,不断推动生态农业和农业观光美食旅游的深度融合[2]。大力扶持安康市绿茶、绞股蓝、生态猪、中药材和富硒粮油等的开发,提升特色产品附加值,继续打造提升安康富硒区域品牌、整合安康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效益,这也是实现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文化是其灵魂之所在,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不仅能够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而且能够提升乡村的魅力和发展潜力。而这也是乡村与城市相比的重要优势点。安康市自身拥有丰富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开发,不仅能够极大的促进安康文化产业内涵的提升,而且能够整体提升安康的产业定位,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增强安康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从而为深度的文旅融合打造强力的支撑[2]。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拓展生态旅游这一当前的热点产业,最终实现安康市的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蓬勃兴旺发展,不断提升安康市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康养资源优势,在协同发展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生态强市战略对于安康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生态资源也是安康市独具特色优势的资源。因此安康市必须深度部署生态强市战略,多措并举,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以及康养产业。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逐步把自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源源不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催生现代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新模式,新探索,并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长远高效的生态经济道路,安康市应充分重视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营销,在实际的生态经济发展进程中,一要认真梳理自身的农副产品情况,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创新精神和敢为态度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持续拓宽产品线,拓展产业链,围绕品牌化营销作文章,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康生态产品品牌矩阵。二要能够认真梳理自身的农副产品情况,强调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不断拓展产品链条,强调包装方式和产品形式的创新,进而开展品牌化营销路径,不断提升安康市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让广大群众看到绿色生态农副产品所能带来的巨大利润,最终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实现安康市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健康运营。
陕西省安康市自身生态环境条件优越,安康市自身也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充分立足自身生态优势,促进自身的特色优势,向着生态产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的路径发展,最终形成园区化的成熟运作模式。安康市还要高度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充分利用安康市优秀的生态资源条件,不断开发培育“硒养、水养、气养、药养、食养”等现代新型生态产业,把安康市的大健康产业塑造成为千亿级的产业链。在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高度重视品牌化战略路径的探索,逐渐形成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文旅的战略性融合,不断延长整体的生态经济产业链,持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输入,缓解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巩固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成果,坚决推动全面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3]。以期将安康市打造为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