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2021-12-06 01:36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习惯思维

陈 儒

(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总校西双山小学 河北 青龙 066599)

1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研究性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学习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位置,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为辅助式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课堂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1.2 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因素,而设计好教学内容是顺利开展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环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形成知识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1.3 尊重个体差异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深度、广度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1.4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着重培养学生多方面数学能力: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即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④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具体要做到:

2.1 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是情绪化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传递“老师是喜欢学生的”、“老师渴望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等这样的信息,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2.2 培养学生自制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在课堂上有意注意还比较薄弱,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低,在课堂上会出现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搞小动作等现象。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从耳听、眼看、脑想、嘴说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

2.2.1 耳听。即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课。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难持久,专心听课的持续时间也很短,这就要求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2.2.2 眼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说话语气及重要手势;在老师写板书时,眼睛要看着黑板;在老师提示看书时要做到认真读书。

2.2.3 脑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

2.2.4 嘴说。即语言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得好,就得去仔细想;要想到位,就得认真听,细心看;通过说,促进听、看、想。

2.3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4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乐于动脑的习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掌握、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培养刻苦钻研、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要求学生作业时不跟其他同学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要让学生做到独立完成作业,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质上,养成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教学中经过反复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积累多了,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养成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指挥者”、“传授者”、“监督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帮助者”、“激励者”、“引导者”,从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和谐友善的态度、通情达理的语言,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支持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只有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3.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渴望,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从不同角度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用推理、比较的方法找出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

3.3 多角度进行拓展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对数学学科,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题的途径不一定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猜你喜欢
研究性习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上课好习惯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