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报道的几个选题角度
——以商都县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1-12-06 00:44:43王俊霞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融媒体中心内蒙古商都0134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6期
关键词:洋葱农户农产品

王俊霞(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融媒体中心,,内蒙古 商都 01340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想实现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必须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人才引领、推动乡村发展。做好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报道,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三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商都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该文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选题进行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报道:

1 返乡创业者

1.1 大学生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许多农村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他们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或从事电商、或从事种养业,他们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

刘志强是商都县屯垦队镇的一名残疾人,大学毕业后在外地打工,患病后返乡。正当他对自己的前途一筹莫展时,电商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创办了科创电子商务公司,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让家乡的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且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许多农民增收。根据他的事迹,记者采写了《刘志强:让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

看到自己的农产品能摆到城里人的餐桌上,于是许多农民找到刘志强,让他帮着网销自家的农产品,刘志强每年的业务量达到7、80万元。商都县残联还将他的公司设立为残疾人创业基地,让他帮助其他残疾人就业创业。现在刘志强的企业里吸纳了像他一样的2名残疾人,刘志强带着他们一起创业。

1.2 外出务工人员

这些人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在外打工多年,但对家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并且他们大多在外都小有成就。他们回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带回了先进地区的种养殖、管理理念。

商都县大黑沙土镇西水泉村村民张红兵便是其中的一位。他早些年在深圳、上海等地从事物流业,在外打拼期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他看到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于是选择回乡创业。回乡第一年,适逢县里号召农民养殖大鹅,村里的许多老人想殖养,但是没有养殖经验和技术,不敢冒险,再加上行动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张红兵学习先进地区“托管养殖”的方式,开辟农户增收致富新途径,帮助村里35户没有劳动力、没有资金、技术的老人们每户增收600多元,实现了农户与养殖大户的“双赢”,也实现了自己回乡创业的梦想。

了解到张红兵的事迹后,记者写了《张红兵:“托管养殖”开辟乡村振兴新模式》这篇报道,使“托管养殖”这种新模式,在解决农户养殖资金、技术等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农民家里的劳动力问题,开辟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增强了商都县产业带动能力,对于商都县的养殖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实用人才

2.1 “土专家”、“田秀才”等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高素质农民的积极参与,而且农民的主体作用还在乡村产业振兴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增强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可以有效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振兴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1]。

商都县有1500多人高素质农民活跃在马铃薯、冷凉蔬菜和养殖业等各个领域。49岁的崔进兵是商都县玻璃忽镜乡玻璃忽镜村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在农村摸爬滚打多年后选择了种植经营洋葱。已从事养殖种植经营十多年了,每年种植洋葱6、700亩,在洋葱的选种、技术、销售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每年能帮助周边农民100多人次增加收入。在崔进兵和其他洋葱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商都县全县洋葱种植面积在8000左右,洋葱已成为商都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商都县的洋葱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据此,记者采写了《商都县:小洋葱走俏大市场》、《商都县特色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路》等报道,为顺应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2.2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在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开展各种服务[2]。农民合作社同农户或农村具有较强的地缘甚至亲缘联系,带动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较为显著和持续。

展芳是商都县的致富产业“领路人”,她的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商都县的“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扶21户女农户贷款105万元,并为她们提供种苗和生产资料及免费技术指导,带动她们收益84000元,极大地提高了妇女们的收入水平,加快了妇女们增收的步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记者采写的《展芳:“合作社+农户”助力乡村振兴》,从妇女的角度报道了这座社带头人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2.3 农产品经纪人

农产品经纪人是随着农业市场的发展产生的新生力量。他们头脑灵活,熟悉国家的农业政策。在网络信息飞速发达的当今社会,农产品经纪人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农业市场客观地进行分析与判断,合理的组织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抵御市场风险[3]。还能及时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联系订单、促销农产品、技术指导等服务,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力地推动着农业的发展。

卫晓军是商都县小海子镇高勿素村的一名农产品经纪人,2012年开始从事南瓜、贝贝瓜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他不仅保障了农户辛苦种植的农产品能够卖上最好的价格,又尽可能地保障客商的利益不受损失,因此他公平定价,合理销售。每到农产品丰收季节,湖南、沈阳、河北、山东、北京等地客商纷纷前来与卫晓军采购农产品,商都的各种农产品也借此远销大江南北。《卫晓军: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往大江南北》这篇报道的播出,找准了角色定位,丰富了乡村振兴人才报道的内容,使媒体传播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成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有力推手。

3 科技特派员

科技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他们把田间地头作为教学的课堂,根据农民需要讲解实用技术,是能让乡亲们致富的“科技明星”。

商都县有120名科技特派员,围绕全县的马铃薯、冷凉蔬菜、肉羊养殖等主导产业活跃在农业、畜牧、科技等领域。今年商都县为了推广节水农业,积极探索适宜当地种植的旱作农作物,种植了10000亩有机旱作示范田和1000亩验田,从春季开始,记者便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通过挖掘亮点,找准切入点,先后采写了《商都县科技特派员:学史力行 实干助力乡村振兴》、《商都县:有机旱作成为农业种植新途径》、《商都县万亩有机示范田和千亩试验田丰在望》等报道,为乡村振兴擂鼓助威。

4 驻村干部

驻村干部是企事业单位选拔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他们属于国家的工作人员,多数时间深入在农村的一线,他们是国家政策的宣传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线战斗员。他们为所驻村带来了资金、技术、设备等,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挥洒着青春与汗水。

李小飞是商都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主动请缨到商都县西井子镇大南坊村进行扶贫。先后帮助大南坊村通过建立蔬菜大棚、采摘果园等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带领村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大南坊村在2020年实现了整体脱贫。此后,他又继续坚守在大南坊村,奔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小飞:让集体经济领跑致富路》便是对他事迹的真实报道。目前在商都县222个行政村和10个涉农社区共有各级驻村干部477人,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他们的事迹是乡村振兴中人才报道的最好题材。

5 总结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战略,记者在对此进行报道时,除从上述几个角度进行选题外,还可以从家庭农场主、龙头企业带头人等角度进行选题。同时,记者只有深入农业一线,做好深入调查了解,才能采写出有深度、有温度、传播力度广、接地气的好新闻。

猜你喜欢
洋葱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洋葱写检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切洋葱
剥开心的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