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丰源,招辉
(北京心康达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情绪与疾病的研究虽然中西医均有涉及,但在理论层面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也缺乏科学有效方法。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了情志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标准研究,充分借鉴了中医理论中情绪对身体的定位性和定向性影响等成果,形成了科学丰富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情绪与疾病的对应关系。而且更进一步创立了安全、简单、易于操作的调理方法,快速找到引发疾病的源头情绪,进行有效调理,通过无创伤减轻疾病痛苦,预防疾病发生,减少疾病复发几率,改善身心健康状况。这一成果使情志思想获得了进入临床治疗的应用路径,也为在实践中开展情志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在中西医中均有一定基础。中医理论讲“百病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中提出,“余知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表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上都表明了传统中医对于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较为重视,试图形成情绪导致疾病产生的基本路径。
情绪也是现代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这类研究中,将某些疾病或身体变化看作是情绪应激反应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果。大量的实验性研究也证实了情绪与身体指标之间的关系。情绪变化可以引发机体病变,因此通过情绪引导也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状况,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关于情绪与疾病研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明确情绪和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些研究试图建立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张煜辉介绍了中医对情绪与疾病关系的认识[1],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李聪芳等介绍了情绪、人格因素与胃溃疡疾病的关系[2],Sirois B C等介绍了负性情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3], Kraynak T E等介绍了情绪与心血管疾病的神经机制[4],Dumitrascu D L介绍了情绪、行为模式与疾病进展[5]。
二是一些研究试图通过情绪干预减轻疾病症状。如河南省中医院黄志慧等介绍了综合情志干预疗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绞痛症状、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6],河北省人民医院侯慧卿等介绍了理性情绪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疗效观察[7],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王贵宏介绍了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见文献[8],hakur E R介绍了情绪意识和表达训练及放松训练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影响:一项随机试验[9],Garnefski N等介绍了慢性病青少年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调节[10]。
国内外研究中对于情志记忆和疾病之间关系的探索,主要表现为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不断发现情绪记忆对人的长远影响,并试图建立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但对于情绪与疾病之间明确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致病情绪等内容,还没有有效成果。临床治疗中多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或传统精神疾病药物进行治疗。西医临床治疗的手段主要还是作用于机体本身,心理疏导只是辅助性手段。中医特有的七情学说和情致致病理论,在心身疾病的临床中也缺乏有效应用,多作为辅助手段出现,主要以干预当下的情绪状态为主,难以追根溯源,找到情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所指的情志疗法以中医“百病生于气”的情志致病理论为基础,结合西医和心理学关于情绪刺激对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影响研究,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大量案例详细论证,总结出数十种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使传统中医情志思想更加具象化、科学化、可操作化。更进一步,创新性的提出了通过释放、化解与清除情绪因素调理疾病、改善健康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为情绪与疾病相关研究开拓了全新的应用路径,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帮助患者减轻了疾病痛苦、改善了身心健康状况。
该方法从患者当下身体状况出发,找到细胞记忆中不健康的情绪记忆,追溯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释放、化解、清除相应的情绪,帮助患者走出情绪困扰,恢复气血正常运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患者重新认识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回顾生命历程中的自身思想认知障碍,改善心智模式;引导患者重新审视疾病与生命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正确对待疾病、尊重生命,提高自身免疫力、激发修复自愈能力,最终全面改善身心健康水平。
关于情绪致病的思想,中医和西医均有所涉及,但是因为两方面的局限一直没有成为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一是无法确立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大多笼统的归因为焦虑恐慌等情绪;二是治疗手段上基本以抚慰舒缓为主,没有找到良好的情绪释放、清除的方法。本文针对上述两项问题均形成了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关键性问题。
(1)形成了情绪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谱系,明确了五十余种疾病和情绪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通过疾病症状快速的找到对应的情绪问题。以常见的疾病为例:颈椎问题源于有对父母、领导、做得好的人等有看不惯、看不顺、不服气、不认同、生气、较劲等情绪;哮喘源于小时候被父母或监护人管教得很严格,受到压抑,有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有被父母或监护人所压制的情绪;肺病源于对未来前途、命运担忧,遇到事情委屈、压抑、悔恨、窝囊等情绪;胃痛源于对某些人、事、物有不能接受、生气、怨恨的情绪,对生活、工作、事业、经济有压力重的情绪;大肠问题产生于对钱的各种不平思想,认为多花了、白花了、花钱没有控制好或买错了东西造成浪费。
(2)形成了处理致病情绪的有效操作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情绪处理,能够快速的消除病因,减轻病灶。从当下生活中的情绪出发,找到与此情绪相关联的生活事件,回到事情的原点进行有效处理。很多情绪的形成是累积的结果,需要层层递进回溯生活事件,定点清除导致的情绪问题。对于清除因需要得到尊重、支持和关爱,但没有得到而产生的失落和恐惧情绪;受到意外伤害而导致的害怕和担忧情绪;做了错误的选择或事情而形成的内疚和自责情绪等,往往具有快速直接的效果。
(1)科学创新性。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从理念到科学理论体系的突破,;在应用层面上,实现了从心理抚慰调节到科学标准的情绪处理操作的跃升。该疗法实现了创造性突破,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有望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安全可靠性。“情志疗法”无需借助药物或手术治疗,属于非药物疗法。通过科学的非侵入性方法,帮助患者找到诱发疾病的情绪源头并进行调理,快速有效地缓解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无创伤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3)适用范围广。“情志疗法”既可以作为主要手法进行疾病调理,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法进行身心健康的调理,在临床治疗中从情志角度发现与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4)易于学习和操作。“情志疗法”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形成了标准化的体系,易于学习和操作,能够使更多的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科学普及和推广应用。
通过梳理情绪与疾病的对应关系形成情绪与疾病的对应关系谱系,从释放情绪再到改善患者的思想认知形成了处理致病情绪的技术方案和逐步处理情绪的操作规范。治疗上从情绪、思想、早年事件的问题入手,采用问卷调查、前期筛查和帮助患者唤醒过往经历的方法,从当下身心状况出发,找到产生情绪的事件,进行有效释放、缓解存储在内心的致病情绪。通过致病情绪的调解、释放,直接减轻疾病症状,改善身体指标。具体步骤为。
(1)填写基本情况表。依据患者的年龄(25-60岁)、职业、身体状况和医院检查报告,确定是否适用“情志疗法”。
(2)填写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解读情志疗法的基本理论,告知目前身体状况对应的情绪问题,以及调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从患者当下身体状况出发,找到记忆中对应的情绪问题,精确追溯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
(4)以同理心做出回应,引导患者重新回看导致情绪发生的生活事件,通过让患者不断重复经历当时的感受来释放当时情绪(30次以上),回顾过往经历中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内在的思想成因,从而释放、缓解相应的情绪。
(5)再次进行身体检查,进行量化分析,形成个案处理报告。
本文通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糖尿病、头痛、甲状腺结节、心脏早搏等具体疾病的调理过程,解析运用情志疗法处理致病情绪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效果。
3.2.1 子宫肌瘤
患者,女,47岁。2016年07月27日在北京医院检查子宫肌瘤为4.7cm×4.6cm×4.3cm。子宫肌瘤对应的情绪:情感或婚姻受到挫折、打击后的气、急、狠、怨、怒、担心、悔恨、委屈;与母亲较劲、生气等情绪。通过用“情志疗法”技术引导她在婚姻情感方面和对母亲的情绪进行有效释放、化解。经过2次,每次100min的调理后,2016年8月6日再次到北京医院做相同检查结果为1.7cm×1.6cm×1.5cm,缩小95.6%,。期间没有用过任何药物以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
3.2.2 心脏早搏
患者,女,40岁。2018年5月9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发现患有心脏偶发室性早搏。通过情志疗法2次,每次60min的调理,找到患者在过往经历中与心脏早搏对应的情绪: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多虑、恐惧、害怕的情绪,生活中的事件是女儿因为学习问题有自杀倾向,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和家庭过于担忧。有效处理了生活中类似的几个经历中的情绪后,患者再想到之前担心的问题能够较为平静的面对。2018年5月14日再次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做同样的检查后确定,以上症状消失。期间没有用过任何药物以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
3.2.3 乳腺增生
患者,女,46岁。2016年9月29日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到左侧乳腺BI-RADS分级为3级,右侧乳腺BIRADS分级为4a级。通过情志疗法2次调理,每次60min,有效释放、化解多年来在婚姻中悔恨、愤怒、内疚等情绪。之后于2016年10月8日再到同一家医院做同一种进行乳腺彩超检查时,其双侧乳腺BI-RADS分级都已降为2类,乳腺增生状况明显改善。期间没有用过任何药物以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
3.2.4 肺部结节
患者,男,39岁。2020年10月27日在常州武进人民医院检查在胸部CT扫描时发现右肺部中叶叶间裂处有一个1.24cm边缘毛糙的结节。经过情志疗法进行了2次、每次60min的调理,找到与之所患疾病对应的焦虑、失落、紧张的情绪关系,进行科学有效的释放与化解后,于2020年12月24日再次到同一家医院做相同检查,CT报告显示肺结节消失。期间没有用过任何药物以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
3.2.5 胆囊炎案例
患者,女,41岁。2019年5月7日由于身体不适,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查结论为:胆囊大小4.9cm×3.5cm, 壁毛糙,厚约1.2cm,医院开具住院报告。通过情志疗法的引导,找到与胆囊疾病的对应情绪,在生活中因为对与错而产生的情绪。经过2次,每次40min的情绪调理,回顾人生改变思想。2019年6年月21日,再到同一家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结果为:胆囊大小正常,约7.4cm×2.1cm, 壁光滑,腔内未见异常回声。期间没有用过任何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方法。
3.2.6 糖尿病
患者,男,调理前测量血糖指数为18.4mmol/L。调理时,首先处理了他淋巴等部位的淤堵点,然后按压脚底涌泉穴附近部位,患者表示非常疼痛。进而引导其讲述与糖尿病相对应的控制情绪的来源。患者讲出自己2016年试图控制某一市场,但没有控制住,而且亏损了非常好的朋友投资给他的钱,一时心理压力陡增。这件事情及情绪发生后不到半年,检查发现患上糖尿病。在讲述过程中,患者失声痛哭。后来慢慢引导他释放了委屈的情绪,逐渐使其恢复平静后,再次测量血糖指数,降为14.9mmol/L。前后时间100min,效果非常明显。
3.2.7 头痛
患者,男,39岁,头痛20年,在医院检查一直找不出病因,父亲去世后头痛次数增多,经常失眠,习惯性服用止痛药。在运用情志疗法调理时,发现父亲去世的时候,他由于在外地读书考试,母亲没有及时告诉他,造成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结果,内心非常悔恨和自责,并对母亲当时的做法感到怨怒。释放这个情绪50min左右,他感到头部发热,随后轻盈舒适,当天晚上轻松入睡,此后头痛症状明显减轻。
3.2.8 甲状腺结节
患者,女,50岁,甲状腺检查结果是两侧多发性结节,左侧叶上下径42mm,左右径15mm,前后径14mm;右侧叶上下径48mm,左右径18mm,前后径16mm。医生判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告知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情志疗法调理100min,唤醒了患者因为家庭环境艰苦,背负很多责任的过往经历,引导其释放了哥哥和妹妹让自己感到压抑委屈的情绪,并运用手法疏通了颈部淋巴的淤堵。两个月后再次检查时,报告显示其甲状腺右侧叶的肿块明显减小,左侧叶的肿块已经消失。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情志疗法”传承和创新了传统中医理论,从中医的生命整体认知观点出发,借鉴情志思想和治未病理念,既开拓了情绪处理的研究边界和范式,又注重回顾反思生命历程,致力于全面改善身心健康状态,提高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