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警官林敏明:2400个特殊孩子的“好爸爸”

2021-12-05 16:02王丽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公益苹果

王丽

警官迷上公益事业

今年45岁的林敏明,是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教官,负责全省司法系统民警的培训,学员们喊他“林队”。

从十几年前开始,热爱公益事业的林敏明,就在业余时间参与了贫困山区孩子的帮扶工作。2012年3月的一天,他去闽侯县的一座小山村看望孩子们,忽然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孤零零地跟在不远处一言不发。当林敏明的手与小男孩的手握在一块时,他感受到那双小手在颤抖,孩子的目光充满了无助、迷茫、失望和痛苦。林敏明的心尖颤了一下。

经了解才知道,小男孩名叫小军,父母都是因盗窃罪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小时候,他曾见过警察把手铐铐在他父母手腕上,从那以后一见到警察、警车就浑身发抖。

父母入狱后,他还要照顾7岁的弟弟。因为经常被村里的孩子叫“罪犯的孩子”,他就手提木棍和人家打架拼命,村里人都嫌弃他。即使小军生病,也只能自己到山里采草药吃。“大人犯错,可小孩是无辜的。”林敏明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久,林敏明从司法部发布的一份调研数据中看到: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超过60万,许多孩子失去了生活保障,不少人辍学。在全国未成年人罪犯的总数里,他们占了一半。也就是说,在家长入狱以后,这些孩子的辍学率和犯罪率就大幅攀升。看到这些,林敏明大吃一惊。他想,如果没人去关心这一群体,社会就存在60万颗“炸弹”隐患,随时可能被引爆。

一次,林敏明和基层监狱民警聊天时,一位狱警告诉他,有个男犯平时表现很好,很少流泪。他哭的那几次都是因为得到了孩子的消息。因为他和妻子坐牢之后,两个儿子陆续也进了监狱,一个因为抢劫,另一个因为参与了群体打架斗殴……

林敏明了解到,这些孩子中不少生活状况堪忧,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许多处于失控状态:有的因为家境贫困,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有的因为周边邻里以及同学的冷漠、歧视,心灵受到创伤;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入狱,不敢讲话,怕讲错话,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

一位民警说:“林队,你经常做志愿者,不如也帮帮这些服刑人员的子女吧!”一句话,激起他心中的涟漪:自己作为一名警察,该怎样拯救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有效打破“二代犯罪”这样的恶性循环,降低社会犯罪率呢?

后来他开始琢磨,由于家长服刑后,许多孩子失去了经济来源,连吃饭都困难,便决定先从采取救济措施,保障他们的生活开始。他了解到,许多服刑人员家庭,都在贫困线以下,但村干部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愿意将其列入“低保户”名单。

第二次去闽侯县看望小军时,他发现这孩子符合精准扶贫和上低保的条件,却没有被纳入范围。然而见到村干部时他刚说出来,对方就一口拒绝了:“罪犯的孩子有什么资格吃低保救济?”

林敏明一听怒了:“国家有哪条法律规定,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符合条件的不能享受低保待遇?”他据理力争,村干部被说服,出具了有关申请材料,林敏明又跑到乡政府同民政人员协调,最终给小军哥俩办了低保。每年几千元的生活救助虽然不多,但孩子的生活问题总算解决了。

做服刑人员子女的“好爸爸”

其实还有比小军哥俩更惨的。2013年林敏明遇到一个家庭,妻子曾因产后抑郁自焚,烧毁了屋子,自己也深度烧伤成了残疾人。丈夫开黑车谋生,因为抢客源与人斗殴将对方打残入狱。

这个家庭因医药费背着十几万元的外债,失去了经济来源,却养着3个孩子,最大的在上高中,最小的还在幼儿园。林敏明虽然想方设法协调民政,为这家人办理了低保,但政府补助的那些钱,仍然杯水车薪,自然急需筹钱帮扶。

以前,林敏明开展贫困山区助学,在社会上很容易筹集到款项。令他颇感意外的是,愿意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孩子捐款的,却寥寥无几。一些知名的网络众筹平台上,甚至无法发出為这个特殊群体筹款项目的信息。

后来经过四处奔走,几个网络众筹平台才答应帮忙。比如一位患有脑瘤和腿疾的年轻妈妈,丈夫入狱,她苦苦支撑,有时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被通知家长,她忍不住会把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她时刻担心自己的身体就要撑不下去了,到那时,儿子又该怎么办?她的遭遇引起不少爱心人士的同情,在林敏明的帮助下,筹到一大笔钱,使李女士得以住院治疗。一年后,她的身体基本痊愈,已能自食其力,平时也有耐心教育和辅导孩子学习了。她称林敏明是“活菩萨”。

2014年6月,红苹果公益正式在省民政厅注册成立,命名为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林敏明任执行长,协会统一制作的志愿者衣服上,印着一只带着笑脸的红苹果,远远看去,就像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

该机构成为福建警方与犯人家属沟通的桥梁。家属们遇到困难,都可以向“红苹果”求助。其中孩子无法入学,是最令他们头疼的问题。2014年10月,林敏明到福建宁德服刑人员陈涵生家里去探访,他的儿子陈忠强,和奶奶租住在一个不足8平米的小房子里。原来,家里发生火灾把祖屋烧没了,就剩下一堆的灰,忠强的妈妈跑去广州打工,从此杳无音信。

患心脏病、高血压的奶奶,每天都是硬撑着起来照顾孩子。她希望孙子能早点读书。原来,因为忠强的妈妈是重婚,前面的婚姻没有办理离婚手续,就跟忠强爸组建新的家庭。孩子出生后,一直无法上户口,而属于“黑户”的孩子,学校是不收的。

林敏明除了给老人发放捐助款,还让协会的法律援助组联系当地司法所,出面协调村委会,帮孩子开出了证明。并让忠强和他的父亲在仓山监狱做了DNA鉴定,完成了落户手续。同时林敏明又联系了教育部门,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并请老师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陪伴。小家伙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林敏明说,其实像忠强这样没有户口的孩子还有不少,据协会统计,大约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13%。帮助他们解决户口问题特别麻烦,主要原因是:有的孩子没有出生证,有的孩子还未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父母就被羁押来不及申报;还有的孩子的父母没有结婚证,只是属于事实婚姻。

这些帮扶对象,都需要做DNA司法鉴定,来举证与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在监狱做DNA鉴定,需要村委证明,还要请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和孩子,一同到监狱采集血液,最后才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过程很繁琐。“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支付DNA鉴定以及其他的费用,就一直拖着没有去上户口,所以司法部门、民政部门来协作解决类似的问题,显得特别的重要。”

林敏明说,有一个接受帮扶的孩子户口迟迟办不下来,志愿者足足跑了12次,才把问题给解决了。

万事开头难,“红苹果公益”成立之初,缺乏人力物力,还要面对少数人的不理解,但善行的力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公益组织,他们中有司法民警、高校师生、社会爱心人士等。

希望把“红苹果模式”推广到全国

林敏明说,虽然“红苹果”对很多贫困家庭实施了经济援助,也帮助很多孩子报上户口,将其顺利送入公立学校读书,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有一次,林敏明入户核对信息时,孩子的妈妈说,她最需要的并不是钱,因为自从丈夫被抓后,儿子的性格变得很孤僻。这位妈妈希望警察能进行引导,帮助她教育孩子,这才是最需要的。

孩子妈妈的话字字戳心,让林敏明和志愿者们如坐针毡,他们立即对帮扶的孩子们重新做了一次评估,发现90%以上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心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但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他们都缺乏正确的引导。面对来自同学、邻居、朋友的歧视和嘲笑,很多孩子心里埋下了仇恨、嫉妒的种子,形成叛逆性格之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后的日子,林敏明到了服刑人员的家里,都会亲昵地拉着孩子的手问:“小朋友,学习成绩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要叔叔解决?”他们抬起头,开始仔细地打量这位警察叔叔,发现他一脸真诚、朴实的笑容。那一刻,亲属和孩子们接受了林敏明,便跟他掏心里话儿,把内心的苦闷与烦恼一股脑儿全盘托出。

有的失依儿童曾亲眼见过亲人被抓的情形,害怕警察。林敏明灵机一动,把一只小熊玩偶挂在工作服上,说:“我是‘雄熊叔叔!”后来,他干脆带上一大堆小熊玩偶,送给每一个被帮扶的孩子。渐渐地,“雄熊叔叔”成了他的昵称。每次“雄熊叔叔”一来,都是孩子们最温暖、快乐的时光。

林敏明听孩子们讲学校的事,跟他们聊动画片,也会给娃们带印着卡通图案的书包和玩具。对于家属们提出的困难和要求,他迅速在笔记本一一记下,回来之后,就和志愿者们开始行动。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林敏明总是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时常请教育部门陪伴教育孩子,联络共青团员入户探访等等,对他们给予心理上的关怀。

帮扶失依儿童,林敏明从来不遗余力。张天为了给自己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儿子小亮治病,不惜贩卖毒品锒铛入狱。2019年,小亮病情恶化,林敏明和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四处奔走,急得嘴上都起了泡。张天身在监狱不能亲体移植,他们就赶紧联系医生会诊,转到上海医院救治;捐款平台因张天身份特殊不放捐款链接,他们就积极沟通,直到给予开通。

小亮手术成功后,张天眼含热泪,连夜给林敏明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您的无私向我打开一扇既陌生又令人向往的大门,门的另一边告诉我什么是存在的意义。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像您一样拥有大爱的人。”

“红苹果公益”给成百上千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带去希望,却给林敏明带来了疲惫与艰辛。有一天半夜,林警官接到广州打来的电话,是个陌生服刑人员的妻子王女士,她说自己熬不住了,想自杀。原来,她的丈夫在孩子不足4岁的时候就进了监狱,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结婚前买的,强势的婆婆怕儿媳霸占房子,要把母子俩从家里强行赶出去。王女士说,自己靠打工挣钱养活孩子,什么苦都可以受,可是婆婆就是不理解,自己被逼得活不下去了!

后来,这名家属在林敏明的安慰和劝说下,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又以警察的身份对那位蛮不讲理的婆婆进行批评教育,对方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做法既偏激又极端自私,很快,婆媳俩的关系就缓和了许多,婆婆还主动关心儿媳和孙子。

这事让林敏明感触颇多,“她在最无助的时候,想到了我。这种被信任、被依靠的感觉,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逢年过节,都会有小礼物送到孩子手中。许多孩子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收到礼物。林敏明“无法想象”,会有这么多小孩從没有得到过来自陌生人的礼物。

林敏明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参加高级公益慈善领导人培训课程,见到了很多国外的公益人士。他问他们欧美有没有类似红苹果这样的机构,对方说不了解。

林敏明自己在网上查,查到美国有一些小公益机构,帮扶面较小,大多只是提供心理辅导之类的援助。他找不到太多可参考的例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到2021年秋天,“红苹果”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多达1800多人。其中将近70%的人都是警察、律师、教师。这让林敏明做公益的热情更高了。他们专门给孩子们提供教育、心理、法律等层面的援助。

如今,协会需要帮扶的孩子有2000多个,每人每年补贴1000至3000元。虽然红苹果公益的资金仍然捉襟见肘,但对这些家庭来说无疑是“救命钱”,林敏明对未来很有信心,因为这个群体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

到目前为止,“红苹果”在册帮扶的2400多个孩子中,没有发生辍学和犯罪的现象,帮扶出狱后的200多个服刑人员,也没有一个再犯罪。去年林敏明还和邓亚萍一起,当选“年度十大公益人物”。

协会先后获得福建省“最佳支援服务项目”、福建五四青年奖章集体标兵等荣誉。林敏明也获得中国公益研究院EMP、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IDEAS、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ELP等多个公益学习项目奖学金。

前不久,一家大型公益平台推送了关于红苹果公益的新闻,点击量一夜之间突破10万,第二天一早,募捐数额就超过了7万元。整整一天,林敏明每隔一会儿就忍不住刷新一下。看到数据飞涨,他的眉眼也飞扬起来。那意味着有更多的孩子可以得到帮助。林敏明希望“红苹果模式”能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公益苹果
公益
公益
公益
服刑人员离监探亲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公益
大选登记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