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童
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回奶奶家过暑假。奶奶家附近有很多河沟,或宽或窄,周围长着茂密的野草。我时常与小朋友一起在河沟周边嬉戏,或拿些杂草玩过家家,或假装在大海里航行。
一天,我和小伙伴发现一条蜿蜒的泥沟,上面漂浮着一些水草和绿萍。一个胆子大的男孩子突然大叫起来:“看!那里有条泥鳅!”仔细一看,在浑浊的泥水中,确实有东西在蠕动。对于我们来说,发现任何一种新的生物都是一大乐事,许多孩子立即挤过来,“哪儿呢?哪儿呢?”我们站在河沿上伸长脖子向下望,鼻腔里充满汗臭味和腐臭的污泥味。
河岸旁的泥土本就湿软,那么多孩子一下子挤过去,河沿不堪重负,直接塌了一块,而被挤在最前面的我滚了下去。
一阵天旋地转后,“咚”的一声,我落入泥沟中。我感觉额头一阵火辣辣地疼,来不及惨叫,在重力的作用下整个身子開始往下沉。我的鼻腔充满腥臭味,河水的腐臭味和粘在身上的不知名的黏糊糊的东西让我作呕,我的眼睛里进了泥土,额头越发疼痛,还有液体顺着我的额头缓缓流下来,可能是血。
其他孩子都被吓坏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不知是谁先迈开步子,他们跟着一窝蜂逃离堤岸,惊恐地喊叫着,跑去找各自的父母,留下我一个人。我勉强睁开眼睛,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好,污水只到我的脖颈。见周围没有一个人,我放声大哭,泪水不断地往下流。我多么希望有人安慰我,把我拉上岸,可是只有我的哭声在耳边回荡。过了一会儿,我渐渐麻木了,随之而来的是绝望。额头上的伤口让我感到钻心地疼,我压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我抽噎着,孤独感像浪潮一般向我席卷过来,我不断下沉……下沉……我站在河沟里,不知道怎么离开这个地方,只感觉天色在渐渐变暗,身体越来越冷。我尝试着抓住岸边的小草往上爬,可刚爬上去一点,草就断了,我又跌到污水里,一口浑浊的水灌进我的喉咙,腥臭难闻。我顾不了这么多,继续往前走,终于找到一个稍稍平缓的地方,那里有一小丛灌木。我抓住灌木,慢慢往上爬,一步,两步……我终于爬上了堤岸。我看了看自己,浑身是淤泥,衣服上粘着黏糊糊的绿萍,右腿还有血渗了出来,好痛……
我一瘸一拐地回到家,爸爸见到我吓了一跳。我抽噎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爸爸,他听后直摇头,说:“以后别做这种危险的事情了!幸好水不深,你能够自救,不然你的小命可能就没了。”
每次想起这件事,我就想起那难闻的腥臭味和钻心的疼痛。经历了这件事,我领悟到,我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不要做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的事情,如果意外发生,孤立无援,也一定要镇定下来,想办法自救,不要放弃。
(指导老师 王传平)
简 评
该文的成功在于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我”经历危险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自救的过程,写得很真实,令人信服。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等不同角度来描写,“我”跌入泥沟后身体的反应,心里的想法,爬上堤岸的动作,等等,再现了“我”陷入险境后由惊慌失望到坚定自救的过程,很富有感染力。
(王传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