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韩国东亚大学国际法务大学院,韩国釜山49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产能总量持续提升,逐渐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特别是以农产品为主的产能过剩现象尤为突出。以茶叶生产为例,我国茶叶销量及出口量总和仅为生产量的65%,剩余35%的茶叶处于滞销状态。农产品销售通道不畅通、供求失衡等现象的产生,将会直接影响农产销售,进而抑制农业经济发展[1]。伴随“一带一路”纵深发展,农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得到良好解决。目前,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间存在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而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自贸协定所提出的“建立共同的原产地规则框架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和减少投资壁垒等”规则,将会扩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范围,推动区域贸易合作发展。RCEP 自贸协定共有15 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 国和我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达22.7 亿,GDP 达26 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协定是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将降低贸易壁垒,改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提高贸易和投资的透明度极大程度地推动我国与14 个成员国展开农产品出口,将有利于扩大农产出口,为我国农产品滞销提供解决契机[2]。
我国果蔬出口存在一些诸如原产地口碑不佳、附加值不高、果蔬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要保证果蔬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农业产业的自身优势,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细分市场,扬长避短,塑造我国高端果蔬品牌形象。我国的果蔬出口需要在原产地质量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方面加强工作,以深加工果蔬进入RCEP 自贸区,特别是东南亚果蔬出口国。本文主要根据现状分析目前果蔬出口的主要问题,如新鲜果蔬出口易腐烂坏损、包装、污染等问题、果蔬加工技术落后、出口果蔬附加值不高等,而加强原产地质量控制、风险防控,采用先进专利技术,对果蔬进行深加工,以国际品牌形象的高附加值的果蔬片休闲食品及果蔬粉食品原料出口,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改革开放后到2001 年前后是我国果蔬出口的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蔬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亚洲占出口量和出口额的70%以上,其中出口日本的蔬菜总量,约占蔬菜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日本平均每年需从我国进口各类蔬菜30 多万吨,价值3 亿多美元[3]。截至2001,中国农产品贸易也获得快速发展,贸易额由1978 年的81.3 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01 年的277.9 亿美元,与1978 年相比增长2.42 倍。第二个阶段是2002 至今,这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01 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加入WTO、筹建自贸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日益增强。2018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为2 168.1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进口额为1 371.0 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额为797.1 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实施,我国的果蔬出口不但开辟了新的合作国家,已合作的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果蔬出口也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阶段。2018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760 亿美元,进口额428.2 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出口额331.8 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蔬菜、水果,2018年出口额分别占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3.4%、21.1%[4]。仅2020 年上半年,我国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果蔬总量接近4 万t[5]。
总之,近20 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已取得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对而言,我国对固有出口路径的依赖程度适中;贸易广度较大,我国出口农产品多元化结构日趋合理;出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6]。出口方面,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是中国最为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上述3 类农产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 年的45.5%增长至2018年的56.1%。就出口市场而言,2001 年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是中国前四大出口市场,而2018 年中国前四大出口市场演变为东盟、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和欧盟,前四大出口市场的市场占比则由2001 年的70.2%下降至59%,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7],我国的果蔬出口有望进入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果蔬出口通常需要经过采摘、包装、仓储、物流、运输、报关、保税等一系列流程。由于果蔬产品的保鲜期短、具有易腐性的特点,为保证果蔬商品的新鲜程度,在采摘后应全程采用低温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与存储。果蔬产品对于包装、运输和存储的要求均较高,首先果蔬产品品种多样、形状不一,无法实施标准化的包装作业,在运输时还要考虑包装物抗挤压性,因此增加了商品包装运输的成本;其次,出口果蔬存在运输距离长、周转次数多、保鲜温度要求较高等因素,易造成潜在的商品运输损失;日本进口我国的蔬菜,通常会要求就地腌制之后再出口到日本,旨在减少食品变质的风险;最后,在物流存储时果蔬产品需要低温保存,增加了商品的存储成本。目前,市场倾向于采用果蔬片休闲食品及果蔬粉食品原料出口,我国在果蔬的清洗、漂烫、干燥、冻干、定型等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果蔬深加工走品牌发展之路奠定了技术。智能化加工果蔬已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主流,借助于制造业先进技术完成果蔬加工工艺与果蔬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加速果蔬加工由目前的半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进程,进行果蔬加工全过程的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化研究,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果蔬质量及食品安全,进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新型果蔬加工设备将果蔬加工工艺复杂问题简单化,改变果蔬加工的经验依赖,将果蔬做到精准加工,提高了果蔬的质量,促进了果农的增收。
2020 年11 月15 日,以视频方式举行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东盟10 国和我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 个亚太国家在会后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韩国为例:韩国进口农产品,需要KS 认证,KS 标志认证是指对能够持续、稳定生产韩国工业标准(Korean Industrial Standards,KS)水平以上产品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使其能够加贴KS 标志的国家认证制度。这是由专门的认证机构来认证;还有区域保证、世贸组织要求的原产地证明。韩国1996 年加入世贸组织,1997 年建立HACCP 国际认证制度,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到政府指定或认可的国内外认证机构获取HACCP 体系认证,严格控制未通过认证的企业[8]。另外,还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明确标识。产品进到韩国以后,对上市食品由政府派公务员抽样、指定机构检测,以及抽样检查、卫生防疫检查。如果违反《食品卫生法》,要判处经营者1 至7 年徒刑,并最高罚款l 亿韩元。
我国果蔬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问题集中在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对病菌预防、食品新鲜度测量标准、卫生检疫、进出口标准不了解等方面。我国果蔬出口还存在附加值低、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干燥装备制造业“门槛低,标准旧”,中国干燥设备低质落后,将来在RCEP 贸易框架下,依然会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适应RCEP 贸易协定下的新鲜果蔬出口环境,增大果蔬片休闲食品及果蔬粉食品原料出口。
果蔬出口涵盖了采摘、清洗、漂烫、脱水、干燥、定型、包装以及运输等过程,RCEP 自贸协定将建立共同的原产地规则框架,涉及农产品处理的各个过程,这些过程都可能导致果蔬品质的下降。
2.1.1 原产地污染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普遍较差,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发生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果蔬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季节需使用量较高,以控制病虫害发生,保证果蔬产量和品质,有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量)的现象。随着我国钢铁、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废水、废物、废气的排放增加是难以避免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日益现代化,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呈增加趋势,在水果、蔬菜中难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以果蔬为原料生产的产品中也自然存在这些重金属残留物的危险。在果蔬加工产品中,除了农药残留以外,也存在添加剂过量使用的安全问题。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在标准允许范围内的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等添加剂,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和保质期;但若使用量过高,将影响人体健康。
2.1.2 农产品设施污染
传统果蔬的制作多果蔬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约为3∶1。在果蔬加工技术方面,大多数果蔬企业仍沿用传统加工工艺,技术落后,费时费工耗能,生产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由于企业员工缺乏正规的技术培训,操作技术与经验参差不齐,加工技术创新不够,果蔬加工主要依靠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加工技术人员对果蔬品质进行全程控制,果蔬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不够,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冷藏保鲜设施的缺乏以及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每年生产的果蔬从生产到餐桌,损耗率高达25%~30%,仅果蔬这一类型,每年就损失1 000 亿元以上,而发达国家腐烂损耗率能控制在5%以下,我国果蔬的腐烂损耗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 倍[9]。2014 年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对于果蔬产业存在的采后损失率都不超过5%,果蔬在进行产地初加工转化的能力能够达到果蔬总产量的40%左右。由于我国在技术以及设备的使用上都比较落后,这就导致我国目前存在的果蔬采后损失率超过了30%,在果蔬进行产地初加工转化的能力不足8%[10]。
2.1.3 包装污染
塑料包装是目前果蔬汁、果蔬脱水产品等包装的常见形式,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经常用到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在塑料工业中使用最为广泛,可使其柔韧性显著增强,有利于工业化操作,但塑化剂渗入果蔬食品中,将使食品受到污染,人食用此食品后将对肝脏等器官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除此之外,聚氯乙烯、聚乙烯包装材料中若存在含量超标的氯乙烯或乙烯单体,这些单体将渗入到包装食品中,使食品受到污染。玻璃是果酱、果酒等食品包装中常用材料,其对食品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玻璃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等。陶瓷是果蔬腌制品、果酒采用的主要包装形式,有利于产品风味等品质的保持,但陶瓷表面釉层中重金属元素铅或镉的溶出,容易造成食品发生重金属超标,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包装材料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符合标准,例如加工助剂(塑化剂)违规或过量添加[11]。
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进口国的技术限制了解不全面,错失了果蔬产品交易机会,导致果蔬出口企业的出口成本大幅度增加;同时果蔬出口企业为了满足进口国家的技术标准,需要改变企业的生产工艺、制造工艺,对果蔬产品进行多次检测,甚至还会选择推迟企业交货日期,同样也会增加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12]。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脱水果蔬加工用的是热风干燥技术,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是各种隧道式干燥机,而隧道式干燥机在先进国家的生产中已经不被使用,他们使用的是效率更高的托盘式干燥机、多级输送式干燥机和滚筒干燥机。我们国家大部分果蔬脱水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过程中的环节还采用手工完成,生产过程控制中凭经验,造成产品中的微细菌的含量不可控,这大大影响了我们国家脱水果蔬产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果蔬干制品容易发生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在进出口贸易中有时出现大肠抗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现象,既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也阻碍了果蔬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出口的脱水青椒粒、红椒粒、芹菜茎、菠菜粉中,也曾发现存在大肠杆菌等细菌超标的现象。果蔬脱水产品中微生物超标与原料初始携带微生物较多有关,也与加工过程中清洗等操作欠充分、杀菌效果较低等有关。目前技术上面临的关键难点与挑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果蔬加工工艺的数字仿真的实验研究,二是新型果蔬加工装备的创新设计,三是果蔬加工物联网云控制平台的建设[13]。
我国果蔬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果蔬业并未给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果蔬采摘后产地初处理和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果蔬加工装备技术装备,产品的技术指标多为人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出口的果蔬产品加工数量少、档次低、附加值小[14]。
鲜食品种的具体结构并不规范,品种比较单一,在搭配上并不合理,过于注重收购晚熟品种,这就造成采收期比较集中,加之我国的贮运能力较差,造成大量鲜食产品的积压,并出现腐损现象。在果蔬休闲食品的产品加工上,由于果蔬休闲食品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很难加工一些比较高档的休闲产品。高端果蔬休闲食品品种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的果蔬加工产业中粗加工产品数量较多,对于高附加值的果蔬产品数量种类都比较少,高档产品比较少,中低档产品、劣质产品以及老产品比较多,优质产品和新兴产品非常少,对于我国的特色果蔬资源加工程度非常低,无法满足出口高端市场的需求。
RCEP 原产地效应细化价值链分工,还有世贸组织都要求,出口产品需要提供原产地证明[15]。发展果蔬出口产业,要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使果蔬可溯源,质量控制好,为后期加工做好铺垫;做好检测,减少农残、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做好保鲜,提高新鲜度。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采摘的果蔬需达到新鲜、成熟度适中、风味正常,具有该类果蔬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无病虫害、无腐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在果蔬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盛装果蔬的包装物或容器的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重复使用的包装物,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另外,运输工具(车厢、船舱)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依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应具备保温、冷藏和保鲜设施,运输过程中,不与有毒、有害物质同时装运。贮藏过程中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果蔬,防止污染其他果蔬。针对不同果蔬,选择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有效抑制果蔬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劣变;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果蔬均应有明显标志,同一贮存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果蔬。新鲜果蔬必须经过检验,合格者方可做果蔬干加工原料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的,不得投入果蔬干生产使用,要与合格品严格区分开,防止混淆和污染食品。在果蔬加工过程中,采取的清洗、去皮、漂烫等加工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量,在最终产品中,确保有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脱水、速冻等果蔬加工产品中,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具有漂白、防腐、抗氧化的作用,在脱水、盐渍、制汁、糖制等果蔬加工中对保障果蔬制品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确保二氧化硫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果蔬在干燥前做好运输和贮藏工作,严格执行卫生标准,要达到出国口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同时根据情况,做好地理商标申请工作,更好地保护原产地的标识,做好终端消费者的认知和口碑。
RCEP 自贸协定提到,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范围。现代的贸易战,就是科技战。RCEP 自贸协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果蔬出口行业加强专利技术运用,也要注意相关专利技术在RCEP 自贸协定下其他成员国家的保护,使中国的果蔬领域相关专利技术在其他国家也享有专利权,并具有竞争力[16]。
使用领先技术,使果蔬加工精益化,加高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形成技术壁垒,以技术保障蔬果的高端国际品牌地位。如为了减少水果蔬菜的坏损率,利用最新真空低温干燥技术,将新鲜果蔬可以直接加工成果蔬粉、果蔬片。将新鲜果蔬加工成果蔬粉,其水分含量低于6%,减少了因腐烂造成的损失,而且其低含水量达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能大大降低贮藏、运输、包装等方面的费用;果蔬粉或果蔬片具有保存和食用方便、可调性强及营养丰富等特点,它保持了原有水果蔬菜的营养风味以及果蔬皮和核的营养成分,且不加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已被用作配料加工其他食品,成为一种良好的营养深加工产品。如利用真空低温干燥等新技术,通过滚筒真空干燥机或盘式真空干燥机,依次清洗、切片、漂烫、干燥,然后再进一步粉碎,进行深加工,将会提高竞争优势,降腐烂损耗率。例如:采用真空微波干燥的专利技术,该技术是将微波系统与真空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真空低温干燥技术,实现对果蔬在低温条件下的干燥,因真空干燥仓内无氧化,提高果蔬营养物质的保留率,且对果蔬制品有一定的杀菌膨化作用,更改善果蔬干制品的脆度和硬度,延长保存期,提高果蔬干品的品质[17]。
新型果蔬加工装备对技术创新、智能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新型果蔬加工装备既是一种新的制造系统,也是一种新的技术体系,是有效解决智能果蔬加工各种问题的一种新的普适性方案,其内涵可以从系统、技术和愿景等多个视角进行描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果蔬加工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些工艺过程的必备要素借助终端实现智能化控制或推送。果蔬加工的设备、工艺和控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为因果关系的。首先,在设备方面,新型果蔬加工设备既是一种新的制造系统,也是一种新的技术体系,是有效解决智能果蔬加工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新的普适性方案,其内涵可以从系统、技术和愿景等多个视角进行描述。其次,在工艺方面,在研究果蔬加工过程中果蔬特征成分生物合成和转化机理的基础上,数字化一切可数字化的工艺、工序参数,工序数字化过程可以准确描述规律,帮助人们将规律聚焦和锁定。以果蔬工业软件作为工具和载体,把多年积累的制造原理、工艺、方法、果蔬加工经验形成的领域知识以标准和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改变果蔬加工工艺的不标准、无规范的现状。最后在控制方面,借助果蔬加工物联网云控制平台,可实现果蔬加工过程中在线显示参量,在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确执行的智能加工基础上,能够实现果蔬加工设备的运维管理,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分析,果蔬加工工艺的优化及标准化,新型果蔬加工设备的持续改进等一系列全新的功能。
RCEP 自贸协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范围。对中国的果蔬经营企业而言,要对果蔬进行商标保护,必要时,进行原产地商标保护。
我国的果蔬,可以借助不同的干燥技术,产地初步干燥加工后出口。保持果蔬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提高口感、酥脆度,增加风味。减少从原产地到终端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果蔬腐烂变质的风险,使果蔬提质增效,果农增大收入。传统果蔬的制作多果蔬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3:1。以果蔬干燥过程为例。果蔬加工过程,也是控制蔬果品质的过程。以果蔬产品的品质要求为设定生产目标?,设定干燥加工设备及干燥加工工艺。以果蔬产品的品质要求为设定生产目标,设定干燥加工设备及干燥加工工艺,果蔬干燥过程也是一个果蔬加工过程,品质控制过程。以果蔬的高端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为品质定位目标,从而设定生产目标,选择对应的干燥加工设备及干燥加工工艺,选择研究并提出性能参数,进一步生产出高品质果蔬产品及休闲食品。基于对出口果蔬的品牌定位,的内在需求,做到定义需求,引领消费,创造市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果蔬加工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些工艺过程的必备要素借助终端实现智能化控制或推送。联合干燥技术使果蔬保质增值,根据不同果蔬的特点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化生产干燥流水线设备,制定不同风味配方来腌制果蔬原料,生产独特风味、口感、酥脆度的果蔬休闲食品或食品配料,走产品差异化路线,针对差异化的果蔬要及时注册商标,形成自己的品牌标识,以品质为根本,打造果蔬的国际品牌形象,形成无形资产溢价,创造果蔬休闲食品品牌的附加值。积极探索并使用健康食品级包装,同时,避免过度包装,尽量采用简单包装、环保包装、健康包装。
待RCEP 自贸协定实施后,我国的果蔬除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目前已有的出口通道外,又将增加14个出口目的国——RCE 自贸成员国。根据成员国对果蔬的进口要求,建议蔬菜主产区、农业企业与果蔬脱水加工企业积极主动地探寻相互之间的合作、协作,建立信息沟通发布平台,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果蔬脱水加工产业市场动态,构建果蔬脱水加工产业信息网络,加强原料基地建设,搞好产需对接,保障出口商品质量,树立出口品牌[18];下一步,应该根据RCEP 成员国对果蔬的进口需求和果蔬脱水加工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及时学习最新技术并更新干燥脱水设备,充分利用果蔬出口的历史机遇,为果蔬行业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