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1-12-05 22:47文/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果业果品猕猴桃

文/

【导读】水果产业是贵州省贵阳市农村致富创业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贵阳市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取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品牌等措施,才能整体做优、做强贵阳精品水果。

贵阳市是贵州省水果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贵阳果品按照“调结构、丰市场、强生态、促增收”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生态、安全、高效”为目标,通过狠抓基地规模、生产标准、产品品牌、市场销售等工作,“贵阳精品水果”的影响力显著提高,果农收入逐步增加,产业发展稳步提升。由于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存在建园和管理水平不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害时有发生、品牌效应仍不明显等亟待解决问题。

一、产业现状

产业分布及规模。以公路为纽带,全市现有以猕猴桃、桃、梨、枇杷、杨梅、葡萄、樱桃、刺梨等为主的鲜果种植面积近8 万hm2。包括以修文、息烽为主的猕猴桃1.46 万hm2;南明区永乐乡、开阳县宅吉、清镇市犁倭为主的桃近0.6万hm2; 沿清水江和乌江两岸沿线的枇杷0.33万hm2;清镇、息烽、开阳、修文、乌当、观山湖等较高海拔区的梨0.47 万hm2;乌当阿栗、花溪金筑为主的杨梅近0.17 万hm2;息烽小寨坝、清镇农牧场为主的葡萄0.33 万hm2; 乌当下坝为主的樱桃0.43 万hm2;修文、清镇、乌当等地的李3.11 万hm2,以息烽、开阳、清镇为主的刺梨0.47万hm2,以及其他水果0.23 万hm2,年产水果总量45.6 万t,水果产值近38 亿元;带动农户30万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 473 户)。

规模化经营。全市共有各类果树生产(加工)经营主体1 029 家,其中企业313 家(省、市级龙头企业6 家)、专业合作社419 家、家庭农场103 家、种植大户194 户。主体经营覆盖面积4.88 万hm2,适度规模占比达60.94%。

果品品牌建设。申报绿色认证面积1066.7 hm2、果 品18 个; 有机认证面积506.7 hm2、果品13 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保护面积21 万hm2。创建区域公共品牌“修文猕猴桃”,形成了“7 不够”“猕天大圣”“弥香苑”“采上果”等企业自主品牌。

机械化装备。全市水果产业拥有电(机)动喷雾器2 303 台、手持式喷雾器4.83 万台、旋耕机8 722 台(套)、开沟机155 台、打孔机219 台、猕猴桃授粉器械200 把(套)、蔬果农残检测仪器50 台(套)。

采后处理能力。建成总容量达2 万余t 的贮藏保鲜库集群(包括一座容量6 240 t 的气调保鲜库),建成以智能光电AWATA 为引领的分拣线5 条,年分拣能力达10 万t;培育以猕猴桃果汁、果脯、脆片、果酒为主要加工品的精深加工企业3 家,年加工能力近万t。各区(市、县)产地果(蔬)交易市场12 个,总面积达7.6 万m2。

大数据+果业发展。深入推进“大数据+果业”深度融合,先后开发应用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系统”“贵阳精品水果采摘体验一张图”和“贵阳果树品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系统,实现了生产数据、投入品使用、果品溯源等信息的综合收集,促进“大数据+果业”的深度融合。平台、系统有效运行企业(合作社)95 家,监管面积达1.33 万hm2。

果品质量安全。严格果园投入品使用,采取果品生产溯源管理,加强抽样检测监管,实现果品的质量安全生产,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种苗保障能力弱。全市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少,苗圃生产能力弱。大规模建设基地时,本地企业生产的苗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大都以外调果苗为主。

果品质量总体不高。由于果品生产技术和标准的应用不统一、投入品使用不规范,水果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力量不强。全市现有果树从业人员50人,其中市果树站仅有5 名,县级果树管理部门除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有15 人外,其他区(市)县只有2~3 人。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1/3,其中高级职称6 名,中级职称19 名,其他级别的50%。80 多个直接面向农户服务的乡级农技中心极度缺乏果树技术人员,只有不到20 人较为熟悉果树生产,大部分乡镇农技人员没有掌握果树生产管理技术,不能有效指导农户进行果树生产。

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全市有1 029 家各类果品生产经营主体,生产覆盖面积4.73 万hm2,但仅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 家(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弱。如修文县有猕猴桃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企业100 多家,但每家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全市果园配套基础设施中,包括机耕道2 000 余km、生产便道近1 000 km、大中型蓄水池总容量12.88 万m3、小水窖(池)8 335 个总容量28.77 万m3、避雨设施(葡萄) 覆盖总面积143.7 hm2、温室大棚总面积28.01 万m2、杀虫灯2 000 余盏,可覆盖的果园面积近1.33 万hm2。对于全市8 万hm2果园来说,现有的配套设施远不够完善。

机械化水平整体不高。在果品生产过程中,仅在挖定植坑、果园中耕除草、打药等环节使用了少量机械设备,而且现有的机械设备并不完全符合山地果园的需求。在修剪、采收、果园运输等环节基本没有机械设备,需要人工完成。

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在果品加工上,主要以果干、果脯、果酒、果醋、果水等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的规模和产量都很小。虽然通过果树基地吸引了部分市民参与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但是客流总量偏小,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不够。

品牌影响力偏弱。目前形成了“修文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和一些企业自主品牌,但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知晓、接受的程度不高,品牌效应没有形成,总体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弱。

三、发展建议

优化空间布局。以高速铁路、高速(等级)公路等交通主干道沿线为重点,扎实推进果品产业发展。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8.67 万hm2左右,形成三大产业板块、五大产业带和八大产业基地。

强化种苗保障能力。培育2~3 家果树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每年引进果树新品种50个以上,不断筛选出适宜贵阳地区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为新品种果苗繁育提供保障。扶持3~5 家果苗生产企业,把果苗生产企业嫁接到试验示范基地,保证果苗的纯正和苗木生产供应量,不断提高果苗生产保障能力。

提升果品质量。采用适宜山地的果树树形,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果园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采取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措施,实现果园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果品质量。

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培训体制机制,明确年度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引进、培养、培训专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技术人才协调配合机制,通过四级联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技术员的技能培训,培养乡土人才,增加基地“二传手”。

加强经营主体培育。以猕猴桃产业为切入点,省、市、县三级联合培育1~2 家以生产、销售、加工为主要类型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企业的产业带动能力,引领贵阳果业发展壮大。

强化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加大机耕道、生产便道、沟渠、水池水窖等果园基础设施的配套力度,提高果园基础设施的覆盖率,解决好投入品和果品运输贵、运输难的问题,降低产品损耗。

着力提高机械化水平。研发、应用适宜于山地果园挖定植坑、修剪、施肥、打药、中耕除草、果实采收和果园运输的轻便农机具,提高果园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果园管理农机化,推进都市现代果业发展。

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以现有的果园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果品质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赏花、采果等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活动中。同时在现有果品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对花青素、食用植物酵素等的提取,推动果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果品品牌。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举办各类赏花节、采果节,提高贵阳果业的知名度;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直销会,建立专卖点、直销点、电商等,提高贵阳果品影响力;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大果品宣传,培育1~2 个全国知名的公共品牌,3~5 个企业品牌,不断提升贵阳水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果品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果业果品猕猴桃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摘猕猴桃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山西:运城果品进一步打开香港销路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