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健
(中共筠连县委党校,四川 筠连 64525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城乡发展不平衡。因此,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广袤,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地广人多;由于地形复杂,基础设施陈旧,产业基础差,贫困面广,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大的短板。
如何弥补这个短板呢?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2018年中央相继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西部山区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怎样推动乡村振兴更加有效、更符合本地实际呢?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为例开展调查。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分,曾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贫困县。全县幅员1256.35平方千米,人口45.4万,辖7镇5乡243个行政村1578个村民组,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大约在1800米到400米之间,各山间夹着大小不一的冲积槽坝。
2015年来,筠连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最大的发展机遇,动员全县各界力量,坚持“六个精准”,全力攻坚,2018年整合投入摘帽资金19.66亿元,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经国家省市三级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全县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根据筠连县人口统计,到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近45.4万人,常住人口33.27万人,农村人口3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3.9万人,超过四成的农村人口离开农村。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将不断减少。
从农村人口流出的情况来看,一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二是适龄学生外出求学读书,三是婚嫁离开原住地,流出人口主要是青壮年,留在农村的更多的是老人和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2017年,筠连县农林畜渔大农业实现总产值36.1亿元的突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3.44万公顷,茶叶种植面积近1.36万公顷,种植烤烟的面积近0.17万公顷;全县森林面积超过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54% ;出栏肉猪36.94万头,出栏肉牛4.4万头,出栏肉羊0.8万头,出栏家禽232.4万只,水产品1729吨。粮食种植和畜禽养殖呈下降趋势,茶叶种植和水产品则逐年增长。
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筠连县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05公里,维修道路71公里,硬化乡道40公里、通村水泥路1200公里,全县243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先后投入近7亿元建设王家沟水库和后沟水库,实施防洪堤、农村饮水安全、“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农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投入4.2亿元新建及改造变电站5座,农网整村升级改造41个村;投入资金962.1万元完成了24个贫困村通光纤任务,累计完成了200个自然组通光纤任务,绝大部分农村生活用电和通讯基本上都有保障。
投入资金1495.7444万元用于18个乡镇卫生院环境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启动五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所有乡村完成村卫生站建设,农村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投入15013.65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13户;完成搬迁入住集中安置点14个,建成搬迁住房2686户,安置贫困人口9751人,农村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
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后,筠连县农村普遍建立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农村基层民主稳步发展,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村党支部和村民自治委员会,领导农村各项工作。2015年,筠连县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期间,全县各地村支两委充分发挥了推动地方发展的领导作用。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的意识越来越强,在许多涉及农村的大事问题上,都会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个人意见。
各地村支两委根据当地实际,不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在中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后,筠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聘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编制了《筠连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兼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农业农村局和各乡镇同时设立相应机构,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协调。根据省市考评激励办法,制定了《筠连县开展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先进(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拟定筠连县2019-2023年省、市、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村年度创建计划,设立2000万元乡村振兴风险基金,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提供金融支持。
从2018年起,筠连县率先在筠连镇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所涉前丰、海丰、五丰、五凤、金凤5个村部分区域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示范试点,制定了《筠连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工程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由县领导牵头,县级相关单位和筠连镇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工程从2018年开始启动,2018年底基本完成。
2019年,筠连县全面启动春风村乡村振兴全域示范村、塘坝乡乡村振兴全域示范乡镇、巡司川南茶海乡村振兴县级示范区建设,将春风村、前丰村创建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将春风村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有序推进沐爱“五金”肉牛养殖示范区、双腾苦丁茶种植示范区、高坪现代烟草种植示范区等18个乡镇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基金、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作用,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一批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一批高品质的筠连农业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厕所革命”,实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加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力度,强化法治和道德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腾达镇春风村乡村振兴全域示范村建设各项工程,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于2019年10月全部完成。
从筠连县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过三年精准扶贫,筠连县于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农村群众吃穿住行教育医疗条件都得到很大改善,可以说,农村居民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多数农民家底薄,积蓄少,缺技能,门路少的现状没有改变。
从2018年筠连县在国漆产业示范区和2019年腾达镇实施乡村振兴试点来看,筠连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是总揽全局、协商各方,进行规划设计,发挥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但从筠连县近两年试点来看,规划方案制定,牵头负责实施,资金投入使用,政府不仅组织领导,规划设计,还负责组织实施,资金主要是财政投入和PPP模式。政府基本上包办了大部分事情,俨然成为振兴乡村的主体,多数农民倒成了看客。
从调查的国漆产业示范区所涉及筠连镇海丰村、五丰村的情况看,国漆产业示范区漆树种植采取公司种百姓收的模式,由于是多年才有收益,老百姓个体种植不多;青蒿、黄精种植基本上由村委会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种植,资金主要是政府投入,从试点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青蒿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黄精是多年生药材,从今年种植情况看,成活率不高,3-4年才见收益,由于农民都有注重眼前利益的思想,所以国漆产业示范区所涉范围的农民响应号召发展这三类种植产业的人不多。
从腾达镇春风村了解的情况来看,产业发展也是采取村委会出面流转土地,种植黄精的方式。并与成都的一家中药材公司合作,公司派人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回收;早在试点之前,春风村已经有村民种植黄精,据说收益可达每亩3万元,但今年实施乡村振兴试点以来,并没有新的扩展。
综合两处试点产业发展来看,政府唱主角,老百姓当看客多,参与少,内生动力不足,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从国漆产业示范区投资来看,总投资16063.15万元,财政投入5326万元,PPP投入10032.15万元,企业和农户投入705万元;腾达镇春风村试点投资5900万元以上,基本上是财政投入+PPP模式+招商。这种资金投入方式决定了政府在试点中唱主角,农户投入很少的现状。如果靠这种投入推进全县乡村振兴,资金恐怕难以为继,农户真的成了等着政府送小康了。
国漆产业示范区和春风村示范区,都把乡村振兴同景区打造结合,其中国漆产业示范区,一半以上投资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用于推动乡村振兴的资金不到一半;春风村示范区,70% 以上投资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使用资金大约为30% 。
在筠连县,少数乡村把乡村振兴同未来的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无可厚非,但所有乡村不可能一哄而起,都搞乡村旅游,所以,这种模式应该只适合少数有旅游资源的乡村,难以在更广泛的乡村推广。
从当前筠连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广的产业来看,主要有漆树、青蒿、黄精。漆树种植主要分为公司流转土地种植和农户自愿种植;青蒿主要是公司种植和村集体种植;黄精主要是村集体种植和农户种植。从产业发展的情况看,漆树产业周期长,农户缺乏技术指导,后续管理跟不上,农户积极性不高,推广缓慢;青蒿种植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农户不愿种植;黄精种植也缺乏技术指导,成活率不高,农户种植意愿不强。总体呈现出政府积极热情倡导,农户反映冷淡的现象。
从国漆产业示范区来看,用于国漆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1亿元左右,巨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脱离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几千平方米的场馆建设更多时候只是摆设,受人诟病。春风村景区道路,当地村民虽然生产生活中也得到了享用,但还有许多老百姓住房需要改善,需要雪中送炭的地方还有很多。
所谓硬,所谓显,指的是看得见的物质方面的东西,如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环境整治;所谓软,指的是看不见的精神方面的东西,如党的建设、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国漆产业示范区,国漆公园基础设施占总投资70% 左右,乡村振兴六大板块中,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块仅占总投资5.6% 左右。春风村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占比超过85% ,乡村振兴六板块占14.6% ,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块占总投资不到4% 。
从筠连县出台相关的文件来看,县乡村规划制定出台,一年实施,两年就争创先进示范,然后总结经验用于推广,给人以急功近利的印象。我国农村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特别是像筠连这种发展长期缓慢,积弊太久太深,岂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快速振兴的?政府投资,从基础设施上看,一时可能给人欣欣向荣的印象,但人口素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岂是一年两年可以快速提升的?就像漆树产业一样,从种植到产生收益少则需要三五年多则七八年。
针对筠连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乡村振兴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筠连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18年全县才脱贫摘帽,绝大多数农村仍然处于传统的小农生产状态,农民文化水平低,积蓄少,家底薄。同时,任何产业发展都有一个逐步培育发展的过程。在这种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农村产业不可能一两年就兴旺发达起来,农民也不可能一两年就富起来。
所以,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防止心浮气躁,拔苗助长;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观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扎扎实实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久久为功,逐步推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要让农民享受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政府投资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要符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不搞超越当地发展水平、脱离本地实际、高大上的形象工程,把旅游景区建设同乡村振兴区分开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两个特点,一是管全面,一是管长远。文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要为了创先争优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偏重看得见的硬件建设,忽略了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这类精神文明建设,以防止工作重心出现偏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层次、多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认识到乡村振兴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防出现政府干得热闹农民冷眼旁观的现象。
只有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才能持续,乡村才能真正兴旺起来。
乡村振兴,根本要素是人。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人的素质提高了,一个地方才能持续兴旺发达起来。提升人口素质,根本的还是要靠教育。根据农村人口结构,可以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两个方面着手。
抓好基础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自治组织两个方面,根据新形势都要积极创新形式,拿出新举措。
成人教育,以当地村支两委为主,县级相关部门协助,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用技能培训、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弘扬时代精神。
根据农村各地实际和农民个人意愿,每村每组选拔一批有劳动能力、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人,作为本村本组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头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从产业项目选择、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到市场开拓,全程持续提供各种农民需要的服务,支持这批人发展产业。
只有本地农民自己探索发展的产业,才能生根发芽,才能成为当地农村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政府尽量当好农民发展产业的保姆和顾问。
一是提供科技资讯服务。通过提供网络平台、发放期刊资料、组织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农户及时了解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动态和政策。
二是建立科技服务队伍。为农户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为农户解决疑惑和问题。
三是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户从事产业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中,要把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撤并村庄。我们要吸取脱贫攻坚中聚居点建设的教训,深入了解群众意愿,结合当地风俗习惯,让新的聚居点建设符合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使群众能够安居乐业。防止一味高大上、洋化城镇化倾向。
一是政府制定规范当地社会风气的政策,并由相关部门常态化巡查,遏制当地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是由村支两委根据当地实际,用乡规民约规范本地社会风气,组织适合本地特色的思想文化活动,表彰或批判相关言行,引导本地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