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05 18:46丁莉刘海清金琰陈诗高侯媛媛卢琨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

丁莉 刘海清 金琰 陈诗高 侯媛媛 卢琨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海口 571101)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都市现代农业摆到重要的位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王全辉等[1]选取国内5个大城市都市农业进行发展模式案例分析,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总结为五大模式:都市农业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高效生态的上海模式;休闲农业领跑的南京模式;科技创新、高端引领的深圳模式、两型农业特色的武汉模式。李小双等[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国内都市农业概括为:技术经济型都市农业、综合型都市农业、科研型都市农业、休闲型都市农业、企业型都市农业。罗平[3]认为,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着都市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应当依据资源禀赋理论来优化都市农业的发展路径。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内涵以及实地案例分析比较等宏观理论较多,缺乏实践以及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中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前期学者积累的丰富研究基础上,探索适合国内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优化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选择路径。

1 国外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实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兴起都市农业,例如美国的“家庭农场”、德国的“市民农园”。日本是亚洲地区最先提出发展都市农业的国家。在20世纪末期,都市农业发展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功经验,并且成功改变了欧美一些国家的农业经济现状,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1.1 德国“市民农园”

德国的“市民农园”始于19世纪,当时德国政府将市民居住地以外的小型用地出租给市民,以供市民种植自用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承租者可以在农地上体验农业耕作,发展庭院式经营。市民农园发展经历了的实用果蔬园、精致花园、生态园、休闲健身园四种模式,美化了德国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1.2 意大利“绿色假期”

意大利最初发展的是休闲农业。意大利人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亲友休闲娱乐,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以到农村去体验农民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的休闲农业迅速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并成为意大利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术界称为“绿色假期”。它不仅创新了意大利人休闲娱乐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农业资源,对意大利当时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1.3 英国乡村庭院

英国乡村庭园因休闲农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英国人热爱乡村生活,他们除了工作时间在都市,大部分时间都返归乡村。因此英国乡村居民充分利用家庭庭院和闲置空间,搭配自然景观,融合不同时代的建筑、文化,采取小型化的经营方式,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在庭院内种植多种花卉和特色蔬菜,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产生了效益。与此同时还吸引城市游客,减轻了环境压力。

1.4 日本都市农业

日本属于小农经济国家,20世纪70年代都市农业在日本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服务。都市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土地存在于高楼大厦之间,通常面积较小,呈分散型,但信息的流通非常及时顺畅,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在城市间的流通。都市农业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城市居民可以直接向农户购买农产品,减少了中间的分销步骤,加强了农户与城市居民之间的联系,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都市农业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旨在给农户提供最健康的农产品。在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六大类:市民农园、银发族农园、农业农园、民宿农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4-5]。

1.5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启示

国外在发展都市农业时,依据本国的区域特色资源,将农业和生态资源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发展。面对特有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其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都市农业的产品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将农产品与自然、民俗、教育相结合,在不同的时代发展阶段,及时调整都市农业的形式。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发展都市农业,经营者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市场化程度高。从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营销手段来看,主要是体验营销和差异化营销,在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同时让客户亲身体验。从各国发展都市农业历程来看,都没有确定针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规范政策,从而出现土地、融资、劳动力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所以为了使得都市农业规范有序地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培养专业的人员进行咨询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管理体系[6-8]。都市农业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育生态环境、提供休闲空间、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2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路径现状

2.1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都市农业成长呈新的业态。首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于2012年在上海召开,拉开了中国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序幕。2019年中国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显示,2019年省会城市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前五位分别为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天津,指 数 分 别 为93.555、90.256、88.348、87.239、85.729。2019年设区市城市现代都市农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前五位分别为常州、无锡、苏州、泰 州、南 通,指 数 分 别 为89.785、88.882、88.865、87.424、87.244。

2.2 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典型模式

结合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中国都市现代农业模式可分为休闲旅游农业模式、产业发展带动模式、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2.2.1 休闲旅游农业模式

休闲旅游农业是将农业与旅游休闲资源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农业,在休闲农业项目里,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还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受乡村的休闲乐趣。休闲农业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改善了农村的环境,而且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南京市率先提出以休闲观光农业领跑都市农业的战略定位,推出金陵休闲农业48景和农家乐深度游等12条主题线路,打造高淳“国际慢城”、江宁“五朵金花”、六合“六朵茉莉花”、浦口“十颗珍珠”等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把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知名品牌[9]。厦门市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森林、山地等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和服务于城市居民,大力开发集农、林、渔为一体的“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建设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开发建设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现代农业科技园、林果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区、农村文化大观园、果茶花木观光园和休闲渔业主题公园,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沿海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2.2.2 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产业化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整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一般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将广大农户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西安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工商大户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流转,促进土地规模集中经营,实现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10-12]。

2.2.3 科技创新驱动模式

科技创新驱动模式是依托科技与人才优势,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驱动,以种业和生物制品研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些农业领域占国内最先进研发和科技应用地位。大连市围绕渔业、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积极组织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攻关,有力提高了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含量[13-14]。深圳市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引导生物产业扶持资金、科技发展资金、现代农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专项资金,向生物育种产业倾斜。

3 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3.1 三产融合度低,产业层次发展受限

现代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的发展是建立在有基地、有加工、有展示、有品牌、有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第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旅游,酒店、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产业。但目前国内的都市发展仍是以种养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多是初级产品,缺乏深加工,产品缺乏科技创新,没有形成自主有特色的品牌,没有形成合理的都市农业经济利益产业链,也没有完善的营销组合策略,市场开拓力不够,导致我国都市农业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都市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良好地体现出来,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层次受限。

3.2 都市农业产品内容雷同,缺乏特色

目前,国内各地的都市农业仍是以休闲农业为主,大部分都是围绕农家乐模式开展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来吸引游客,未能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的主体优势。各地推出的旅游产品内容和模式也基本雷同,例如棋牌室、餐饮、花卉欣赏,水果采摘等一些低端产品模式,产品的附加值较低[15-17]。没有将旅游产业与当地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大部分地区种植结构也趋向雷同,大都以种植蔬菜和水果为主,忽略了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而独立模仿其它地区都市农业开发模式。

3.3 政府协作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后

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当地政府显示其业绩,因此政府对于投资多、规模大的项目审批都比较疏松。有些政府为了追求高的经济效益,甚至放宽项目建立的审核条件,让一些原本不具备发展都市农业条件的开发商钻了空子,这些开发商利用都市农业为幌子,从事房地产开发等利润大的行业。都市农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非法融资、反租倒包的现象也时常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农户和投资者的利益。有些政府在引进都市农业项目时,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详细的规划,导致都市农业项目经营效益较差,反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18]。

4 中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

4.1 产业路径优化

从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看,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是将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城市周边农业资源有限,农业难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仅靠一产农业增收困难,只有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带动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9-20]。

4.2 区域路径优化

中国发展都市农业,即要因地制宜地开展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农家乐。应当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将生态、文化融入到都市农业的产业中,形成自己的特色[21]。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地理、气候、生物多样性优势,加快现代化精品都市农业的建设,依托目前当地资源优势,集中打造现代精品都市农业,加快推进现代精品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现代精品都市农业做好认证发证和等级评定工作,对经考核认证的都市农业实行动态考核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精品都市农业有效运行,提升农业特色化、市场化水平。城市周边和其他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中实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要避免同质竞争、地区封锁,大中城市要搭建开放、畅通、共享的科技资源交流平台,促进形成农业区域性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机制。城市管理者要秉持开放心态,勇于破除行政壁垒,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质量安全监管、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快实现区域的协作交流,携手推进农业现代化。

4.3 科技路径优化

充分发挥科技及人才的功用,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结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力量,结合智慧农业、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2-23]。培养一批专业的都市农业从业人才,吸引农业科技人员参与都市农业开发建设,积极教育和推广成果转化机制,坚持服务专业化、主体多元化,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4 政策路径优化

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都市农业活动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实施严格的监管,做到合法透明。借鉴各地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始终把消费安全放在首位,并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尤其对于出口型的都市经济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更严格的检测,对生产、流通、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要实施监管,从源头、流通、化验室、生产过程、出厂产品进行保障,努力提升都市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4]。同时结合各地资源制定相应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对于都市农业企业的审批工作要进行审查,必须拥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融资,获得资格批准之后,才能予以项目开发。在都市农业项目开发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占用耕地,不能乱砍乱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5 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都市农业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做出表率,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方面走在前面,要从都市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体制机制上多管齐下,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努力把都市农业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宜居城市的后花园、绿色空间的守护者。要划定农业空间的保护红线,加强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谋划,着力提升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都市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