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燕 孔祥荣
“端午插艾”是我国的一项传统风俗。6月 14日, 李凤霞在临清市唐园镇千集村的农田中割下一捆挂着露珠的新鲜艾草,行车66公里,送至位于东昌府区花园北路的鲁艾养生堂,倒悬于门口,用以“驱疫防病”。
伫立门前,看着亲手悬挂的艾草,往事浮现在眼前。过去6年,李凤霞凭借一股子韧劲,将艾草行业由“一穷二白”打造成集规模种植、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端午时节,千集村艾田中,一眼望去满目青绿。“艾草种植投资少、见效快,一年收割3茬,亩利润3000多元,是小麦的3倍。”艾田中,种植户汪振鲁正弯着腰,收割成熟的艾草。今年,他种植了4亩艾草,直接增收1.4万多元。
这是汪振鲁种植艾草的第6年。2016年,他的老乡李凤霞,从朋友口中得知种植艾草“钱”景可观。在赴河南南阳、湖北蕲春实地调研后,李凤霞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动周边村民种植艾草,并进行保底回收。
“咱这里之前没人种过艾草,村民不敢尝试,担心赔钱。”经过李凤霞耐心劝说,并承诺提供艾苗后,最终有8户村民同意尝试,汪振鲁便是其一。当年,李凤霞投入7万元,在38亩土地上种上了艾草。
第一年村民就尝到了甜头。“我种了3亩,赚了1万元。”汪振鲁说。成效有了,种植艾草的村民也随之多了起来。目前,临清市艾草种植面积扩增至80亩,种植户20户。
同日,临清市鲁艾种植专业合作社机器轰鸣。“这是存放了3年的陈艾,比新艾渗透力强、药效高数倍。25公斤陈艾才提取1公斤艾绒,艾绒至少加工7遍,加工次数越多,纯度越高。”李凤霞边将艾草投入机器中粉碎,边介绍艾绒制作工艺。
2018年,在带领村民种植艾草的第3年,李凤霞在唐园镇成立聊城市第一个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临清市鲁艾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艾草深加工项目,拓展艾草产业链,同时注册2个商标。
“衍生产品有艾绒、艾条、艾枕、足浴包、茶叶和面条。其中,艾绒最畅销,年均销量高达30吨。”李凤霞介绍。她的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合作的实体店已突破100家,线上零售客户累计1000余人,合作社年均营收达100多万元。
艾草用于养生,是李凤霞延伸产业链的又一尝试。
2020年,李凤霞以艾草为载体,开设体验店—鲁艾养生堂,积极探索艾草产业发展之路。
“养生堂的成立,使得临清市艾草行业真正形成了集规模种植、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把小艾草做成了大产业。”临清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刚说。
一株株不起眼的小艾草,经过李凤霞的苦心经营,正在成长为一片片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养生需求,又能致富增收的“黄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