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明洁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衡东 421400)
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养鸡业也朝着专门化、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马立克氏病就是威胁鸡正常生长的疫病之一,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
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是引发马立克氏病的病原体,包括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前者存在于肿瘤组织细胞和肾细胞等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与细胞共存亡。后者主要存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可脱离细胞存活,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根据病毒抗原性差异等生物学特性,可分为血清Ⅰ型(致瘤性)、血清Ⅱ型(自然环境下存在于鸡体内,不致瘤)和血清Ⅲ型(火鸡疱疹病毒)3个血清型[1]。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但常用的消毒药物可将其杀灭。并且不耐高温,置于60℃温度下1 min即可灭活;对各种抗菌素不敏感,使用抗菌素对症治疗可控制内源性感染[2]。
病鸡和带毒鸡是马立克氏病的主要传染源,这是因为它们的羽毛囊和脱落的毛囊上皮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的有极强感染力的病毒,并且感染马立克氏病毒的大部分病鸡终生携带病毒,这也是马立克氏病一经传播就难以控制的原因所在。
虽然马立克氏病有鸡、火鸡、野鸡等多种易感动物,乌鸡(竹丝鸡)也可自然感染,而且易感性强,死亡率高。相比于其他禽类,只有鸡感染后会发病,且不同品系、性别、日龄的鸡都具有易感性,易感程度不同,例如航鸡的某些品系对肿瘤型马立克氏病不易感,但是其他品系的鸡却易感;与公鸡相比母鸡更易感、更易发病。一般来说2周龄以内的鸡感染后的发病率较高,而成年鸡在感染后不发病,但会携带病毒并向外排毒。
主要流行特点有:早期感染,中后期发病;感染不同毒力的病毒毒株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发病率、死亡率。强毒力毒株易发肿瘤,而弱毒株主要损伤外周神经;不同地区或鸡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鸡舍的饲养管理条件、环境卫生条件、免疫程度和免疫效果、病毒毒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病,但有时会呈现急性流行,控制不好会加重疫病传播力度和病鸡发病程度。
鸡马立克氏病属于一种肿瘤性疾病,潜伏期较长(3~4周),2~5月龄的鸡群多发,70日龄进入死亡高峰期,4月龄后极少发病和死亡,死亡率为10%~15%。根据临床表现将此病分成以下4种类型。
临床症状为:常常侵害外周神经,会因侵害的神经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侵害坐骨神经,临床表现为:发病初期病鸡的步态不稳,随后其一侧或双侧腿麻痹、倒地,严重时瘫痪,出现一腿前伸、一腿后伸的典型“劈叉姿势”,且发病一侧的肌肉萎缩,触摸有凉感,爪子弯曲;当病毒侵害颈肌神经时,患病鸡的头部会下垂或歪斜;当迷走神经受到侵害时,会导致病鸡的嗉囊膨胀、失声且呼吸困难。如果病鸡的病程较长,虽然精神状态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会表现出消瘦、体重减轻、贫血、羽毛蓬松、干燥、无光泽等症状。
临床症状为:多发于2~3月龄的鸡,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羽毛松乱、消瘦、腹泻等症状,此类型常见,病程较长,最后内脏变性衰竭死亡。一般死亡率为10%~30%,也有高达70%的。
在临床上很少见到此类型的症状。病鸡的虹膜受到侵害时,会导致一侧或两侧虹膜的正常色素消失,又称“灰眼病”,也就是由正常的桔红色变成同心环状、斑点状乃至弥漫状的灰白色,并且瞳孔的边缘很不整齐,发病严重时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丧失。
此类型也少见,处于换羽期的鸡常发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常发生在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如大腿部、颈部等,病鸡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羽毛囊肿胀,并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者瘤状物。
可以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和肿瘤标记等作出诊断,若病鸡出现典型的肢体麻痹症状和“劈叉姿势”、外周侵害、内脏肿瘤和嗉囊萎缩等病理变化,就可判断为患马立克氏病。研究人员对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通常是结合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判断(包括病理剖检变化和组织学变化)和PCR检测来判断病鸡属于哪种类型[3]。
除此之外,确切的诊断还需借助实验室手段,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酶联吸附实验和荧光抗体实验。
饲养管理是养鸡场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质量高低关乎鸡群的生长情况。因此,养鸡场要加强饲养管理。①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养殖场要避免从外界引进种鸡,避免将病鸡或带毒鸡带入场内。此外,也要避免不同日龄的鸡混合饲养,以便统一管理。②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清扫鸡舍地面、墙面、周边环境,清理粪污和散地羽毛等,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可采用熏蒸消毒法、石灰水和3%氢氧化钠溶液等对鸡舍特别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彻底消毒,以消灭病原体,避免病毒的传播。③加强检疫。建立监测制度对全部鸡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淘汰病鸡和阳性鸡。④消除各种应激。鸡群容易受到温度、营养等的应激,所以,管理者要给鸡群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包括空气流通、营养全面、温度适宜等,如此才能增强抗病力。
如果鸡场内出现了患病鸡,要立即对其扑杀,将其粪污一起进行深埋等无公害处理,以消灭传染源。必要时,要对同舍的后备鸡全部清栏、淘汰,以净化场内的鸡马立克氏病。扑杀完毕后,对全场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逐渐恢复正常生产。
疫苗接种是防控鸡马立克氏病的关键措施。常见的疫苗有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二价苗,常见的二价疫苗为HVT+SB1、HVT+HPRS-16、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等。HVT不能抵抗超强毒的感染,且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比HVT苗的免疫效果好。
接种疫苗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提高免疫效果。最好在雏鸡出壳24 h之内完成接种,并做好育雏室的消毒和隔离,以防发生早期感染。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即在18日胚龄时进行鸡胚接种,此时疫苗要现配现用,疫苗稀释后须在1 h内用完。
目前还没有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的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扑杀病鸡和接种疫苗等方法加以防控。很多研究者采取上述方法对鸡场的患病鸡进行处理,病情得到了控制,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