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安龙 552400)
在养鸡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鸡的生长和防治疾病,经常通过各种方式用药,每种用药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1]。
饮水给药在养鸡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对于鸡这种小型动物来讲,注射给药的方法无疑费时费力,这就使得饮水给药的方法在临床较为常见[2]。饮水给药虽然应用比较普遍,但不是所有药物都适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饮水给药只适用于溶解于水后稳定的药物,有些药物遇水易降解,反而不适合,如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另外,有些水溶性差的药物也不适用此法,如植物精油、脂溶性维生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等,有些兽药企业将植物精油和脂溶性维生素通过乳化工艺制备成微乳剂时,水溶性可大大改善,这种可以饮水使用。有些技术性强的企业可通过固体分散技术、成盐技术、纳米技术等增加药物溶解度,也可以满足临床饮水需求。
对于使用全价料的鸡场,通过拌料给药的方式无法实现,有些鸡场为了将药物拌料使用,不惜将饲料进行二次破碎,再进行搅拌,这种做法不但破坏了饲料的原本性状,对采食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不容易搅拌均匀,且破碎过程中会因为摩擦而产热,饲料中有些维生素及功能性添加剂成分是不耐热的,容易引发降解。因此,使用全价饲料的鸡场建议通过饮水的方式给药。
药物饮水使用应根据浓度计算出全群鸡所需要的药量,并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溶解或稀释。在计算饮水量时,应根据鸡品种、饲养方法、饲料种类、季节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调整,冬季因为天气寒冷,鸡饮水量通常较少,配药时不宜过多,夏季饮水量大,配药时必须充足,否则很容易导致部分鸡饮不到药水的情况而影响疗效。另外,对于抗生素类药物,为了最大满足有效浓度的需求,建议集中饮水,短时间内让鸡把药水饮用完毕,一般控制时间在4 h之内。
拌料给药在养鸡生产过程中也比较常见,和饮水给药一样,主要用于群发性疾病的防控,另外,很多溶水性差的饲料添加剂也可经拌料方式给药,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有些药物用量非常少,按照日粮用量的0.01%,甚至更低的剂量添加使用,这种小剂量的药物拌料时非常难拌匀。如果混合不均匀,不仅造成有些鸡食入过多而易中毒,有些鸡食入不够而没起到疾病防控作用,还会耽误病情[3]。建议采用“药物逐步稀释法”,先取同等量的饲料对药物进行预混,之后逐步增加饲料量,每次加入后都要搅拌3 min以上的时间,直至预混料的总量达到饲料总量的5%以上时再一次性加入到混料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低于30 min,这样可确保药物混合均匀。
拌料给药的药物最好现用现配,因为很多药物一旦开封,接触空气后就会发生降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药效下降得就越快。配料时应根据本场养殖量的情况,最好只配够当天的饲料即可,如果配制过多当天用不完,势必会造成药效的下降。还需要考虑的是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和药物的关系,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的鸡群,容易造成饲料中VB1和VK的缺乏,应适当再补充一些VB1和VK。
注射给药主要在疫苗免疫时使用,对于小规格的动物来讲,注射给药并不适合,因数量多、用量少,注射给药费时费力。很多地方免疫都有专门的地方免疫队,队员大多为本地游民,专业技术水平低,免疫过程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专业的免疫队只有大型养殖集团有,造成很多疾病常年在当地流行,这方面基层需专业的免疫人员来填补行业空缺。目前有很多疫苗企业、兽药企业等有帮助培训免疫人员的服务,大大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除了免疫外,有些重症疾病的治疗也可采用注射给药的方法,因注射给药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相对更高,一般达到95%以上,药物达峰时间短,有利于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注射给药需要注意,用药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尽量将鸡群应激降至最低。用药过程须做到针头的消毒,防止病原经血液途径传播。为了减轻应激对生产的影响,免疫前应提前12~24 h对鸡群使用电解多维或微生态制剂,从而起到抗应激作用。
气雾给药主要用于呼吸道病的防治,是将药物雾化后经呼吸道吸入,从而作用于呼吸道上皮组织和肺泡。对于鸡来讲,肺泡的面积很大,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雾法给药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不但能起到局部药效,也能经肺部吸收后出现全身作用。气雾给药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问题。
选择适用于气雾给药的药物种类,这些药物要求对呼吸道黏膜无刺激,不影响呼吸,同时吸入后能溶解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从而起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效果。药物剂量方面,往往不是专门的吸入性药物,临床难以有剂量标准参考,国内绝大多数兽药品类都标示的是口服、注射等途径的用药量,用气雾法使用时,应咨询有经验的兽医师,这一点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也在不断研究。
药物粒径越小,喷雾后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就越长,吸入后到达肺部就越深,理论上产生的效果也就更明显。但粒径过小也有缺点,就是药物在肺中的保留性差,大多又会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进而对疗效产生影响。而药物粒径较大时,大部分粘附在了呼吸道黏膜表面,未能进入肺部,导致吸收率较差。根据临床经验,一般将药物微粒控制在0.5~5.0 μm最为合适。另外,雾化时空间环境的相对湿度应维持在40%~60%,湿度过低,雾滴中的水分易挥发,湿度过高,不利于药物扩散。
外用给药多用于治疗虱子、螨虫、痘病毒等感染,以及化脓性皮炎、创伤等病症的治疗,也常用于鸡舍、环境、饲喂工具、手术器具的消毒。外用给药对体表寄生虫病的治疗可采用喷雾给药法,由于鸡羽毛特有的表面张力作用,有时药物难以到达羽毛深处,可在药液中放入1%~3%剂量的表面活性剂来降低表面张力。对于鸡来讲,诸如鸡虱子类的寄生虫,除了可以寄生在体表外,还会爬行到环境中,钻入地缝、墙缝、笼具间隙等处,喷药时不能对环境遗漏。对于细菌、病毒、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寄生虫卵等病原,为了增强消杀效果,可采用熏蒸的方法用药。药物浓度方面也要严格控制,浓度过大不仅容易导致人和动物出现中毒,还会长期在环境中产生残留,而浓度过低时,药效会变得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