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源,石鹏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的本土蜂种,有着广泛的分布。中蜂与生境协同进化,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和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生理能力。养蜂是一项强调四季管理的技术性工作。蜜蜂养殖应该顺应四时,做到策略养蜂。一方面,蜜蜂作为经济性昆虫,我们应该给予其相应的福利,在养蜂生产中遵循季节、蜜源及蜜蜂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把握养蜂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讲究策略应用,不拘泥于松散式“放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养蜂生产,提高养蜂效益。
越冬是指在特定气候条件、特定地理区域内,蜜蜂应对外界寒冷气候和蜜粉源匮乏的一种生活特性和状态。在冬季,蜜蜂停止或减少巢外活动,巢内产卵育虫工作停止或减少,蜂群结成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保证蜂巢内温度及应对外界寒冷气候。
我国地域辽阔,蜜蜂越冬时长南北有别。北方地区蜂群越冬时间较长,一般5~6 个月,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越冬期较短,一般1~2个月,而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则无明显的越冬期。
重庆地区地形复杂、山地众多,海拔差异明显,因此各地中蜂的越冬时间有别。渝东北、渝东南高海拔山区,一般11月下旬进入越冬期,持续到次年2月;重庆低海拔地区,一般12月进入越冬期,持续到次年1月,一般在“大寒”之后开始春繁。总体而言,受小气候影响,重庆不同地区,越冬期差别明显,高海拔地区越冬期比低海拔地区长。
渝东北的大巴山区、渝东南的武陵山区,海拔较高、冬季寒冷,极端温度冰点以下,群势较弱的蜂群难以安全度过寒冬。因此,提前筛选出弱群,组建新的越冬群,补足饲料,有利于蜂群安全越冬。
对于强群来说,群内工蜂数量众多,通过蜜蜂自我调控和养蜂者管理调整,蜂群内往往工蜂职能分化、日龄构成合理,蜜粉源贮备充足。因此,蜜蜂强群可在越冬期保持群体代谢需求,自动调节和维持蜂箱内小生态环境。同时,强群越冬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越冬死亡率,实现快速春繁。
蜜蜂饲料充足是蜂群安全越冬的物质保障。越冬期,蜜蜂减少或停止采集活动,主要依靠采食巢内饲料,转化为能量以维持巢温和自身营养需求来维持生命。蜂群一旦缺食,热能来源中断后会造成蜜蜂集体饿死和冻死。越冬饲喂应该采取提前原则,也就是在越冬期来临前提前给蜂群喂足饲料。
圆桶养殖的中华蜜蜂多采用原巢蜂蜜留存,适度取蜜,预留过冬蜂蜜。活框养殖的中华蜜蜂需要提前喂足,让蜜蜂封盖以备越冬。如果需要应急性临时补充饲料,建议在晚间快速补喂,避免起盗或蜜蜂兴奋出巢冻死。
有的蜂友怕蜜蜂冻死,往往采用棉絮、泡沫塑料、草席等保温。但凡事都有个度,过度保温适得其反。蜜蜂具备自我调节蜂巢内温度、湿度的能力:当保温过度时,蜜蜂往往出巢飞行被冻死,加速蜂群数量消减。适度保温不是不给蜂群保温,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增加一些必要的蜂箱遮挡物,阻隔雨雪,避免极端天气影响即可。中华蜜蜂往往不是冻死,而是因为缺少越冬饲料饿死。
越冬期间,养蜂人应该减少开箱检查频次,尽量多采用箱外观察。主要观察巢门口是否有碎蜂尸,若发现,则可能是老鼠进箱所致,应该及时开箱处理,并修复漏洞。在越冬后期,如果观察到蜂群出勤异常,工蜂不断离巢外飞,蜜蜂振翅无力,蜂箱重量明显变轻,多数情况为箱内缺少饲粮,应及时补喂。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巢门口是否有盗蜂。以上情况均应该及时处理,避免蜂群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