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治贤 李敏 鲁红玉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广元
广元市大力构建优势突出、全链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建成苍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市级农业园区115个,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2万hm2,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旺苍米仓山茶叶、朝天曾家山蔬菜、青川七佛贡茶、广元油橄榄、剑门关土鸡入选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广元市依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园区承载、产村一体、农旅相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中国农业公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中国最美茶园2个。在现代农业园区中建成4A景区5个、3A景区20个。实施“广元美丽田园十乡百景”品牌培塑活动,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 500万人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广元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提升“4+2”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有效处理面分别达到90%、60%,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7%。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
农业生产面临的水源、土壤等面源污染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农业标准、质量可追溯、风险预警体系等建设尚需提升。绿色有机、低碳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不足,节本增效、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等现代装备推广不够,优质绿色农产品研发及其区域品牌市场竞争力亟需加强。
山区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繁重,推进人居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不够,专业人才与工作力量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标准建设、现代科技推广滞后。加之地方财力薄弱,农村人居环境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乡村环保设施配套明显不足。
乡村文化意识淡薄,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不足,农业文旅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域文化主题、特色不够鲜明,文化载体单一、层次不高,农文旅融合不深,文创品牌、精品文化缺乏。农耕文化、传统风俗发掘保护不够,乡土文化、专业文化人才匮乏,群众文化素养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培育有待加强。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广元创建中国最干净城市目标,充分发掘乡村功能和价值,着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强身、塑形和立魂,建设“山青水秀、田园清洁、村庄清净、乡风清明、生活美好”的干净美丽、宜业宜居乡村,绘就广元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全面振兴,走好山区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
1)全面推行绿色有机生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始终,全面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实现生产清洁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工程+绿色种植”、稻渔综合种养、种草养畜、林下种养等循环发展模式。加强节本增效、低碳循环、绿色环保的“四新”技术创新集成,建立健全优质粮油和七大特色农业产业,从环境、生产、加工到流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全域全程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加强粮经生态种植基地、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拓展升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推进红心猕猴桃、茶叶、曾家山蔬菜和“两湖”生态鱼有机生产,加快国家、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市创建。
2)全面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饲料清洁化、废弃农膜回收、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整治“六大行动”。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机融合,提升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绿色防控面。加强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肥水一体化,持续保持农药、化肥使用负增长。构建农作物秸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多途径利用格局,整县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构建集销售、使用、回收、加工为一体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实现农业废弃农膜零污染。
3)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优质绿色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天府品质”认证评价,持续打造广元黄茶、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剑门关土鸡、白龙湖生态有机鱼等区域公用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四川天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水平,健全市、县、乡、村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实现全链可监管、全程可追溯,唱响广元农业绿色、有机、生态牌。
1)着力自然生态保护。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构建乡村山水田林湖草生态共同体。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农业资源环境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修复,实施轮作休耕试点。深入推进农村造林增绿,实施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修复、低效林改造等工程,加强河流、公铁路沿线生态走廊建设。推广节约高效的农业用水方式,鼓励农村生活节水。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实施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推进水库和塘堰“清水工程”、水土保持和水利风景区建设。鼓励农村发展大中型沼气,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
2)着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梯次推进、整村示范、全域清洁”思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农户家家有收集容器,村村有收集箱(桶),乡镇或片区有垃圾中转站。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整村连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建设,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改厕技术模式,实施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推进乡村旅游厕所配套和公路沿线、客运站点公共厕所建设,加快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构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配强基层工作力量,加强技术人才、专业服务组织培育,鼓励配置村域专职保洁员或实施市场化购买保洁服务。建立完善后续管护机制,探索建立管护经费合理分担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质效。
3)着力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风貌改造与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相结合,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规划。加强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建设,完善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卫生养老、民事调解、劳务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经济实用、结构安全、绿色环保、彰显川北民居特色的示范农房建设,打造文化价值突出、地域特色明显的传统村庄院落,推进“增彩添香”廊道和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建设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净化、文化乡村。
1)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实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行动,让农耕文明基因、乡村文脉活起来、传下去。实施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加大对川北民居和大蜀道区域、嘉陵江流域等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力度,开展最美古镇古村落创建。加强农村生产生活传统制作技艺及其产品发掘保护,传承开发好麻柳刺绣、白花石刻、唤马剪纸、白龙花灯等广元市独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争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认定。加强乡史、村史馆建设,推动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非遗馆、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习所建设。注重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乡村工匠保护培育,讲好乡村历史文化故事,传承悠远的田园记忆。
2)注重农文旅深度融合。坚持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推动农文旅一体发展。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中心城区周边现代都市农业和跨区域精品农业旅游线路培育,提升农业公园、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建设水平。推进农业文创和农事景观设计,加快建设一批创意农业基地,打造一批文化小镇、传统村落、乡村民宿,开发以刺绣、竹编、年画、陶艺、漆器等为重点的文创精品。积极培育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科普教育、健体康养等新业态,支持举办农业嘉年华、农耕节庆等乡村节会和美丽田园游活动。广泛应用“互联网+”农旅推介模式,充分展示广元农业农村的人文魅力,勾勒最神往的故乡,书写最动人的乡愁。
3)注重文明新风培育。倡导道法自然、绿色生态、爱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理念,引导农民养成节约资源、低碳环保、清洁卫生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培育崇德扬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的社会风尚,推广文明新风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创建,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艺术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组织乡村文体竞技、民俗风情、乡土文化等活动,开展“书香广元·农民读书月”“少儿报刊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挖掘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和新乡贤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大礼堂、文化大院等阵地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