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兴林,张国森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735000;2.酒泉市农业技术中心,甘肃 酒泉 735000)
辣椒属于喜温、耐旱、喜光茄果类蔬菜,是消费者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在酒泉市的沙河“国家级万亩示范区”(1亩=0.067 hm2,下同),“怀茂国家级万亩示范区”采用一冠两控四促栽培技术,在40 hm2非耕地辣椒栽培中每0.067 hm2平均增产超过300 kg,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项技术为非耕地设施辣椒连续式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河西地区非耕地建造的日光温室主要为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服务中心发明并全面推广的“1448 三材一体型”温室和非耕地空心砌块墙体无立柱温室。本技术主要在酒泉市总寨镇沙河国家级示范园的“1448 三材一体型”温室和怀茂国家级示范园的非耕地空心砌块墙体无立柱温室内实施。试验在两类栽培条件一致的温室开展,均在采用同批基质装填的地下式栽培槽、微喷滴管、并完成了高温消毒等栽培措施的栽培条件下开展。
2.1.1 品种选择
选用在河西地区适宜栽培的优良品种陇椒3 号、5 号,该类品种早熟、抗病、丰产、耐寒性和耐热性较强,栽培面积大。
2.1.2 茬口选择
试验均选择秋冬春一大茬的温室辣椒栽培模式。采用穴盘育苗技术,酒泉在8 月上旬播种育苗,8 月下旬—9 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上市,采收至次年6月。
栽培槽定植两行,“丁”字形定植,同行株距50~55 cm,根据辣椒喜温、喜水、喜肥及高温易得病,低温易落果,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的特点,加强肥水管理。
果实充分膨大,果皮具有光泽,已达到采收青果的成熟标准时及时采收,门椒提前采收。
由于非耕地日光温室国家级示范区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如:高温消毒、防虫网、粘虫板、臭氧发生器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栽培期间发病较少,辅以农业及生态防治,合理利用化学措施,较好地实施了病虫害综合防治。
该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植物栽培高产调控技术,其原理是培育有利丰产的植株形状。实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控和环境因子调控,通过其中4项关键调控技术的实施,实现高产栽培的目的。
辣椒植株宜培养丰产大“Y”形株冠。具体方法为:利用栽培槽上方两道南北向铁丝吊蔓牵引两主枝,采用双杆双杈整枝,利用“丁”字形定植空间优势,实现连续结果。
3.2.1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调控技术
干扰素调控。应用光呼吸抑制剂,促进增产。亚硫酸氢纳是一种价格低廉的间接性光呼吸抑制剂。喷洒一次每0.067 hm2用药120~240×10-6,只花0.1~0.2 元。宜在门椒坐果后开始使用,每隔7 d 喷1 次,共喷4 次,浓度先低后高。一般增产20%左右。
应用激素促进坐果。日光温室辣椒开花初期温度低或施肥管理不当,均易落花减产。因此,开花时需用25×10-6~30×10-6的番茄灵喷花,保花促果。
人为调控技术,促进持续结果。牵引枝条:门椒开花前,从主枝第3~4个分枝点处,分别将两主枝牵引至定植穴上方。植株生长旺盛或衰弱时,可通过调整牵引绳松紧度,改变主枝生长点直立程度,抑制或促进顶端优势,减弱或增强生长势,达到持续结果目标。修剪整枝:每株留2 个主枝,每个主枝留2 个侧枝,每株共4 个侧枝交替结果。管理中及时抹去门椒以下腋芽及老叶、病叶。辣椒忌讳枝条重叠,要通过枝条疏密修剪及空间牵引,合理优化枝条空间布局,以达到防病害、促结果的目标。
3.2.2 环境因子调控技术
采用节水设备水肥同供,最符合辣椒高产生长特性,可促进高产。目前采用滴渗灌设备对辣椒供水肥最好,进入始收期后,平均每天只需要1 m3水,采用水肥同供的方法,供肥量按采摘量折算,通过施肥器均匀加入水中。若发现疫病株,即可利用滴灌在根区局部施药防治。追肥:辣椒苗期需肥量不大,主要集中在结果期。结果期需肥特点为:氮占总量的57%,磷、钾分别占61%、69%。追肥应在门椒坐果采收之前的关键时期实施。可参考如下配方:一是有机生态专用肥100 kg+尿素25 kg+硫酸钾复合肥10 kg+微肥1.5 kg,将肥料混合均匀,在离根5 cm 以外的基质内埋施,结果后7~10 d追肥1 次,每株10 g,最大量20 g。二是NPK 含量大于12%,有机质含量大于70%的黄腐酸钾4 kg/0.067 hm2,质量分数≥52%大量元素水溶肥7 kg/0.067 hm2,定植后20 d 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此后每隔10~15 d 追肥一次。同时,发现营养不足可选喷辣椒营养液,或者喷洒0.2%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的混合营养液,进行2~3 次根外追肥。浇水:采用滴灌设备在定植时浇缓苗水,一般定植后3~5 d 开始浇水,一般在早晨10 时-11 时光合作用旺盛时进行浇水,根据基质湿度和植株长势情况一般每次浇水15 min 左右,阴天停止浇水或少浇。忌过旱过涝。
实施变温管理,促进同化物质积累。苗期及结果期白天温度为24℃~28℃,夜间12℃~18℃;深冬季节实行三段变温管理:上午25℃~28℃,下午25℃~20℃,夜间12℃~18℃,当棚温升到28℃时,开始放顶风,下午室温降至20℃时关闭通风,夜温低于10℃时,应多层覆盖保温;翌年春夏季节辣椒第2 次结果盛期,白天25℃~28℃,夜间13℃~20℃,当室内夜温在15℃以上时,撤去草帘等外覆盖物。
在酒泉市的沙河国家级示范区、怀茂国家级示范区40 hm2的非耕地无土有机栽培中采用一冠两控四促栽培技术,辣椒栽培均产取得5 800 kg 高产,比示范区一般的有机栽培5 500 kg 增产300 kg,比一般土壤栽培的3 000 kg 增产2 800 kg。以北方11 月—次年6 月辣椒平均价不低于5 元/kg计算,由于该项技术无需增加生产投入,主要是通过技术增效,每0.067 hm2增效益达1 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在非耕地日光温室上应用的一冠两控四促栽培技术是一套易操作、易掌握、见效明显,适宜在设施栽培中推广的技术增效措施,该技术为设施辣椒的连续性丰产栽培建立了指导体系,将有利于设施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