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技术措施及生态效果

2021-12-05 08:24李丽萍
新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沙打旺补播沙化

李丽萍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辽西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省草原主要分布区,由于草原长期过度利用以及气候变暖等不利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生产力水平明显下降,综合功能大幅降低。近年来,辽西北地区大力推进草原沙化治理,不断探索实践,逐步优化形成了有效的草原沙化治理技术措施,沙化草原治理效果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1 技术措施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同步采取围栏封育、工程补播、鼠虫害防治综合技术措施。

1.1 围栏封育

对治理区草原全部高标准围栏封育。统一围栏标准为水泥立柱,刺线布设。小立柱规格达到120×120×1 600 mm,中立柱规格为140×140×1 800 mm,小立柱埋设间距不大于5 m,每100~200 m设一中立柱;布线要求纬线5根,经线间距200 mm,底边纬线距地面200 mm。确保完全限制人畜活动,保证草原植被不受干扰正常恢复。

1.2 工程补播

按照因地制宜以原生态为主的原则,选择沙打旺、草木樨、小叶锦鸡儿、荆条、原生沙蒿等10多个牧草品种,根据土地类型设计了18种牧草混合补播治理模式。植被盖度低于20%的沙化类型区,补播以沙打旺为主,辅以草木樨、小叶锦鸡儿、原生沙蒿等抗旱品种混合补播;植被盖度低于10%的荒漠化类型区,采用原生沙蒿、小叶锦鸡儿、沙打旺等抗旱品种为主,辅以胡枝子、荆条等地方优势品种混合补播;植被盖度低于30%的严重退化类型区以沙打旺、草木樨、荆条、羊草、抗旱苜蓿等为主多品种混合补播;退耕还草地块主要选择抗旱苜蓿、沙打旺等经济类牧草单品种种植。补播每亩用种量2~3 kg,春季或夏季雨前或雨后补播,要求5月15日前完成补播,最晚不超过7月15日。视出苗情况,每年补播1~3次或对缺苗地块再行补播。通过采取补播人工干预措施,明显加快了沙化草原植被恢复速度。

1.3 鼠虫害防治

根据鼠虫害种类、发生程度等采取化学、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选择低毒高效化学药剂采取向草原鼠洞定点或条带投放的方式防治草原鼠害,采取机械喷洒方式防治草原虫害。物理防治采用扑鼠器、锹挖、水灌方法灭鼠,采用灯光诱杀成虫灭虫等。生物防治采取C型肉毒素等生物制剂灭鼠和增加草原鼠虫天敌扑杀草原鼠虫的方法灭鼠灭虫。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大幅降低了草原鼠虫危害,加快了草原植被恢复。

2 治理效果

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综合效益显著,在有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改善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不可替代。

2.1 草原植被恢复效果显著

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区植被盖度、牧草高度、干草产量分别达到66%、43.6 cm、135.9 kg/亩,分 别 提 高 了45.2%、77.1%、71.6%,草原植被总植物量2 972.3 g/cm3,提高5.5倍。草原沙化、退化状况得到根本性逆转,草原植被实现了全面恢复,长期以来的沙丘裸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实现了环境美生态优。

2.2 遏制草原沙化效果显著

第三方检测结果表明,治理后草原覆沙厚度由治理前的7 cm降低到5 cm,风蚀深度由5.5 cm减少到0.4 cm,风蚀点由20个缩减到6个,沙丘高度由5 m降低到3 m,流动沙丘数由27个变为6个,沙丘滚动距离由1.2 m下降到0.3 m,风道由12条减少到3条,48个半固定沙丘全部变为固定沙丘。气象资料表明,草原沙化治理区4~5级风不起沙,扬沙天数由40 d减少到18 d。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成为有效锁住长期施虐的草地“沙龙”的重要措施,防风固沙效果极其显著。

2.3 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显著

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区土壤结构变优,对照区土壤容重1.51 g/cm3,治理区为1.42 g/cm3;对应的土壤紧实度由4 285千帕变为3 988千帕;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58%上升到1.64%。水土保持能力增强,与同类非治理区相比,土壤入渗率由5.63 mm/min提 高 到6.19 mm/min;治理草原不同草地类型截留降水的能力达到23%~27%;地表径流由每年每亩2 159 kg大幅降低到467 kg。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及其长期有效保护,已经成为水土保护的有效手段,生态效果非常显著。

猜你喜欢
沙打旺补播沙化
补播时间和补播草种对退化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
补播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退化沙化草地人工补播植被重建研究
沙打旺早熟新品系‘东农’的品比试验
甘肃环县沙打旺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研究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种子补播恢复退化草地研究进展
五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一千多万公顷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10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