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生态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看到,个别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还没有将生态教育理论科学、系统、有效应用于高校人才培养当中,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效能化水平不高。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力度,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大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发展。
在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生态建设,特别是要运用生态学理念,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生态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因而,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深刻认识教育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最大限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完善。
深入分析教育生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突出表现为:教育生态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通过构建高校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可使人本性、人文性以及生态性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变化,更好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教育生态还对高校人才培养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生态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构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生态,可以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合力。总之,在高等教育生态下,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求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将教育生态理论融入其中,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在教育生态视角下,要想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更大突破,一定要在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在打造教育生态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而且也将其纳入到高等教育改革当中,但仍然有一些高校对教育生态的研究不够深入,直接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科学化、系统性和有效性。因而,应当切实加大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
深入分析高等教育生态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有的高校还没有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不注重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建设,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同时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精益求精精神等诸多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和发展;有的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文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较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教师角色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者、引导者以及共同学习、进步、提升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深入的实践的探索,“将课堂交给学生”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构建具有协调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以及广大教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互动,人才培养合力尚未形成;有的高校则不注重打造学生“知行合一”的生态教育环境,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锻炼相对较少,如“校企合作”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不强等,同样会制约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1.确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想将教育生态理论有效运用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努力使其实现更大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科学安排,既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也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素养、思想素质、政治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努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生态融合化”作为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为学生走向社会、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2.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推动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还要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培养思路,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因而,在开展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和完善生态教育机制。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打造“生态课堂”作为重点,大力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型,将“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要成为“配角”,重点要做好学习服务、学习保障、学习指导等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化教学作为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管理方面则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
3.构建具有相互协调功能的培养体系。构建教育生态,最重要的就是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倾力构建具有相互协调功能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合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把“三全育人”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使各个方面的力量都能够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例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平台、教学评价等具有多元化、融合性特点的教学体系。在打造自然环境方面,高校既要重视教材的作用,同时也要在知识拓展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推动知识拓展,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也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除了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之外,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并且要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使学生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综上所述,从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在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生态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力度,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高校在开展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将教育生态理论全面、深入、系统融入其中,着眼于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倾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打造人才培养载体,努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步入创新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