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彤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制定了推动省会都市圈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向时尚产业新动能转化的系列举措,这为济南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鉴于此,本研究立足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通过行业企业市场调查研究,梳理总结新时代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产业集群助推力、品牌创新能力、创意人才培育体系三方面,分析济南时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瓶颈,提出推进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的策略,希冀为新时代“时尚济南”城市建设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新旧动能;济南;时尚产业;纺织服装
时尚不仅是引领现代审美生活的风向标,更关乎社会未来的全面发展。人类追求美的过程就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时尚产业的升级之路其本质就是时尚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时尚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与发达城市相比济南地区时尚产业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亟待进一步地提升。“十四五”时期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开展,为济南时尚产业的腾飞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有关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聚焦金融危机前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的调研成果,如迟瑞芹的《浅议济南市服装品牌发展策略》、李德义的《加快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集聚促进济南都市型工业服装产业的发展》等。这些成果仅是对济南时尚产业的个案研究,系统而全面的调研分析则较为鲜见。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旧动能转换背景,梳理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济南时尚产业带动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助推济南城市经济走上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引擎。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纺织服装业起步较早,积淀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实力,为时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山东省与济南市通过系列产业政策活动,形塑省会都市圈的营商环境。2018年,山东时尚产业高峰论坛召开,主题围绕“时尚产业赋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展开,举行了山东(济南)国际时尚创意中心的项目启动与签约合作仪式,助力打造济南时尚地标。2019年第一届“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在济南举办,汇聚全球时尚产业优势资源,助力济南时尚之都、文旅名城的建设。2020年12月27日,“山东省时尚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在济南成立,协同助推济南时尚产业的快速发展[1]。2021年5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实施《全省轻工纺织行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8月,山东省工信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确立了到2023年,山东将力争培育5家以上年营收过百亿元的国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到2025年形成共生共赢的全省性与区域性产业生态系,进一步加快我省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山东省积极推进科技纺织时尚发展的新优势,依托“中国(齐鲁)科技纺织时装周”,进行全球优势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时尚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推进时尚名城建设。上述种种政策表明,山东正加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系列举措和方案的出台,为济南时尚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目前,济南已经呈现出许多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服装产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济阳、商河依托产棉基地的资源优势,已形成针织、印染等较为集中的纺织工业集聚区,虹吸了济南和国内外纺织企业投资入驻,不仅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产业,更成为济南纺织行业的鲜亮名片。元首针织迁入济阳区济北开发区针织产业园,将会进一步增强纺织产业发展动能。商河县的纺织服装业依托原料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从纺纱、织造到服装加工的产业链集群发展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县纺织服装企业60余家,年产值43.6亿元,占到全县工业产值的23.3 %[4]。区域内拥有宏业集团、齐鲁化纺、新华制衣等骨干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明显,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出现。截至2019年底,商河年产纱线8.76万吨、服装900万件,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5。这些服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能产值不断扩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可以预见,济南时尚产业正逐步走向集群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济南市纺织工业紧跟市场发展,逐步完善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呈现恢复性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装企业。济南市洛口服装城是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服装、鞋类批发地、集散地和转运地。自2000年实施品牌战略以来,它完成了由市场向商场的转型,为近千家品牌商、代理商搭建了发展平台,起到了拉动提升作用。元首集团是济南市属国有纺织服装领军企业,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构建了从原棉纺纱到编织、印染、成衣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出口为主、内外销兼顾的市场体系,带动济南针织行业的发展。济南最具代表性的电商企业韩都衣舍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是互联网时代具有标杆价值的电商企业,2012—2016连续5年的网络销售在服饰行业排名中稳居第一[5]。2017年,其“互联网二级生态品牌运营平台”被工信部确定为第一批次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7月,今日头条发布数据,韩都衣舍成为“最受全国关注的济南品牌”。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互联网品牌榜:韩都衣舍以98.7分获得全国第一,在全国同行业遥遥领先。此外,济南本土品牌如“九羚”羊毛衫、“两条腿”裤业、“素缕”女装、“阪织屋”多品类亲体织物、“仙妮特”鞋业、“朗治威诺”男装等品牌形象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济南服装行业品牌这些可圈可点的成绩,已成为省会济南时尚产业的典型代表,引领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模式创新。
尽管济南在“十四五”时期取得了时尚产业发展的骄人成绩,但时尚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正视解决的问题。
虽然济南市纺织服装业具有较好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基础,但从产业集聚的特点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滞缓,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推动力有限,在全省乃至全国,缺少响亮的主导优势产业。从产业内部看,总体上呈现出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的特点,产业规模主要依靠少数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同时,各个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差,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致使产业链的积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形成区域品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些瓶颈的存在,限制了济南时尚产业的发展。济阳、商河依靠其产棉基地的资源优势,虽已形成比较集中的纺织工业集聚区,吸纳我市和国内外纺织企业投资入驻,但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发展规模有待提升。济阳的纺织品牌领军企业元首针织虽通过园区技术、装备升级和流程再造[6],打造了一体化品牌运营模式,却忽略了设计创新,缺少创新驱动力,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优势减弱。由此可见,济南市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普遍存在重制造、轻设计的问题,使时尚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减弱,影响了济南时尚城市的发展进程。此外,济南市产业集群模式也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产业集群功能的发挥。
时尚品牌的发展是城市时尚地位评价的关键指标。纺织服装业是济南最早的工业行业之一,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品牌知名度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鲜有销售。由于受到国内一二线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冲击,在济南当地商业综合体中也很难看到济南本土品牌的影子,甚至在济南老牌商场银座商城中,也寥寥无几。而新兴的大综商业综合体恒隆广场、贵和商城、万象城中,济南本土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作为济南针织著名商标元首针织、美若仙妮女装、九羚华诚羊绒、两条腿西裤、仙妮特鞋业等,商品价格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产品同质化严重,即使在洛口服装市场,也难觅行踪。济南最具代表性的电商企业韩都衣舍,依靠网络销售的运营模式,产品以贴牌为主,虽在天猫电商销售同类品牌中名列前茅,但由于忽略了产品创新设计的开发,商品同质化严重,其销售受到同类品牌的强烈冲击,呈分流态势。其品牌在各大商超中仍不见其踪,并未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单纯以营销带动的“品牌效应”不可持续。据笔者“济南本土品牌消费者认可度”调研,济南各高校18—25岁年轻群体,对有代表性的济南品牌认知度仅为百分之二。种种迹象表明济南市时尚品牌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鲜明的品牌特性,市场定位不清晰,消费群体不稳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不高,老牌纺织服装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自主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济南传统服装企业在时尚化进程中,在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济南市的时尚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
作为省会城市,地处济南的四所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及两所高职院校——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职学院均开设有服装专业(系)。其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同时率先成立了国家产教融合基地,这些都为济南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库。但时尚人才和从业人员并不多,调研2020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发现,作为全国知名设计院校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其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就业比率约为百分之五十,其中,留在济南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的学生不到百分之十,多数流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时尚产业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造成了我市时尚设计人才的短缺。此外,驻济高校从课程结构上纷纷探索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但由于受到地域品牌、经济发展的局限和课程碎片式、模块化教学结构的影响,校企间产业合作紧密度不足,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考核方式,都是理论研究多、实战经验少。如何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立足济南,内涵式特色化地发展,增强服装设计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化解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矛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济南要实现时尚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刻理解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培植发展产业新优势。
跨界融合的时尚产业新业态成为合作共赢的趋势,时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间的沟通协作,促进济南市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1.1 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产业定位是实现产业集群的前提。打造产业集群,首先要研究确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目标,然后再促进产业要素集聚、实施精准产业招商、强化主导扶持政策等。济南政府要统一规划,引领各区政府制定产业集群具体战略,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群、产销一体、城镇一体”的思路,重点推动部分产业向百亿、千亿规模迈进,促进我市时尚产业集群的发展。
3.1.2 打通时尚产业全链条、形成辐射。济南市目前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基础和条件的地区,为关键项目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沿产业链进行上下游延伸与拓展,打通时尚产业全链条,形成优势产业的带动辐射,促进传统产业走向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企业从“制造” 走向“创造”。组织有关区、县、乡政府部门到产业集群发展好的地区学习交流,吸收先进的经验启发思路,结合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将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时尚特色小镇,在促进时尚产业集群成长的同时,增加就业,振兴区域经济。
3.1.3 培育明星企业,核心带动、推进专业化协作。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金融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为时尚赋能的传统纺织产业转型提供路径借鉴。鼓励时尚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媒体宣传、推广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聚集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化互促配套企业。可借鉴北京798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鼓励和引导这些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培植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形成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群的活力。
3.1.4 优化特色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时尚和文化相关,创意和生产同步,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应鼓励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深挖泉城内涵,打造济南的时尚名片。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项目建设、环保、规划、设施配套方面提供帮助,实施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聚集。
总之,在时尚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进济南时尚产业集群化发展既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依靠时尚产业集群发展的升级联动效应来促进我市传统行业的升级与结构优化,是我市时尚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挺进,打造济南特色时尚产业基地,为实现济南时尚城市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2.1 创新时尚产业网络平台建设。在物联网时代,时尚产业需在加速信息流转的基础上,确保维持好用户需求、商品与服务供给、链接三者之间的关系。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受到疫情重创,时尚产业也被裹挟其中。疫情成为企业分化的外在加速器,助推了时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市场的快速分化,以“效率为先”的精益化、专业化的企业发展更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是时尚行业技术赋能的手段,也是企业把握市场动向的基础能力,必须让企业在数字化“赋能”的条件下提高经营的产出和成效。同时,消费分级为企业的精益化发展提供了市场前景,而数字化的产生从根本上使品牌发展聚焦“效率”提升,时尚企业生存和成长恰恰需要精益化发展,如人、场、货匹配的效率等等,这有利于推动时尚产业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此外,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之一是数据化。时尚品牌应通过线上渠道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社交网络和会员系统打通线上线下用户数据,精准链接到消费者并对其作数据分析。以时尚产业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时尚产业服务综合体建设,搭建纺织时尚产业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产业互联的生态体系。
3.2.2 建设时尚产业数字化推广平台。在信息互联时代,获取时尚产品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权威时尚组织的时尚流行趋势发布会、时尚杂志、时尚网站、购物网站以及新媒体的时尚频道、专栏等。为此需整合济南主流媒体的力量,打造时尚全媒体平台和线上线下传播的数字系统,尽快建立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兼具国际化和泉城特色的时尚传播数字化推广平台。济南市对于时尚产业的推广,可以借鉴2020 年秋冬上海时装周经验,利用实体与虚拟技术的交互,定期举办时尚赛事、品牌发布会、时尚产品展销会,扩大泉城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带动时尚产业经济的跨地域发展。同时,增强时尚产业推广端的数字化建设。时尚秀场是时尚产业推广端的主要形式,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技术能够还原秀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拉近时尚与生活的距离。此外,充分利用虚拟技术介入时尚产业宣传。AR技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虚拟试衣服务,同时,虚拟走秀、在品牌广告中以虚拟模特为主角的广告拍摄、电商平台天猫与虚拟网红的合作,多种虚拟技术的应用,都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链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3.1 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协同创新育人战略。济南时尚产业要积极同驻济高校对接,为高校的时尚设计课程提供产业平台,以项目带动教学,促进学校将人才培养的“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应用型高校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时尚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师资对接,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做到“产中学”“学中研”“研促产”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时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以创新创意为企业赋能。这能够解决济南市传统纺织企业创新人才匮乏、设计赋能减弱的困境,促进时尚产业与驻济高校共同搭建创新设计中心,培育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将教育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将时尚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以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拓展项目、创新科技活动、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校企联动、协同育人,为济南市时尚产业的发展增加人才储备。
3.3.2 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意人才培育体系。通过聘请高层次专家,指导产业设计师,在时尚企业内部建设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孵化中心,推进企业内部创新人才建设,切实突破传统企业创意人才匮乏的现状。通过建设企业图书馆、博物馆、交流中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积淀。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了解国内外时尚产业流行趋势、先进的技术资源和行业动态,加强产业交流,完善企业内部的创意人才培育体系,培养时尚设计领军人才。
3.3.3 依托重大实体项目“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推动人才培养。“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是济南时尚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加速了济南时尚产业的发展进程,成为济南时尚产业新名片,助力济南打造时尚之都、文旅名城。通过“泉城风尚”国际时装周的推动,全国第一家由亚洲高级定制公会授权的工作室入驻国际时尚创意中心,同时,邀请日、韩、法、意等地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机构,每年两次在济南办秀,通过引进国内外时尚设计领军人才,促进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孵化“济南设计”的明星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助力济南时尚城市的建设。
发展时尚产业是加快济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也是济南时尚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更是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打造“活力济南、魅力泉城”的重要举措。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宁波、大连等地纷纷提出“建设时尚之都”的规划,时尚产业成为城市间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济南市时尚产业的发展应积极以“创意”为引领,以时尚“设计”与“品牌”建设核心驱动,通过资源互补和创新思维,实现合作共赢,形成有梯度的产业布局和明星品牌,这是新常态下济南时尚产业迈上新台阶的有效路径。
注释:
[1]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时尚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在济南成立》,2020年1月3日,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0/1/3/art_15165_8533839.html,2020年1月3日。
[2]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全省轻工纺织行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2021年5月31日,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1/5/31/art_15201_10290817.html,5月31日。
[3]潇湘晨报:《山东支持济青等打造“时尚城市”》,2021年8月25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997794661348378&wf r=spider&for=pc,2021年8月25日。
[4]济南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关于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6年11月。
[5]济南市发改委:《韩都衣舍成为“最受全国关注的济南品牌”》,2017年11月24日,http://www.jinan.gov.cn/art/2017/11/24/art_1812_215161.html,2017年11月24日。
[6]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元首针织项目》,2017年12月30日,http://www.jiyang.gov.cn/art/2017/12/30/art_17442_943585.html,201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