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生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
刘勃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工)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四局”)是国资委下辖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标杆”成员企业,诞生于抗美援朝时期,前身是1950年11月成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铁道工程总队,2000年6月改制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全局持有铁路、公路、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4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铁道、公路、建筑、市政、测绘5项行业甲级资质,是全国建筑行业为数不多、安徽省首家“四特五甲”施工企业。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力量,建局70年来累计参与新建、改扩建铁路干、支线和专用线总里程近2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的1/7,建成大型铁路枢纽近20个;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原铁道部)实施的全国铁路施工信用评价中,累计28次位居A类企业,成为全国获此殊荣最多的施工企业。2020年,中铁四局成为中国中铁系统首个新签合同额超两千亿、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二级单位。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铁四局人始终传承以抗美援朝精神为底蕴的争先文化,在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黑色路面、市政环保、铁路四电、汽车试车场和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全局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鲁班奖31项、詹天佑奖3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3项;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作为国家铁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中铁四局先后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完成全线五大重点控制工程中的通天河大桥和雪水河大桥施工任务,成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参建了被称为“铁路桥隧地质博物馆”、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攻克了山高谷深、岩溶强发育、突水涌泥频发等科技难题;修建了世界最长的“风沙铁路”——兰新铁路,攻克了高温严寒、昼夜大温差、大风沙尘暴等极端恶劣气候产生的施工难题,顺利穿越“百里风区”,主导研究的挡风墙、防风明洞、挡风屏三大技术世界领先。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中铁四局积极在公路、市政、城轨、建筑、生态环保、水务水利等基建全领域建功立业,是基建全能型选手。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中铁四局自参建坦赞铁路这一20世纪中国最大援外成套项目以来,陆续承建了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标志性工程。
作为“高铁国产化”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中铁四局参建了我国首条时速250 km的有砟轨道客运专线——合宁铁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长轨铺设核心设备CPG500型有砟轨道长钢轨铺轨机组,并配套研发了有砟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参建了我国首条时速350 km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创新研发的高速铁路整孔箱梁快速预制技术极大缩短了箱梁预制循环周期;修建了世界线路最长、修建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高的京沪高铁,完善了中国高铁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修建了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蒙华铁路,白城隧道的马蹄形盾构施工技术,填补了国际工程界在隧道修建方面的空白。
在新的征程中,中铁四局将全力塑造企业“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致力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生态环保领域“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献礼!
努力做新材料研发的引领者。中铁四局创新研发的新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沥青乳化剂等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解决了高铁无砟轨道乳化沥青依赖进口的难题。由中铁四局提供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原材料的京沪高铁宿州至蚌埠段线路,在开通前试车时跑出了时速486.1 km,且运行平稳,创造了试运行世界纪录,为世界铁路最高时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努力做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者。中铁四局将以实现“全过程智能建造”为目标,广泛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下属的管理研究院在物联网的信息化系统,基于BIM、互联网技术的软件产品,以及智能化产品等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全局已形成“智慧工厂”和“施工现场智能技术”两大类智慧建造成果和产品。
努力做绿色建造施工的践行者。中铁四局将强化现场文明施工水平,应用砂石分离、泥浆分离、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生态水循环池等环保设备等,充分践行绿色、高效的施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