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男,杨冬芝,赵子明,郭 栋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我国“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任务的关键包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集群发展[1]。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未来5年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影响药学学科专业的发展,而且对新时期全国医学药学事业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学科分析规划为例,基于我校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现状,为“十四五”时期医药院校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路径和制订高等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创新不足,如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不足。从全国形势看,在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医药院校面临着办学资源短缺、办学特色不突出等诸多难题,需要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抢抓机遇,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2]。目前形势下急需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做出贡献[3]。
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的生命线。有药学学科的高校数量近几年迅速增长,而专业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各地区部分高校均开设药学专业,虽然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层次、方向不尽相同,但具有药学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凤毛麟角。当药学教育资源日趋丰富多样时,教育质量则成为学科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利器”[4]。
建立国际先进的药物自主创新体系(做好药)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我国正处于从药品生产大国向创新药物研发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善研善成”的高层次创新型药学人才。推进合理用药(用好药)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药学服务型人才无论“质”还是“量”都难以保障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需求,急需懂医精药的药学服务型高层次人才。
我省将生物新医药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苏锡常医药产业带、南京“药谷”(苏南)、泰州“药城”(苏中)及连云港“药港”(苏北)四大医药板块。其中,苏北、苏中两大医药板块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造成高层次药学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为实现我省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目标,必须让苏北、苏中地区具备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
淮海经济区以徐州市为中心,辐射4省20个地市,近1.4亿人口,2018年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区域。该地区虽然有3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但药师占人口比例这项衡量药学服务水平的指标远低于长三角地区,个性化精准用药等高水平药学服务更是近乎空白,急需高层次人才为大众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江苏省目前共有4所高校(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且都集中在苏南地区。徐州医科大学所处的淮海经济区地跨苏鲁豫皖4省,人口接近全国的10%,开办有21所医药类高等院校(含高职),其中徐州医科大学是唯一具有博士授权点(生物学、临床医学)的单位,但整个地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尚属空白。目前我省年均培养约250名药学博士,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从事学术类工作的约占60%,到药企或医疗机构工作的约占30%;超过85%的博士选择长三角地区一线城市就业,到淮海经济区就业的年均不足30人,且大部分进入高校工作,该地区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中的药学博士稀缺。
(1)培养“做好药、用好药”的高层次药学人才是解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探索新医科改革背景下复合型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路径的需要。
(2)我校所处的徐州市拥有东引药港、南接药城的区位优势,在此打造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基地,可为苏北、苏中两大医药产业带的崛起发挥关键作用,也将是我省建设世界级医药产业高地的有力保障,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举措。
(1)探索新医科改革背景下培养“用好药”的药学人才的改革方向,构建以“懂医精药强用”为特色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优势有:徐州医科大学培养了本区域内40%以上的药学骨干;临床药学专业在国内持续培养时间最长、培养的毕业生最多,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内率先提出培养“懂医精药强用”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在省属医药院校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
(2)校企协同创新,围绕“创新药物临床评价与合理应用”研究特色,打造了临床前与临床上下游贯通的研究体系。相对应的优势有:①产研结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学科关键核心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复星医药联合开发免疫细胞制剂,已有7个品种进入前期临床研究;向恩华药业转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成果,形成了2个在研一类新药;与福锌雨医药合作研发国内急需儿童药,获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②医教融合,推进高水平临床药学服务。依托学科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建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与徐州立顺康达医药科技全面合作,面向行业提供药物临床试验、一致性评价等服务,完成临床研究项目数居全国前列。
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推进思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大药精诚”社会实践团队获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SCI论文10篇,最高影响因子大于10分;获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获以“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
徐州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受地域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局限性和困难,造成师资总体水平逊于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
我校作为省属院校,与部属或省部共建高校相比,在人力、物力及财力配置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学科平台建设水平上与上述两类高校相比存在差距。
我校扎根苏北,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药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虽曾获得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但由于尚无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所培养的研究生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制约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重点是实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促进药学高层次教育的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在省级政府战略合作框架下,探索药学学科专业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药学专业应紧跟领域发展前沿,加强交叉学科合作,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加强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共建等途径完善药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药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5]。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高层次药学专业建设应加强团队教研协作,构建课程教学共同体;设置并发展药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6]。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高等教育产教融合,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7]。比如与药学高端企业合作教学,共同指导学生的科研训练;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组建面向药学高端领域的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评建“破五唯”的育人质量评价机制[8-9],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全面促进药学专业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药学学科已有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高校都应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精准定位,制订具有特色的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依据“十四五”医学高等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药学硕博人才定位应注重创新培养,同时还应兼顾专业所处区域的定位,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药学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