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梧桐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的上映引人关注。该影片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义无反顾赴朝作战,在条件极为严酷的战场上,与敌方精锐部队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殊死对决。
有人说,这是一个让人不敢轻易碰触,却又不容错过的战争题材。因为与解放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发生在天气极其严寒、志愿军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严峻的现实情况下,无数的志愿军战士却以血肉之躯对抗装备精良的美军,最终夺得胜利。
毫无疑问,影片在呈现这一题材时,参考了大量的纪录片等资料,以还原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但现实的战争远不止于此。
长津湖剧照。
长津湖到底有多冷?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它发源于长津江,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交汇,最后汇入鸭绿江。
作为朝鲜的屋脊,盖马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长津湖地区就会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下降到零下27度,气候十分恶劣。更为要命的是,有文献记载,1950年10月底,长津湖地区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寒。同年11月,长津湖的气温达到了零下40多度。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中,入朝作战的第9兵团却缺少足够的御寒装备、物资供应,连武器配备也参差不齐。
部队为什么缺衣少粮?这还得从抗美援朝战争的东线战场说起。
1950年10月,为了防止“联合国军”北上至长津湖后与西线美军会合,志愿军第42军进入朝鲜战场,在东线阻击南朝鲜军和美军的轮番进攻。
一个月后,从南方调至山东的第9兵团开赴东北集结。由于战事急迫,第9兵团并未按照原计划在东北进行短期整训,而是提前入朝作战。这造成了部队在入朝时寒区服装来不及发放,防寒准备严重不足。
“你们就这样过去,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看到战士身上的薄棉衣,当时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急得直跺脚。因军情紧急,他只得动员车站的东北干部战士立刻脱下身上穿的棉衣扔进车里。
很显然,这只是杯水车薪。志愿军老战士刘伯清后来回忆道:“冷到什么程度呀,讲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战士的耳朵被冻得硬邦邦的,一碰就掉了,一点都没得知觉喽!”
再说说装备和补给。当时,第9兵团虽然队伍完备,武器装备却是参差不齐:从汉阳造,到日本式,还有缴获的国民党装备。食物方面,除了少量的口粮炒面外,只有咬不动的冰冻土豆。
相比之下,美军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曾在太平洋战场上战功赫赫。他们不仅坦克、战车、火炮等武器装备顶尖,同时还拥有空军的侦查、火力与补给支持,是一支全机械化装备的现代化海军陆战队。其食物补给有肉、蔬菜、水果和奶制品。
可以说,两者之间几乎是一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直接比拼。战斗异常惨烈,美军的立体火力攻击,让志愿军出现较大伤亡,燃烧弹将阵地炸成一片火海。在《长津湖》中,演员欧豪所扮演的连长杨根思,就是在此期间连续打退美军8次进攻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就是在这样极其“不对等”的格局下,志愿军27军第80师及81师242团共4个团的兵力从四面以聚歼之势向新兴里美军发起冲击。新兴里一战,志愿军全歼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这次战役也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一次战斗中全歼美军团级部队的唯一战例。
此役后,东线美军开始全线溃逃。
美军南逃路上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可绕行的道路。然而,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却通过了水门桥,逃向兴南港。
得知煮熟的鸭子飞了,时任58师师长兼政委黄朝天怒气冲冲。但当他来到阵地查看情况时,却顿时伏地痛哭。原来,为不暴露目标,125名志愿军在冰雪阵地中一动不动,全部冻成了“冰雕”,没能等到向敌人发起冲锋的那一刻。
“感受到那种真实的寒冷,更对那些打赢战役的老前辈们心生敬佩。”演员吴京表示,拍摄电影《长津湖》时,在一个气温跌破冰点的夜里,自己和李晨、易烊千玺在片场睡着了,这才对当年战争的残酷有了切身体会。
这种战争的残酷最直观地体现在战后的伤亡数据中。据统计,中国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总计减员约4.8万人,其中伤亡约1.9万人,冻伤约2.9万人,冻死1000多人。联合军方面,根据美国在战后数据公布的情况来看,在长津湖战役整个过程中,共减员1.3万多人,其中死亡2100人,被俘约300人。
从伤亡对比可以看出来,在长津湖战役的背后,是中国志愿军一腔流不尽的英雄血。
不管是战斗至最后一人仍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还是在风雪中集体冻死仍保持战斗姿势的无名战士,或是那些在号角中冲锋成片倒下的人群,都有一腔流不尽的英雄血,心中怀揣的都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正如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的那封绝笔信。信上写道:“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影片中的这一经典台词,正是在向老一辈英雄的付出致敬。《长津湖》总监制黄建新也直言不讳地说:“这部电影就是为战士们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
但英雄并非是打死的敌人多。“有些枪必须要开,有的枪可以不开。”影片也借伍千里之口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即士兵并非是战争工具,而是有良知和人性的鲜活个体。面对敌人,我们理当毫不犹豫地开枪,但决不应当享受这种暴力,世界和平才是人类的最好福祉。
为打好立国之战,71年前,正值美好年华的战士们,毅然决然地踏上枪林炮雨的战场,或伤或残或长眠于冰雪。如今,穿越70多年的时光,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林,前辈的故事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