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畜牧兽医站,青海互助810500
在防控非洲猪瘟(ASF)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其他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尤其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PED) 对养猪业的影响巨大。自2010年末,由PEDV 变异株引发的PED 在国内多地呈暴发性流行,特别是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极为严重,病死率高达100%,而现阶段国内猪场依然有PED 的流行和发生,强化PED 科学防控对于确保猪场经济收益以及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最为严重[1]。
1)PED 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明显增强,能够感染不同品种、性别以及各日龄段的猪,而新生仔猪(3日龄左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哺乳仔猪的病死率通常为50%~100%,猪感染PEDV 的死亡率随其日龄的增加而降低。
2)PED 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康复猪,其粪便的带毒量极高,主要经粪—口传播PEDV,其他传播途径包括精液、乳汁、空气以及被PEDV 污染的用具、车辆、饮水和饲料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2]。此外,猪场保育猪和育肥猪虽然外表健康,也有可能携带PEDV,带毒猪在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会大量排毒,致使产房母猪和新生仔猪感染。
3)PED 的流行程度与猪场种猪群的胎次结构密切相关,通常一胎感染PEDV 的比例较高,且猪流行性腹泻的污染面广,易反复发生,季节性不明显,气温骤变时极易诱发猪流行性腹泻,往往呈散发或区域流行。
1)仔猪发病初期体温稍高,精神状况差,食欲下降,排灰色或灰黄色粪液,稀粪腥臭且其中混杂未消化的奶酪样物质,部分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7日龄内的仔猪通常在出现水样腹泻后2~4 d 脱水死亡,个别7日龄后的仔猪经对症治疗后会康复,但往往因发育停滞而成为僵猪。
2)病死仔猪脱水消瘦,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和肠道,胃内弥漫大量的凝乳块呈黄白色,胃底溃疡;小肠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呈透明状,肠内充斥大量液体呈淡黄色,肠系膜淋巴结坏死。
依据PED 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特征能够做出初步诊断,然而猪感染PEDV、PoRV(猪轮状病毒)和TGE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极为相似,为此确诊PED 需借助实验室检测方法,采集病死仔猪新鲜粪便、小肠段内容物等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PEDV、PoRV 和TGEV,试验结果显示PoRV、TGEV 呈阴性,PEDV 呈阳性即可确诊[3]。
针对PED 尚无特效药物,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7日龄内重症病例直接淘汰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轻度症状的病例注射腹泻疫苗1 头份,及时补充体液,同时全群母猪紧急普免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二联活疫苗1 头份。
实行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及时清理粪便,严格猪场消毒,对临产母猪产床、饲具、人员和车辆及场地大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特别是在PED 流行高发期要注重对养殖场内外部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圈舍内采用干粉消毒剂喷粉消毒,同时猪场应科学免疫流行性腹泻疫苗,每年9月末猪场普免1 头份TGE-PED 二联活疫苗+2 mL TGE-PED 二联灭活疫苗,间隔4 周加强免疫2 mL TGE-PED 二联灭活疫苗,母猪产前40 d 免疫TGE-PED 二联活疫苗和TGE-PED 二联灭活疫苗各1 头份和2 mL,产前20 d 加强免疫2 mL TGEPED 二联灭活疫苗[4]。做好母猪群免疫接种工作能够有效防控新生仔猪发生PED。
1)确保产房清洁干燥、温度适宜,产房温度、湿度分别保持在24~26 ℃、55%~60%为宜,仔猪出生后应做好保温措施,前3 d 最好在保温箱内(箱内温度控制在33~34 ℃),及时清理箱内粪尿并对保温箱进行严格消毒,最大程度上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
2)保证仔猪出生2 h 内吃到、吃够初乳,因母猪初乳中IgA 和IgG 的量在仔猪出生2 h 左右最高,而乳汁中IgA 抗体与IgG 抗体是保护新生仔猪免于PEDV 感染的关键抗体,为此新生仔猪及早吃足初乳能够提高其对PEDV 的抵御能力。
3)母猪生产管理不科学,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 型(PCV2)、猪肺炎支原体以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控制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而母猪免疫系统功能不正常势必影响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5]。因此,消除母猪免疫抑制性因素,可以最大限度确保疫苗免疫效果,进而增强新生仔猪对PEDV 的抗感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