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2021-12-04 19:18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熊春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教材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 熊春燕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两者并不是孤立,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是吸收语言的过程,而习作则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往往相互分离,阅读课就是单调地指导学生阅读感悟,而习作课也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两者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材料,但是习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虽然进行了大量写作训练,但没有有效深化理解语文知识。因此,为了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增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1.缺乏单元意识

现阶段,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编排非常鲜明,每个单元中的阅读板块与写作板块都是相互照应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关系,依据单元的整体编排来实施教学,建构整体的单元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没有适应现有的教材编排,未能树立良好的单元意识,不能有效结合单元的习作主题来安排每节阅读课的读写训练;有些教师设置读写训练只是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没有考虑到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以及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在习作课上,很多教师虽然清楚单元中的阅读内容可以为单元习作提供很好的帮助,但是在单元习作教学中,能够结合单元阅读课中所学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教师并不多,多数教师会用范文或者纯理论性的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有些教师更缺乏单元意识,造成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处于割裂状态,影响了教学效果。

2.缺少写作方法的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在课上着重讲解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讲得比较少。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对习作知识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产生了错误认识,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学习应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也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阅读学习应该和写作学习结合起来。

3.不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让学生多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而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精彩段落。但是研究发现,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词汇枯竭、表达不畅的问题。

(二)对读写结合训练不够重视

现阶段的阅读教学“重感知,轻训练”,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对写作练习不够重视,学生缺少练习写作的机会,动笔少。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练笔,但是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都过于简单,教师也没有在课上对于学生的练习给予具体的指导,很多时候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不重视读写结合的评价

有些教师不重视读写训练中的习作讲评,注重讲而缺少评,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讲评,缺少对读写结合的有效评价,导致学生的写作练习虎头蛇尾。学生虽然认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不知道自己完成得怎么样,不清楚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在哪里,长此以往,会丧失对习作练习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好教材,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语文教材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读写训练,实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1.依托单元编排开展读写训练

良好的主题编排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单元主题、文章内容和习作要求来分析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前,要对单元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在写作教学中联系阅读内容。依托单元内容,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2.依托课文内容进行读写结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对写作手法的教授,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却不知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应该根据内容特点,多渗透写作理论的指导,多讲解文章中运用到的写作手法。每篇文章中都蕴含大量关于写作的知识点,教师要抓住重点,让学生积累其中重要的写作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写作理论指导,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3.注重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促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讲完每篇课文之后,都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吸收和内化文本语言,除了摘抄和背诵,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课堂随笔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语言知识,完善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实现学生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为高质量地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读写结合指导,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1.通过阅读,创设写作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认真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借助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和想法。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通过写作表达情感的欲望,结合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2.加强读写结合的过程指导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和领悟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设置练笔环节,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读写结合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所要迁移的内容之后再去开始写作。练笔内容要设计得明确、具体,让学生清楚写作要求。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

小学阶段是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读写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多读多写。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的阅读内容局限在课内,而是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同等重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教学评价,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评价,树立明确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教师要做好读写结合的讲评,通过讲评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每次习作都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根据每次设置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否符合这个结合点,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只将教学活动的载体局限于课本,这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想真正提升阅读与习作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甄选一些优质的阅读素材推荐给学生阅读,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短文进行仿写。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好词好句。除了让学生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摘抄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树立“读写不分家”的意识,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写作的能力,并通过写作来回味阅读,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既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实现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

(五)为学生设立个性化目标,有效推进读写结合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喜好阅读,对于写作也颇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却对阅读不是特别感兴趣,也不爱好写作,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较弱。因此,教师在阅读与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力提倡读写结合,针对读写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对一篇课文进行改写和续写;而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可以让其对课文进行仿写,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习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块,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要在深入研究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搭建起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桥梁,充分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魅力。通过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