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多年居全国第一。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划定了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在推动数字经济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从多个角度细化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将为广东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促进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该条例成体系地提出相关措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直播电商、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每一个都是对传统产业与社会生活的挑战和替换。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发生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先进,从单向到互动,从实物到数字的裂变。
根据条例,服务业数字化将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卫健和健康养老、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数字经济市场容量。这些都是和民生进步相关,非常值得公众期待的领域。只有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共享化、数字化,打通壁垒,才能获得光明前景。
比如在智能交通方面,条例提出要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这一点对于深陷高峰塞车之苦与交管能力低下之困的民众来说,是值得期待的改变。
如今人们出行普遍依赖地图导航,不是不认得路,而是只有这个途径能实时知道前方塞车与耗时。可是对社会造福巨大的导航软件,却是依靠商业企业提供的。商业企业只能通过卫星与车辆反馈形成大数据获得信息。至于要有更准确,更有操作性的指南,比如前方流量数据,导航也无能为力。如果政府能吸取科技企业的经验,广开大门,放开信息接口,与企业共同建设真正的智慧平台,对全社会开放使用,那么我们的城市效率有望得到质的飞跃。相反,如果固守部门利益与资源,甚至单纯以罚款思维形成经济依赖和管理习惯,从限制上牌延续懒政,那么只能是继续在水泥钢筋道路上做文章,这就和智能化、人性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所以说,数字化,不但是对产业的鼓励,也是对行政思维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必然促使体制性的转变,向着更高层次的治理格局发展。正如智慧教育方面那样,条例要求教育部门应当推进教育数据和数字教学资源互通共享,支持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大平台。同样也是基于共享的道理,名师大家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本身就应该和网络结合,实现公办教育领域的共享。相反,如果把教学成果继续封存成每个学校的“私有资源”,不能外流,秘而不宣,那么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就会形成积弊难改的局面。
此外,条例还要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推动发展智慧医疗,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的应用,加快开展网上预约、咨询、挂号、分诊、问诊、结算以及药品配送、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网络医疗服务,建设互联网医院。
这个同样也是基于当前民间疾苦提出的有见地的意见。当前挂号已经普遍通过微信公号来进行,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病患用户依然遭遇操作麻烦、信息封闭,无所适从的状况。热门科室基本永远挂不到号。甚至公号并非是围绕病人所需,而是围绕管理方便来开展服务的,于是掺杂了大量与病患利益无关的冗余内容,而在核心资源上却不作调配。甚至在某些大城市,越是大医院,网络服务水平就越低效,人肉排队,人肉抢号,私人插队的情况就越普遍。就此而言,智慧医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手术刀的智慧,而要真正借助互联网企业的力量,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加精准的分配资源,减少社会成本和浪费。
可见,数字化是当今经济潮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平、精确、透明、高效的期待。政府一方面要发挥和鼓励企业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要敞开门路,听取公众意见,吸收成功做法,从根本利益下手改革,从数字化方向着眼,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为核心目标一步步的进发。真正的用数字化来改造服务流程和行政思维,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在此过程中,省人大的立法不但是对时代的积极响应,更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引,它不但是面向经济,同样也是面对行政效能提升给出的重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