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粮—饲平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4 13:33玲,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饲草苜蓿牧草

张 玲,白 兰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对河北省而言,如何通过粮—饲平衡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肉、蛋、奶的安全生产,是优化河北省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生活品质的可靠保障,也是通过食物安全生产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作为产粮大省,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对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性越来越强。为确保粮食安全,将传统的农业结构转变为现代化的草地农业结构,通过粮—饲平衡发展实现土地用养结合,水分和养分蓄积,从而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在破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对粮食生产不利约束的同时,还可生产足量的优质饲草料支撑畜牧业健康发展,既可以让食物种类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均衡,又可使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 河北省粮食及饲草供求现状分析

1.1 粮食供求现状

2019年河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 703.5万亩,比上年下降1.1%。粮食总产量3 739.2万t,增长1.0%。夏粮产量1 476.6万t,增长0.7%;秋粮产量2 262.7万t,增长1.3%。口粮需求量1 482.51万t、饲料粮需求量1 207.42万t、种子用粮需求量88.23万t、工业用粮需求量966.6万t、粮食损耗和浪费145.77万t,2019年粮食总需求为3 890.61万t,产需差-151.41万t[1]。曾有预测,2020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为3 927.23万t,口粮需求量1 515.98万t、饲料粮需求量1 207.83万t、种子用粮需求量88.36万t、工业用粮需求量991.63万t、粮食损耗和浪费147.27万t,2020年粮食总需求为3 951.07万t,产需差-23.84万t[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的粮食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但是增长速度(1.55%)缓于粮食产量增长速度(5.03%),短期内粮食供求关系比较宽松。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由于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对谷物等主粮的需求逐渐减少,肉、蛋、奶的需求增加。牛羊肉和奶都源于草食动物,主要通过食草和精料生产,这些产品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减少对主粮的消耗,间接保障了食物安全。

1.2 饲草供求现状

河北省属于草食动物养殖大省,2019年肉牛存栏量203.11万头,牛肉产量57.2万t;肉羊存栏量1 194.9万只,羊肉产量31万t;奶牛存栏量114.81万头,牛奶产量428.7万t。养殖业对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牧草需求量巨大。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草业创新团队调研显示,2019年河北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09.88万亩,产量867.7万t,供需基本平衡,但苜蓿和燕麦草生产总量尚不能满足需求。其中,苜蓿种植面积39.07万亩,干草产量26.32万t,只能满足生产需求的46%,为保证正常生产,从省外购入4.5万t,从国外进口24.71万t;燕麦草种植面积17.82万亩,干草产量6.14万t,只能满足生产需求的27.85%,从省外购入5.87万t,从国外进口10.13万t。除了生产总量不足,饲草品质与牧场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2 河北省推行粮—饲平衡的现实意义

2.1 粮—饲平衡有利于居民膳食营养均衡

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原粮消费量为178.5 kg,2018年下降到148.5 kg,下降幅度为16.8%。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增加对粮食消费有替代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 kg肉提供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 kg粮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膳食结构包括粮食类、动物蛋白类、豆乳制品类、蔬果类、油脂类5种,较为理想的蛋白质摄入标准应是每人每天畜禽肉类50~100 g,蛋类25~50 g,奶类100 g。而河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分别为畜禽肉类43.2 g,蛋类31.6 g,奶类及奶制品26.7 g。除蛋类摄入达标外,奶类及奶制品、畜禽肉类的摄入量远不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的下限,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极其不利。推动粮—饲平衡,有助于增加肉、蛋、奶类产品的市场供应,降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推动居民膳食营养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2.2 粮—饲平衡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河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 45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 316万亩,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201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达9 703.5万亩,尚在“红线”之上,因此,可以在红线范围内考虑引草入田,藏粮于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用大食物观来改变狭隘的粮食观。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曾经计算得出,1亩水稻田生产出来的牧草,产量是水稻的1.2~1.5倍,包括籽粒生产和营养体的生产,如果合理种植,至少增加1.5倍。还可通过种植优质豆科牧草,改变耕地的土壤质量,提高粮食产量[3]。以沧州市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豆科牧草苜蓿,逐渐形成了苜蓿与小麦、玉米的轮作模式。该模式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左右,氮素明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10%~18%,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模式。表面上看种草占用了生产粮食的土地,但实际上通过科学轮作,可以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单产,弥补因种草而减少的面积产量。河北省耕地中有很大比例的中低产田,粮食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差,这些耕地生产粮食的劣势,可以用生产牧草替代,即可在中低产田上大力推行粮草轮作,由牧草转换成牛羊肉和牛奶,通过改变耕地农业系统,提高食物生产潜力,既可改变居民的食物结构,也可改变农业的产业结构。因此,粮食与饲草只要种植结构合理,种植模式科学,二者之间会形成相互促进关系。虽然耕地面积有限,但种粮和种草并非对立,在耕地上通过粮草轮作生产牧草,建立草地农业结构,将带领农业进入粮食稳产、畜牧业繁荣的新时代[4]。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草田轮作生产系统,推动粮—饲平衡发展,利用豆科牧草的固氮功能,培肥地力,既能实现“藏粮于草”,又能确保食物的安全供应,从而实现种养双赢。

3 推动粮—饲平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实现粮草双丰收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草业创新团队近几年研究和集成了适合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新型种植模式,大力推广该模式将为饲草和粮食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适合河北省平原农区的高效种植模式有:①苜蓿—玉米—小黑麦粮草兼顾“三作复种”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较传统的玉米—小麦“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收益提高10.47%,亩收益超过1 700元,而且生态效益显著,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②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模式,草业创新团队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式光能利用率平均提高152.6%,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9.4%,平均土地当量比提高58%;③苜蓿—玉米—小麦轮作模式,研究显示,随着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后茬作物产量提高,苜蓿—玉米轮作模式苜蓿茬可提高玉米产量20%~206.8%[5];④“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高效复种种植模式,该模式与“冬小麦—夏玉米”模式相比每亩可节水50~100 m3,肥料减量50%,收益提高450元/亩。另外,建议在坝上高寒区推广燕麦—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该模式在保障马铃薯生产的同时,可为奶牛养殖业提供足量的优质燕麦,在实现节水、节药、节肥的同时确保饲—粮平衡发展。

3.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粮—饲平衡发展

3.2.1调整“粮改饲”政策补贴范围和方向,促进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目前的“粮改饲”政策补贴范围主要为青贮玉米,虽然将苜蓿也纳入,但占比

很低,而且与青贮玉米补贴标准相同,不利于调动牧场种植苜蓿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如下:一是扩大“粮改饲”政策补贴范围,明确“粮改饲”实施主体必须完成的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收贮数量,促进“粮改饲”实施主体流转土地用于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的种植,进而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土地的用养结合,使得粮—饲平衡发展;二是在“粮改饲”补贴政策范围内,提高实施主体收贮苜蓿和燕麦的补贴标准,进而提高种植、加工苜蓿和燕麦的积极性,促使引进先进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种植收益,实现粮—饲双丰收。

3.2.2创新地下水压采和休耕补贴政策,促进种植结构调整目前实施的地下水压采和休耕补贴政策,均要求一季种植,虽然有利于地下水的补充和土地休养,但因地面裸露,对环保构成不利影响。为此建议创新上述政策实施方向,鼓励项目区在玉米收获后种植豆科牧草苜蓿、沙打旺或草木樨,以上牧草的种植既可使土地形成绿色植被的覆盖,优化生态环境,又在旱作条件下生产一茬牧草或绿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通过上述调整,既达到地下水压采和休耕项目节水、养地的目的,又实现了粮丰、草足的共赢局面,对保障食物安全生产影响深远。

3.2.3建立饲草料配送中心补贴机制,促进饲草规模化生产和科学利用太行山、燕山和坝上地区既是河北省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也是农民依赖养殖业维持生计的主要区域,农户主要通过养殖肉牛、肉羊等满足生活需求。由于养殖数量少,且自有土地面积小,难以进行规模化的饲草生产和加工,导致土地资源、饲草资源和家畜资源无法形成叠加效应,不利于该区域农民实现增收。为此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上述区域建立饲草料配送中心,并通过政策创新提供支持。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转让、托管或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促使零星分布的土地集中于配送中心,使其能够利用草田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和饲草产量及品质,实现种养双丰收。二是建立专项资金,促进配送中心健康发展。配送中心的建立,前期需要投入大量人才和设备,给实施企业带来资金压力,为确保配送中心稳定和健康运行,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建立初期的资金支持,解后顾之忧,促使配送中心良性发展。

3.3 创新生产技术,提升蛋白质饲料的供应能力

目前,全国口粮自给率为98%,粮食自给率为86%,河北省主粮的自给率高达99.4%,但主要为畜牧业提供蛋白质营养的大豆和苜蓿自给率(大豆自给率为18%,苜蓿自给率为46%)还很低,仍依赖进口满足需求[6]。为此,在做好主粮品种培育、高效种植等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同时,仍要强化大豆、苜蓿生产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力争在种质创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此外,苜蓿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明显优于大豆,如大豆亩产200 kg的条件下,蛋白质产量仅有80 kg,而在旱作条件下苜蓿亩产可达800 kg,蛋白质产量为144 kg,是大豆蛋白质产量的1.8倍。因此发展苜蓿种植,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足量的蛋白质,可满足畜牧业生产需求。所以,加强苜蓿生产技术创新,特别是茎叶分离加工技术,利用叶片中高蛋白含量在畜禽日粮中替换部分大豆产品,对缓解依赖国外进口具有重要意义。

4 小结

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下,结合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大环境,做好河北省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所需饲草种植平衡发展工作,不仅有利于粮食生产稳定,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畜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城乡居民饮食营养,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饲草苜蓿牧草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苜蓿的种植技术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