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疗救援在院前急救中的现状与进展

2021-12-04 11:43刘思佳孙田静谢方可王文瑞喻安永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伤病员救援航空

高 甜,刘思佳,孙田静,谢方可,胡 权,王文瑞,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贵州 遵义 563003)

1 航空医疗救援概述

航空医疗救援(air ambulance)是指利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其中包含对伤病员的基本生命支持、监护、转运和救治,特殊血液和移植器官的转运,以及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特殊药品的快速转运[1]。航空医疗救援可以排除交通、地形和距离等对于地面救护车的限制,从而缩短转运时间,及时给予伤病员救治,以便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航空医疗救援起源于战争,尤其是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航空医疗救援能够极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高效、快速、合理和便捷等优势,可以极大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为患者和医务人员争取时间和机会,真正意义上实现“黄金1h,白金10min”。

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航空医疗救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已经成熟并有很完善的模式,其中发达国家以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最为成功和完善,并且结合了自己国家的独特优势,打造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独一无二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我国航空医疗救援起步虽较晚,但从2015年开始,航空医疗救援也得到了很大程度进展,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开放及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完善,以直升机为主的救援体系逐渐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提高患者的转运效率,使患者及时运送到创伤中心,得到更高水平的治疗[2]。

2 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援的进展与现状

发达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已经成熟并有符合自己各自国情的救援体系和法律法规。就目前世界范围来说,尤其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和日本等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最为突出和成功。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航空医疗救援的成功结合本国国情和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连接紧密、反应迅速、装备专业、人员专业等航空医疗救援模式,真正实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

其中,发达国家航空医疗的最新进展是“无人机”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无人机是指由空气动力驱动并能够携带有效载荷的自主或远程控制的无人驾驶多用途飞机[3]。无人机最早在18年代末和19世纪初用于各种军事活动。如今,空中无人机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和方法进行远程控制并在空中发射,且无人机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降落,很少受天气或地形的影响和限制。最近,无人机的用途扩展到多个领域和学科,尤其是在医学领域。例如在非洲无人机已经被用于对抗“HIV病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使用无人机向非洲马拉维(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提供艾滋病毒检测试剂盒,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对该地区婴儿检测的时间[4]。院前急救中有研究表明,使用无人机为院外心脏骤停提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时间,极大地提高其生存率[5]。美国医疗系统联合航空专家开发了一种配备有特殊传感器、红外线设备和远程医疗功能的无人机,可以提供包含应急物资的医疗包。这种技术可以联合专业的急救人员进行远程医疗服务,可以确保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直接向患者提供救助和治疗[3]。

发达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已经成熟并有符合自己各自国情的救援体系和法律法规。就目前世界范围来说,尤其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和日本等国家的航空医疗救援最为突出和成功[6]。本研究就各个国家的现状总结如下:(1)美国的航空医疗救援有自己独特的救援网络,可以在接到命令的20min之内到达全国的大多数地区,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援,高效、迅速、合理。美国大多数紧急医疗服务(EMS)系统均有通过直升机将患者送往急救中心的能力,在美国约有300多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公司和组织。正是因为这些公司和组织的激烈竞争促进了美国航空医疗救援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7-9]。(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医疗救援的国家之一,其航空医疗救援的发达程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德国航空医疗救援的核心理念一直是在现场和转运途中为伤病员提供及时和高水平的医疗救护,力求把病死率和伤残率降到最低。目前,德国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和体系高度发达,拥有全世界范围内最密集、最高效率的航空医疗急救网络,主要由政府、军队、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和德国空中救护中心(DRF)构成,形成了多种力量共同发展的多样化航空医疗救援模式,覆盖了全国的空中救援网络。德国共有49个航空医疗救援站,可以完成半径50km的空中医疗救护,可以实现在德国国土任何地点15min内提供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德国的航空医疗救援迅速、装备先进、人员训练有素,其航空医疗救援标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行业标准[10]。(3)澳大利亚的航空医疗救援颇具有自己的特色,因其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直升机医疗救援在澳大利亚的医疗救援中占主要部分。澳大利亚的航空医疗救援由“皇家飞行医师”来担任,该组织可在1h内到达事故现场。澳大利亚的航空医疗救援基本实现全民免费,这也促进澳大利亚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澳大利亚是以医院为中心的网点模式,并且结合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人口和经济等相关的客观因素,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其航空医疗援助的高效性[11]。(4)瑞士的航空医疗救援起源于滑雪救助,因瑞士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了瑞士是个雪崩频发的国家,从而也决定了瑞士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是以人口、地形和事故的发生率为网点的。瑞士的航空医疗服务队(REGA)是一个非盈利的民营组织,该组织直升机均24h全天侯随时待命,完全可以做到接到救助电话的5min内起飞,15min内到达事故现场,以便给予伤病员及时的救治[12]。(5)日本是一个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决定了日本也是一个航空医疗救援特别发达的国家。日本有其独特的适合于本国国情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和组织分工明确,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均特别强烈,其航空医疗救援主要由消防部门负责,可以在接到报警后的10min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将患者送到就近最合适的专科医院。日本航空医疗救援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层层相扣,可以极大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和降低伤病员病死率和致残率[13-14]。

3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进展与现状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最早的应用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对于伤病员的后送与救治。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也在自然灾害等特大的紧急情况中使用直升机来对伤病员进行后送,但在当时经济水平落后,直升机数量稀少,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航空医疗救援才引起国家及政府的重视,有了初步的发展。2001年青岛市急救中心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120直升机立体救援网络”,随后在2002年武汉市急救中心也展开航空医疗转运服务,可以说武汉是我国较早并成功发展的航空医疗救援急救中心[15]。2010年,河南省新乡市安阳机场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展开了覆盖河南省的空中救援[16]。2014年中国空中医学救援工作委员会和空中急救分会成立,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式发展,从此进入一个黄金期[16]。2014年北京市红十字会首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正式投入使用,京津冀地区的航空医疗救援立体式网络和基地初步完成。

2015年后,我国低空领域逐步开放,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神速、愈发成熟,受益人数愈发增加。201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在2030年建成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海陆空立体化救援体系,以提高我国对于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17]。从北京“999”等成功案例来看,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正逐步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9]。根据民航局运输司在201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我国拥有5架小型固定翼飞机,118架直升机,15家医疗救援飞机的通航企业。我国通航企业执行航空医疗救援飞行的时间2016年为330.53h,2017年为954.03h,2018年为1 787.31h,近3年来迅速增长[18-19]。截止到2019年7月,上海市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约的有1 500个医疗机构,332个120急救中心,86个省卫健委员会、政府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疾病预防中心,救援案例有1 000多起,覆盖了我国28个省市,救援飞机近100架[18]。而这些数据仅仅是一家航空公司的数据,说明我国的航空医疗正在飞速发展。

4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未来可期

中国地大物博,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14亿人口,也是一个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频发的国家,建立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是刚需,应结合我国的自身特点和发达国家成功的案例和模式,构建出一个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和体系。

(1)针对我国航空医疗应打造覆盖全国的救援网络系统,以点连线、线及面[20],至少覆盖我国国土的80%,并且达到在发起求救的30min内到达事故或灾难现场,密切结合我国特殊地理地形,建立一个完善且高效的网络系统,及时给予伤病员高效和准确的医疗救护[21]。(2)建立完善的航空医疗救援体制和法律,针对我国国情建立属于具有我国特色的航空医疗救援体制,责任明确和任务细化,以保证救援过程的流畅化和及时性,完善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加规范我国航空医疗体系的发展,让正处于朝阳期的航空医疗救援增加属于自己的内涵和核心,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航空救援体系,从而保证我国航空医疗体系的稳步前进[21]。(3)培养专业丰富和临床技能过硬的航空医疗救援人才,我国对航空医疗救援人员的培训相对较晚,也缺乏在培训方面的知识。而且,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人员大多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担当,但缺乏直升机和航空救援相关的知识,也缺失相关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学习和交流,去粗取精,培养适合我国航空医疗救援的专业人员[19,22]。(4)配备航空医疗救援专业化的设备。发达国家可以实现“空中ICU”和“空中手术室”,以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国家应配备航空救援专业化的设备,以确保救援行动的专业和规范化。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所涉及的除颤仪器、简易呼吸机、电子血压计、喉镜、氧气瓶等装备简单,与其他国家相比过于简易[23-24]。(5)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航空医疗救援,应针对我国国情、地形、人口分布、民族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造适合我国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和网络,真正做到航空医疗惠及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真真切切到感受航空医疗救援所带来的便利,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的普及。

5 结语

在我国航空医疗救援飞速发展的前景下,政府及国家的鼎力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制定航空医疗救援的相关法律及法规、完善体系,实现救援网络的全面覆盖,把惠及人民的事落到实处。普及航空医疗相关的知识,让人民群众对于航空医疗救援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猜你喜欢
伤病员救援航空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紧急救援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3D打印大救援
惠爱医院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救援行动
红色地都
航空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