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凌利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营子动监所,辽宁朝阳 122300)
母猪的生殖性器官疾病所指的是器官内实质性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原因是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包括卵巢多囊、子宫多角以及宫颈狭窄等,这类疾病需要通过直接检查或B超检查才能发现。因此,隐蔽性是这类疾病最显著的特征,常常被饲养员忽略。只有观察繁育期母猪的临床表现才能发现,对该类母猪通常进行直接淘汰。
在母猪处于排卵期或发情期时,都需要控制激素水平,内元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繁殖障碍,分泌量不足或分泌过多都属于内元激素异常分泌。孕酮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是典型的内元激素,如果雌激素分泌不足,卵巢功能无法正常运作,影响母猪排卵;而孕酮素欠缺则会导致母猪在怀孕初期胎儿着床受阻,造成流产或死胎;甲状腺激素能够对雌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进行调节,该激素分泌异常会影响脑垂体性腺轴的反馈调节,影响母猪发情。
母猪会患有的感染性疾病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猪瘟、蓝耳病、禽流感等,这些疾病都会对母猪的繁育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母猪感染蓝耳病,会导致卵泡带毒并将病毒直接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出现死胎的现象。此外,沙门氏杆菌、布鲁氏杆菌、支原体的细菌,同样会对母猪的繁殖产生影响,当母猪患有相关疾病后,会出现不孕、早产等症状,严重影响仔猪产出量。
顾名思义,营养性疾病就是指母猪体内出现能量失衡、维生素缺乏等现象,最终导致繁殖性疾病的发生。能量饲料占比较高是导致能量失衡的主要因素,母猪出现严重的肥胖症状影响发情受孕。缺乏矿物质会影响激素分泌,例如甲状腺激素会在锰、铁、硒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异常分泌,最终影响雌激素,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
在母猪养殖中,饲养员是与之接触的第一人员,如果在养殖时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就会导致猪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影响母猪繁育。如果饲养员缺乏必要的技能,就无法发现母猪发情,影响母猪配种。
猪舍卫生条件差就会导致细菌病毒肆意繁殖,影响母猪的健康生长。由于猪的产道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粪便会对其造成污染,良好的猪舍环境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出现。此外,猪舍内的氨气还会影响母猪呼吸,造成代谢降低,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疾病。
部分母猪繁殖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所引起的,为了控制这类因素导致的疾病,就需要注重免疫方案的制定。在实践中要对母猪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疫苗的接种,让繁殖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控制,为母猪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良好繁育环境的营造对母猪的健康繁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饲养员强化引种管理,对种猪进行隔离观察,并按期进行检疫,经过一段时间的检疫后并确定结果合格后才能将种猪引入到生产区域。
猪舍环境对母猪繁育的影响较大,饲养员要对猪舍中的粪便进行及时清理,不能用剩余饲料进行二次喂养,保证猪饲料的安全性。此外,饲养员还要对猪舍进行定期通风换气,让空气中的病菌、甲烷等及时排出,减少这类因素导致的疾病。
在饲养母猪时要对猪舍中的饲养密度进行控制,为每头猪留有3m2的活动空间,饲养种群适量控制在5头以内,这样能够便于饲养员的对母猪发情情况的观察。当母猪处于妊娠中后期时,要格外留心,将母猪转移到单独的猪舍中进行饲养,并做好分娩的准备。
一旦发面繁殖中的母猪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诊治,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可以借助药物进行刺激,催动母猪发情,对于流产的母猪则需要对原因进行分析,用药控制。如果通过药物无法解决母猪的繁殖问题,就应当直接淘汰,将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在母猪饲养中要注重不同时期的营养补充,按照所处的繁育阶段选择最佳的饲料进行喂养,保证母猪的营养均衡。如果使用的是自配饲料,要将高蛋白、低能量、高微量元素的饲料作为后备期母猪喂养的首选;而在妊娠期则要增加高能量饲料;到妊娠中后期就要控制能量补充,增加蛋白质类饲料,为胎儿的成长提供充足养分,避免在分娩期出现各类疾病。
综上所述,导致母猪繁育疾病的因素众多,为了让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在实践中,要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疾病、营养、环境的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做到预防先于治疗,让母猪繁育疾病发生的概率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