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龙,刘发付,贺 纛
(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黔西南 561400)
黔西南州晴隆县完成生猪存栏6.08万头,出栏6.22万头;牛存栏3.77万头,出栏0.83万头;羊存栏4.67万头,出栏4.05万头;家禽存栏55.4万羽,出栏66万羽;禽蛋产量420t,肉产量8 500t。
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县领导领衔、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班长的晴隆县生态养殖业产业发展专班,负责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组织项目申报、提供技术支持、督促工作落实等,统筹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生猪产业:引进双胞胎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设年存栏1 000头、出栏2 000头家庭牧场23个(长流乡4个、花贡镇6个、中营镇5个、茶马镇5个、大厂镇3个),目前13个家庭牧场进猪1.3003万头,其他10个家庭牧场正在消毒及申报进猪苗计划,预计11月底前完成所有家庭牧场全部进猪。家禽产业:引进兴义市顺琼养殖场,按照“226”模式社会资本方与国有平台公司组建晴隆县唯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SPV公司)运行,在碧痕镇实施50万羽蛋鸡规模养殖场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预计10月份分批引进蛋鸡,正式投产。肉牛产业:依托县草地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新建大牛圈8个,计划养牛2 230头,目前已建成投产,完成饲养1 666头。
2019年以来,晴隆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整合各类资金共13 250万元用于生态畜牧产业,有力地助推了产业的发展。其中生猪产业投入资金7 894万元,生态家禽产业投入资金1 400万元,肉牛产业投入资金3 986.15万元。
制定了《2020年晴隆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将晴隆县现有养殖产业(猪、牛、羊、家禽)纳入政策性保险,提升产业抵抗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的能力。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印发了《晴隆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按照800元/人/月的标准,每个村聘用一名村级防疫员,切实做好猪瘟、猪蓝耳、高致病禽流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和畜禽调运监管、统计等相关工作。
比如:23个家庭牧场项目,通过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务工收入等方式促进农户稳定持续增收。入股分红增收。将扶贫资量化给村集体,由村集体采取债权投资方式与公司签订债权投资协议,公司用投资资金建设生猪养殖场,按每年不低投入扶贫资金的5%分红,并吸纳贫困农户务工,三年后退还本金。资产收益增收。将扶贫资量化给村集体,由乡镇作为实施主体按一个单元1 000头的标准修建生猪养殖场,修建好后移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采取租赁方式与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前五年每年按19万元(投资收益1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7万元,管理费2万元)固定分红,并吸纳本地贫困农户在养殖场务工。
一是全县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畜牧业企业不多,多以农户为主,管理经验不足,生产技术不够;二是产业链条不全,缺少深加工企业,产品附加价值不高;特别是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一体化发展滞后;三是生态畜牧产业市场波动大,生猪苗、鸡苗市场波动大,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养殖利润不稳定,尤其是养殖大户跟风现象严重,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四是生态畜牧业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量大,圈舍建设未形成资产,在办理抵押贷款和融资方面较为困难,担保手续办理时间过长。
加快推进晴隆县光照镇孟寨规模化养猪场、晴隆县50万羽规模化蛋鸡养殖等项目建成投产和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6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发展。
继续保持对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严防严控高压态势,强化应急防疫处置,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坚持“内培外引”,引进一批具有产、供、销综合能力的龙头企业,精准对接生产基地,完善产业链条,带动我县久生态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采取项目资金、融资贷款等方式积极支持本地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及经营能力,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