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4 08:46孙晓宁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天津市

孙晓宁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天津 300270)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南部,东临渤海,南与河北省黄骅市南大港湿地相邻,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8.87 km2。其中核心区面积115.72 km2,缓冲区面积91.96 km2,实验区面积141.19 km2。保护范围包括北大港水库、独流减河下游、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李二湾及南侧用地、李二湾沿海滩涂等区域。北大港湿地面积277.8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63%,涵盖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个湿地大类,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是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中的重要一站,每年都有大批水鸟到此栖息、繁衍。

1 保护区现状

1.1 自然环境概况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潮湿多雨,秋季冷暖适宜,冬季少雪寒冷,年平均降水量528.24 mm。保护区地处海河流域,地势低洼平坦,多静水沉积,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200亿m3。保护区水源主要依靠降水和人工补给,河流径流总量小、变率小,流量分配不均。保护区内河流纵横交错,坑塘洼淀众多。河流有独流减河、子牙新河、北排河、青静黄排水渠等,担负输水、引水及防汛期泄洪任务。水库以北大港水库为主,为天津市的备用水源地,蓄水量5亿m3。

1.2 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2012—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植物资源调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总计50科120属15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双子叶植物37科91属117种,单子叶植物12科28属41种。从植物组成来看,草本植物种类占比76.1%,木本植物种类占比11.0%。该区域内的野生植被组成中多为盐生植物,数量较多的有藜科的盐地碱蓬、碱蓬、中亚滨藜、地肤、灰菜,蓝雪科的二色补血草、中华补血草,禾本科的芦苇、獐毛等植物。盐生植物分布具有带状、斑块状特点,常见某种植物形成单优种群落。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北大港湿地过境候鸟数量累计达到100万只,观测到的候鸟种类27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物种11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37种。世界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雪雁,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黑鹳、大鸨,还有东方白鹳、白鹤、青头潜鸭、丹顶鹤、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火烈鸟等珍稀鸟类皆现身北大港湿地。除鸟类外,还包括6种两栖类、16种爬行类、37种鱼类以及20种哺乳类动物在内的其他野生动物资源。

1.3 管理机构现状

2015年,为加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整合4个相关部门,成立了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2 存在的问题

2.1 湿地生态用水没有稳定保障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保护区生态用水缺乏稳定保障,生态用水极度短缺,且水质较差,保护区生态环境面临水资源匮乏威胁。导致保护区生态用水短缺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降雨较少;独流减河、青静黄河、子牙新河等河流地表水质差;独流减河静海段、西青段筑坝拦水;北大港水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未见客水、南部水循环工程未竣工引水;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泵站设备老化等。

保护区来水量减少,直接导致湿地面积萎缩。2010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开始时,保护区湿地斑块数为27块,湿地面积318.00 km2,至2014年天津市湿地资源调查时,保护区内湿地斑块数减至22块,洪泛平原湿地基本消失,湿地面积减至277.82 km2,减少40.18 km2。此外,现有水资源调蓄不力也是造成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2.2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进一步蔓延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促淤造陆,发展海洋牧场、净化海水等问题,天津市水利研究单位在滨海新区沿海滩涂引种互花米草。由于繁殖能力较强,该物种在滨海新区沿海滩涂上生长繁茂,目前该物种已改变了沿海滩涂原有潮滩结构和水生物种栖息环境,致使保护区内的部分浅海鱼虾、贝类繁殖地丧失,候鸟栖息地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据统计,滨海新区沿海滩涂已有互花米草7.33 km2。

2.3 人为活动较为频繁

据调查,经常有保护区周边的部分村民在保护区内从事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这一现状直到2019年底随着保护区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退出才有所改善。2014年天津市环科院对保护区重新确定边界前,部分企业建设设施已占用保护区,长期的人为活动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4 湿地保护力量薄弱,监管任务繁重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大,野生动植物种群众多,栖息地分散,监管任务难度较大。具体表现为:一是保护区各个管理站点监管设施不全,管护人员少,技术手段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二是由于保护管理机构刚刚建立,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才短缺,同时还面临机制体制不完善,对外协调难度大等难题;三是驻保护区企业较多,企业生产与湿地保护存在矛盾;四是天津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意见刚刚出台,横向和纵向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等。

2.5 科研水平落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保护区管理中心因建立时间较短,湿地管理保护、科研等方面人才匮乏,现有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此外,湿地资源监测涉及学科广、专业性强,加之保护区监测地处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较差、科研监测设备落后等实际问题,导致科学研究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管理能力十分薄弱。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保护管理能力

针对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前期投入少、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等现状,应逐步完善管理站点,提升基层站点管理能力。加强保护区边界管理,进一步明确保护管理范围,埋设界碑界桩,在保护区主要入口树立警示牌、宣传牌,加强保护区监管,建设卡口、检查站等日常管理设施。建立严格的湿地准入制度,严格管控车辆,减少人为活动。加强保护区巡护设施建设,修建码头、巡护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并形成制度化,组建专职巡护队伍,配备巡查车辆及装备,加大日常巡护监管力度。

3.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为有效提高湿地资源管理保护水平,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湿地保护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水系连通、水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补偿、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等方面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本着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原则,恢复芦苇、盐地碱蓬、盐角草等原有植物群落,治理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等,逐步恢复沿海滩涂生态系统。开展水生态修复,建立多水源组合补水机制,实施北大港水库生态补水和水环境治理,逐步恢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3.3 开展科技合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鸟类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等科学研究。制定科研监测计划,布设监测点,完善科研设施,建立科研监测体系。定期对管理中心人员和巡护队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举办研讨会、培训班,或鼓励管理者参加大专院校进修等。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丰富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北大港湿地野生动物救援应急预案,对执法人员进行全面的普及和培训。建立北大港湿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配备符合国际动物福利标准的医疗设备,为相关兽医提供动物福利行医标准培训。

3.4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引导民众积极参与

湿地保护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应充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及广播等形式加强宣传,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增强公众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意识,促使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保护。鼓励引导志愿者团体、社会组织和公益组织发挥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序参与保护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监督氛围。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天津市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