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天津市棉花生产困境分析及未来产业发展建议

2021-12-04 05:05高金权田建全李国斌
天津农林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模化天津市棉花

高金权,辛 勍,田建全,李国斌,李 冰,李 胜

(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2.天津市宁河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500;3.天津市武清区种子推广中心,天津 301700)

自1949年建国以来,棉花一直是天津市主要农作物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尤其是21世纪初开始,天津地区棉花生产迅速发展,植棉面积一度稳定在7万hm2左右,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但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开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植棉面积迅速下滑,到2015年以后植棉面积下滑到 2万hm2以内,适宜植棉地区的农户植棉意愿低迷。本文重点对近年天津地区棉花生产困境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天津地区棉花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和技术建议,旨在推动宜棉地区植棉产业的稳定发展。

1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植棉效益低

近年持续低迷的收购价格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棉积极性,特别是2014年以后,不仅大批外地来津租地植棉的种植大户退出植棉生产,而且天津本地以植棉为主业的种植大户也普遍退出植棉产业。2015年以来天津市棉花种植基本以散户为主,主要集中在宁河老棉区,在不考虑地租和植棉劳动用工投入的情况下,籽棉平均交售价6.4元·kg-1,正常年景平均籽棉单产约260kg·667m-2,棉农毛收入1664元·667m-2,扣除农机和农资投入约440元·667m-2,纯收入可达到1224元·667m-2,比种植玉米等旱田作物具有一定优势,这也是一部分老棉区尚能稳定住一定面积的主要原因。但如果考虑地租(400元·667m-2左右)和摘棉成本(2.2元·kg-1),在棉价没有稳定预期的情况下,依靠租地和雇工植棉的种植大户投资风险较高,因此虽然近年地租成本已经显著下降,但农户恢复植棉的比例仍然不高。

1.2 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天津市棉花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这种高度分散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天津市棉花生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技术推广效率低 天津市植棉农户以家庭分散种植与经营为主。据调查,植棉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比例普遍低于25%,棉田管理的兼业化态势越来越突出,对棉田管理的投入精力普遍不足,对棉田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甚至在农户已经掌握棉田管理技术的情况下,却经常因棉田关键时期管理不到位或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技术应用到位率低,从而造成技术推广效率大大降低。

1.2.2 生产品种多、乱、杂 过于分散的生产规模,严重制约了优良品种的规模化、区域化布局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实施,是造成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重要根源。通过对天津市主要植棉区宁河区农户种植品种的调查,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占10%左右。虽然种植面积排在前5名的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45%左右,但排名在5名之后的品种种植面积都很小,面积普遍在300 hm2以下。而生产品种多、乱、杂,棉农分散管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是造成难以实现全市棉花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原因。品种混杂导致棉花品质不一,加上分散种植,棉商混收混售,严重降低了棉花品级。

1.2.3 投入高、生产效率低 小面积、一家一户的分散植棉管理,使得植棉管理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投入较高。另外,由于种植规模小,零散购买农资和雇用农机成本高,尤其是棉花生长期间治虫的植保环节多,难以实现统防统治,虫害防治效果差,防治周期缩短,增加劳动投入和物化成本。

1.3 单产低、稳产性差

目前,天津市植棉耕地进一步向一些土壤瘠薄、板结、盐碱及水利条件较差的区域集中,自然生产环境差,稳产性差。而近年来,又缺乏能大幅度增产增效的品种与技术上的创新,单产较低,提高效益难。如果不能稳定和提高植棉效益,天津市的植棉形势将持续恶化。

1.4 国家政策支持不足

2014年初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2014年和2015年以新疆为试点,对新疆实施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对内地的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和甘肃等9省也实施了补贴政策,2014年度补贴标准为 2000元·t-1。以后年度的补贴标准以新疆补贴额的60%为依据,上限不超过2000元·t-1,补贴的内地主产区不包括天津、山西和陕西等省市。国家政策支持的倾向性对天津市棉花生产的发展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2 植棉产业发展的建议

2.1 创造规模化生产条件

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植棉现状是制约当前以及今后天津棉花生产发展的首要障碍,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是今后天津市棉花生产的首要目标。建议从以下方面逐步推动棉花生产规模化的发展。

2.1.1 推进棉花专业合作社建设 天津市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相互脱节,造成整个棉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需求和利益难以平衡。如造成我国“外棉入市,国棉入库”现象的原因除了外棉价格因素外,与长期以来国内棉花生产忽视纺织企业需求,重产量、轻品质,加上生产分散,棉花混收混售,造成棉花品质差、一致性差[1],纺织企业不愿意用国产棉有很大关系。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引导和推动,组织棉花产业链上利益相关的各个环节共同体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推动棉花上、中、下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2]。如通过棉花专业合作社组织棉农根据纺织企业需求,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进行规模化、基地化种植,提高机械化程度,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可根据需求获得生产原料,而农户也可以获得稳定收益。

2.1.2 实施规模化种植补贴政策 棉花在大面积种植的作物中耐盐碱、干旱、瘠薄能力强,黄河流域棉区的天津、山东、河北等地有大面积的盐碱和干旱瘠薄的缺水旱地,棉花是最适合这些地区种植的大宗作物。植棉与种粮比较,产量稳定,且节水750m3·hm-2以上。保持一定规模的棉花种植对缓解水资源紧缺,特别是对地下水控沉限采区避免耕地撂荒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对内地宜棉地区,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和出台鼓励棉农进行规模化种植的补贴政策,如联片种植规模达到一定面积时,对规模种植片内的农户给予补贴支持。补贴措施可采取以下方式实施:(1)高品质棉花品种且统一品种规模种植面积达到一定指标要求的进行专门补贴;(2)统一提供农机管理服务,免除农机服务费用或给予较大比例的补贴;(3)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如播种、施肥、植保、化控等管理技术,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服务;(4)根据管理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进行农田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述补贴政策措施能保证植棉农户减轻劳动投入,促进植棉管理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降低植棉成本,稳定植棉收益,同时有利于促进棉花品质一致性的提高。

2.2 加强技术创新

2.2.1 种植品种创新 天津市位于黄河流域棉区京津唐亚区,无霜期190d左右,气温高于12 ℃的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约190d;气温高于15 ℃的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10月上旬,约170d。热量资源相对有限,适合种植中早熟偏早的品种。另外,天津濒临渤海,土壤盐渍化程度高达57.4%,地下水位高,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匮乏,尤其是植棉耕地主要集中在土壤和水资源条件限制较高的区域。天津地区由于热量、土壤及水资源限制,棉花单株生产潜能有限,因此对棉花品种的创新要求是挖掘群体的生产潜能,即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发挥品种的生产潜能。目前天津棉花单产水平已进入瓶颈期,多年一直没有突破。建议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可在棉花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工作上以早熟、适合密植为重要目标,同时兼顾品质、抗病和抗逆性要求,以增加种植密度为突破点,寻求产量突破。

2.2.2 种植技术创新 目前天津地区棉花生产虽然在播种和大部分田间管理环节已采取机械化操作,但最为关键的棉花采摘环节还需要人工进行。扣除地租后,天津地区棉花采摘用工费已占到植棉成本的一半以上,我国其他棉区棉花采摘用工费用过高问题也非常突出,劳动力成本投入过高,是国内棉花生产成本高涨,国内外棉花价格长期“倒挂”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这种“倒挂”差距进一步拉大[3],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降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将会持续提高,全国除新疆兵团外的其他棉区,机械化程度很低,尤其是内地棉区,机械化采棉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显然,加快实现植棉的全程机械化,降低植棉劳动力成本投入是国内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天津包括内地其他植棉区开展以棉花机采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植棉区根据各地资源和生产条件,加强品种、种植模式、田间管理技术体系(化控、水肥、脱叶催熟等)、采后加工等一系列环节的协同突破。

猜你喜欢
规模化天津市棉花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棉花是花吗?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多层立体规模化猪场建设现状及发展浅析
高生猪“保险+期货”规模化项目 山西完成首单理赔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棉花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