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武鸣 530199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以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为主[1],若治疗不及时,轻者可出现坏疽,极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并发肺栓塞,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神经外科患者属于上述并发症的常见人群,这主要是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常需卧床休养,加上长期缺乏活动,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进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引发疾病[2-3]。为避免神经外科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必要加强临床预防护理干预。为更好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形成原因、预防护理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目前较多研究均认为[4-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上述3 个因素相互作用才可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静脉淤血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待静脉壁损伤后,静脉血管内皮即受到损害,从而引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此时机体凝血酶被激活,血流出现异常,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出现失衡,进而引发血栓形成,待血栓形成后,机体远端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远端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毛细血管及细小静脉淤血,最终导致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血管内液体外渗至组织间隙,引发肢体肿胀。
有研究显示[6],患者存在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 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患者年龄越大,其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越高,有数据显示[7],14岁以下儿童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0.006%,40~54岁人群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为0.7%,80 岁可达3.8%,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常存在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膜粗糙等问题,加上老年患者常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发症,而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常和血管内膜损伤存在一定关联。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常较危重,加上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等问题,易导致其长期卧床,且有研究显示[8],卧床2 周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显著高于卧床3天的患者,另外,有研究报道称,下肢瘫痪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3%。
创伤、外科手术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常见诱因,这主要是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输注过多红细胞或血容量相对不足,加上麻醉药物的影响,易导致其血小板出现反应性改变,从而使机体血液中促凝物质浓度增高[9-10],此外,术后损伤组织释放大量组织因子至血液循环,进而导致机体血液呈高凝状态,最终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调查显示,较多神经外科患者常合并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而上述合并症常易导致静脉血管壁损伤,进而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为抢救神经外科患者生命,在抢救过程中,常需开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而多次开展侵入性操作易导致血管内膜损坏,进而导致机体内外源凝血系统活性酶被激活,最终导致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失衡,引发血栓形成[11-12]。
脑卒中是导致机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主要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偏瘫、吞咽困难等后遗症,从而导致其肌肉泵血功能下降,加上水分摄入不足,进而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外,恶性肿瘤疾病亦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其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2倍。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且需卧床休息较长一段时间,加上治疗过程中的操作易对患者血液流动速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故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认知不足,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为便于各项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接受能力向其讲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诱因、危害及预防方法等,重点解释上述并发症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增加其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常较严重,加上常出现后遗症,在治疗期间易出现较严重的负面情绪,而不良心理易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对症性干预,如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电视节目,或和患者聊天,以转移其注意力。同时,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病情预后良好病例,以增加信心,并重点强调配合治疗的作用,教会患者自主调节不良心态的方法,此外,引导患者家属参与至心理支持工作中。
较多研究证实,血液粘度增高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因[13-14],故结合患者饮食喜好给予其饮食建议,告知家属多给予患者进食清淡、高蛋白、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嘱咐患者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告知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造成便秘,影响下肢回流,并嘱咐其戒烟酒。
可对患者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空气波压力泵,其中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对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缓解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对确保下肢静脉血液良好循环具有积极影响。管巧玲等[15]分析了空气波压力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其以86例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2.5%,其他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通过研究其认为,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昏迷患者预防性使用空气波压力泵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为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对其开展功能锻炼,对于卧床患者,可嘱咐家属多对受压肢体实施按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抬高训练、踝关节背伸、踝关节屈曲、踝关节内翻等训练,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锻炼。
由于较多患者病情常较严重,需保证绝对卧床休息,故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下肢抬高15°,同时,注意加强观察患者下肢血液回流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静脉血栓征兆,若发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应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采取相关措施。
在患者治疗期间,可使用Autar 深静脉血栓形成评估表(≤10分为低风险,11~14分为中风险,≥15分为高风险)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高危者,可遵医嘱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前列地尔等。
较多研究均证实,对患者开展预防护理有助于避免下肢静脉血栓,柯艺灵[16]分析了预防护理的效果,其以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比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其发现,试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较对照组(16.0%)更低,且试验组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82.0%,通过研究其认为,对住院神经外科患者加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及提高满意度,可行性较高。
同时,李素慧[17]分析了预防护理的效果,其以120 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其发现,观察组(开展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通过研究其认为,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预防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属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未及时获得有效救治,可促使机体出现继发性静脉曲张、淤滞性溃疡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栓脱落致死的风险,故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有必要开展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干预,如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健康宣教、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在治疗期间注意加强对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评估,对于高危者,应及时采取药物干预,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各项体征指标,若有异常,应及时向医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