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2021-12-03 04:36魏晨雨潘滨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科研院所宁波

魏晨雨 潘滨

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活动结构、科技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十三五”时期,宁波研发投入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预计2020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6%。但对照“十四五”末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的目标,宁波还需进一步明确思路,创新举措。本文从近年来宁波研发投入发展趋势入手,结合主要城市研发投入发展模式与趋势,分析宁波“十四五”时期研发投入发展潜力,并对标“十四五”宁波研发投入规划目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宁波全社会研发投入现状

“十三五”时期,宁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争投”专项行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力、社会参与,全社会R&D经费支出稳步增长,投入强度显著提升。

R&D经费支出总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宁波全社会R&D经费支出稳步提升,预计2020年达到354亿元,年均增速达12.9%,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尤其是2019年,R&D经费支出同比增速达17.27%,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R&D经费支出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预计合计完成R&D经费支出超过 30亿元,约为2015年的3.5倍。高校和科研院所R&D经费支出占全市总量比重从2015年的4.4%上升到2020年的约8.6%,科教资源研发支出短板得到有效弥补。

对全省贡献不断提高。2019年,宁波全社会R&D经费支出额占全省比重达19.4%,较2015年提升0.3个百分点。2015—2019年,全市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同类城市研发投入增长模式分析

“十三五”时期,宁波研发投入总量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同类城市相比,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位差,“标兵远、追兵近、强兵多”的竞争态势仍然严峻。总结分析同类城市发展经验和趋势规律,可为宁波下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以科教资源为依托、源头创新为引领的研发投入增长模式。典型城市代表为西安、南京、广州。这三个城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多,叠加省会区位优势,集聚了所在省份70%以上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廣州为例,2019年,广州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规模超过20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增速达13.7%,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年均增速6个百分点。

以企业创新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投入增长模式。典型城市代表为深圳。2019年,深圳企业R&D经费支出总量超过1000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超过95%。同时,以华为、大疆等为代表的总部企业贡献突出,基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头部企业带动增长的研发投入模式,总体呈现出“基数高、贡献大、增长快”的特点,2015—2019年深圳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达16.9%。

以新兴产业为支撑、新动能培育为特色的研发投入增长模式。典型城市代表为深圳、杭州。这两个城市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在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快速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15—2019年,深圳、杭州两地服务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2.5%和40%,新兴服务业壮大发展成为拉动城市研发投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宁波及同类城市研发投入发展规律

研发投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且增长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同类城市2008年以来研发投入与GDP数据,发现两者增长率相关性较强。尤其是以企业为研发投入主体的城市,2008年以来,深圳、杭州、宁波等城市研发投入增长率始终高于GDP增速,且与GDP年增长趋势保持一致。经济形势下行,各类研发主体尤其是企业的投入意愿和力度减弱;经济形势上行,各类研发主体的研发投入意愿和力度则增强。根据当前我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的新常态特征,未来一定时期内各地研发投入与GDP增长预期总体一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研发强度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非线性增长特征。粗放型发展阶段,研发主体以传统产业为主,R&D投入强度一般较低;集约型发展阶段,研发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R&D投入强度相对较高。同时,从国际发展规律及我国同类城市R&D投入强度长期发展趋势来看,研发强度3.0%以下是R&D投入强度增长较快阶段,研发强度超过3.0%以后,增长逐渐趋于缓和,甚至出现阶段性下跌。

“十四五”时期宁波研发投入来源分析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宁波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对照同类城市三种研发投入增长模式以及研发投入历年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宁波当前尚处在以传统制造业企业为研发投入主体、研发投入强度呈线性增长的阶段,科教资源薄弱、新兴产业短板问题依然突出。通过总结分析同类城市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宁波研发投入现状,分析“十四五”时期宁波研发投入主要来源。

企业研发投入来源。通过分析同类城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数据得出,近年来同类城市经济总量和R&D经费的增长均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翻倍式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宁波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宁波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计划以及“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部署安排,预计2025年宁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到8000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将达到3000家,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服务业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宁波企业R&D经费支出增量的主要来源。同时,随着国家研发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规下企业、三甲医院等单位将陆续被纳入企业统计调查,未来可带来部分增量。

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投入来源。科研院所方面,目前全市拥有7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尚未纳入研发统计,其中包括22家企业法人单位、15家事业法人(民办非法人单位)、4家非独立法人单位。据摸排调查,41家未纳统单位中,30余家单位将在“十四五”时期被纳入统计调查。随着“十四五”时期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持续培育,以及现有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成果的陆续产出,产业技术研究院仍是科研院所研发投入贡献主力。此外,随着甬江实验室加快建设,其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科研院所研发投入的关键增量。高校方面,随着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等高校建设深入推进,以及“十四五”期间宁波谋划新建一所研究型高校,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领域基础研究短板有望突破,创新源头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专门设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章节,提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强普惠性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议宁波下一步从“优存量”“补增量”“提质量”等三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完善有利于研发投入的资源配置机制,优存量。强化创新导向,督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加计扣除等各方面税收扶持政策;探索向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机构优先供地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和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研究建立分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准入机制。二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补增量。全面提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能力,鼓励争创国家级创业载体,为研发活动提供必要支撑条件;重视“小升规”培育工作,将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列入“小升规”培育入库条件之一,科学筛选优质规下企业,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鼓励建筑业企业以及以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市企业R&D经费支出比重超过75%。强化政策协同,紧盯创新投入较大的智能工厂、数字基础设施等项目,在项目立项阶段提出创新投入指标、目标等。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提质量。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研究制定龙头企业、行业创新资源配置方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承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创新任务,着力培育形成一批研发投入过10亿元级、1亿元级、5000万元级的龙头企业集群梯队。

进一步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投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带动。一是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实施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形成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甬江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创新功能单元建设,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数据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二是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推进“一研究院一方案”,加快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发展,实现从成果转化向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转变。推动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或“统计局研发报表制度”纳入全社会研发经费统计范围。三是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能力建设。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源头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加大研究型大学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高校、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有所提升。

进一步发挥政府研发投入引导作用。“十四五”时期,企业仍是宁波最主要研发投入来源,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很难维持高速增长。因此,完善政府研发投入导向机制,增强政府资金带动社会投入的放大效应,是未来宁波研发投入强度增长提速、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的合适策略。一是明确政府研发投入重点方向和领域。加强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方向引导。各类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关键研发执行主体。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聚焦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建立数据监测评价机制。强化研发经费投入动态监测,把科研项目申报单位如实上报上年科技研发统计数据作为立项和政府资金支持依据。对研发创新核心区、重点区,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指标考核权重,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绩效考核制度。三是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建立研发投入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科技、财政、税务、統计、经信、发改、国土资源、教育、金融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将部门研发经费投入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协调推进全市研发投入提升工作。

(作者单位: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科研院所宁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一图读懂宁波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拖起明天的希望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